陈栋:为艺术迁徙的人生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8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传:艺术家成了“万元户”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小堡西街53号,一个极其普通的城郊院落,画家陈栋的工作室就在这里。陈栋的其他7个湘潭老乡也住在附近,其中包括湖南省湘潭市的美术协会主席。
  “大家原本都在湘潭老家搞创作,但后来慢慢感觉不过来就落伍了。”与其他善于表达的艺术家相比,已过不惑之年的陈栋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了创作当中。
  离陈栋工作室不远的地方,住着有“当代艺术教父”之称的栗宪庭,1988年刚刚从美术职业中专毕业的陈栋决不会想到会与栗宪庭等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成为邻居。
  1988年,陈栋毕业后通过家里的关系,进入了湘潭市一家国营建材厂上班,主要负责往陶瓷制品上绘画,拿着当时已经算高薪的几十块钱。坐着进口小轿车跑贷款的领导至今仍是陈栋对那个时代最深刻的记忆。
  计划经济末期,领导跑回来的贷款已很难继续维持建材厂的运营,厂子经常会因为资金问题停产休整。此时,广州美院招生的消息传到了陈栋那里,在朋友的帮助下,陈栋在武汉考点报名,当时现场的拥挤程度已经超过了如今艺校报考。陈栋在近50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30名专业成绩合格者中的一员,虽然最终没能通过文化课的考试,但这次考试却坚定了他艺术创作的决心。
  1989年,陈栋做出了一个让周围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从国营厂辞职,南下广州找工作。很快,他在一家经营外贸产品为主的画廊找到了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广告画的创作,同时他还成了德国雅特公司的签约画家,兼顾创作油画作品。
  陈栋的父亲是湘潭市技术监督局的一名干部,他对儿子的决定不但没有反对,反而给予了大力支持。1992年陈栋结婚了,他和妻子的媒人正是自己的父亲。
  结婚前的日子,陈栋到外面闯荡的举动越来越多的被当地人认可。经济体制转变,下岗工人开始出现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舍弃国营工厂的铁饭碗,选择到深圳、广州等地闯荡。“在当时,我也被认为是有技术的一类人,岳父就觉得我性格不错,还有技术,就这样才放心把女儿交给我。”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广州的陈栋,每月收入已经达到2000多元,当时老家的工资水平则在100元左右,即使老工人或者厂领导,每月工资也只有两三百元左右。
  在市场经济初期,大多数国营单位还没改制时,出外闯荡的陈栋们保持了很好的势头,他们成为了市场经济时代第一批“万元户”,而且“万元户”的数量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慢慢多了起来。
  与现在相比,那时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裕,但比一般家庭还是要好许多。“就感觉有了奔头。”陈栋如是说。
  在广州打拼几年后,1994年,陈栋回到了湘潭老家,“当时装修、装潢类的事情多了起来,拍结婚照也开始流行,拍照时用的都是油画做背景,像欧洲的壁炉、教堂等等,都是现在看起来很俗气的那种背景。”
  背景画框开始慢慢流行,在这种契机下,陈栋成了第一拨开画廊的人,主要给照相馆制作这种油画背景。1994年9月,陈栋的父亲也开了一家画廊,两家店挨的挺近,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
  随后的几年中,陈栋坚持参加一些全国各地的美术活动,并读了一个大专,从那时起至到北京之前,他除经营画廊,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学习,他开始越来越多参加全国性的美术活动。
  
  铺垫:亲历艺术的疯狂
  1999年,陈栋的油画作品第一次出现在由中国美协在杭州举办的全国油画大展中。如今,当年参展作品的创作人大多都汇集到了北京798艺术区旁边的“大东营”。
  虽然画廊的经营还在进行,陈栋却将艺术创作坚持了下来,他开始参加在杭州的油画工作会议,后来又到了四川成都。一些已经到北京的朋友也会将北京现当代艺术的相关信息及时通知陈栋,有朋友建议,“陈栋你应该到北京继续发展。”
  “当时就有了这个想法,至少有个种子,想发展自己。”陈栋坚定地说。
  各种条件都具备后,陈栋来到了北京。2005年,陈栋在老家搞了自己的个展,制作了一个小册子,报名的时候将小册子寄给老师,很快,就接到了考试通知,随后就是录取通知。
  2006年,报名参加考试符合条件的有80多人,当年一共招收27个人,陈栋排在了前几位。
  陈栋的导师是著名油画家姚永。一年的时间里,年届不惑的陈栋和其他26名同学住进了位于东城区东四八条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总部,学院旁边就是国内高雅艺术交流殿堂的保利大厦。
  2006年、2007年,是中国当代艺术最火的时候。2005年,中国当代艺术就开始显现出上升的苗头,市场上所谓的“F4”,即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其作品在2005年度的拍卖场上成交记录都已经突破了100万元。
  在2006年3月底,随着张晓刚的《血缘:同志120号》以97.92万美元的价格,在纽约苏富比首场亚洲当代艺术品拍卖会上创下全场第一成交价记录,不少艺术家的作品都在本次拍卖会上创下了个人的成交新记录。
  随即2007年,内地的拍卖行情也与海外联动。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瀚海等拍卖公司相继开辟了当代艺术专场。香港苏富比秋拍的当代艺术专场甚至缔造了3.37亿港元的价格神话,当代艺术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主角。
  陈栋的老乡、著名油画家毛焰的作品在保利拍卖到1000万元,张晓刚的更是卖到7000多万元,陈栋对当时的情境也耳濡目染,“虽然是旁观者,但我们仍然非常激动,就感觉当时的市场简直疯了。”
  
  落脚:东营,坚守三年的画家
  2006年年底,当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习行将结束时,寻找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提上了陈栋他们的日程。
  一个搞装修的朋友告诉陈栋他们,798边上东营那边的房价每天每平米3角,虽然现在的宋庄他们也去过,但因为距市区太远,很快被陈栋一行人投了否决票。
  后来,陈栋等人把在北京的第一处属于自己的落脚地选择在了798艺术区边上东营的一个废旧汽车修理厂。“离798很近这个很重要,再者许多来自湘潭的艺术家都住在附近,能互相帮助,价钱也相对合适。”
  “实际上,没有生活积淀,初出茅庐就到北京闯荡的人很少。有些人很想出来,包括现在老家里也有很多,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能走出来的还是很少。更多的艺术工作者,现在大都还是散落在全国各地。”陈栋说。
  2008年年初,正值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火爆的顶峰。在天价拍卖的刺激下,大批艺术相关人士纷纷一头扎进当代艺术圈。城乡接合部的村民瞄准了这个庞大的市场,动用关系租赁土地开建工作室。这些艺术聚集区以798为核心,沿机场辅路向城市外延扩散,黑桥、环铁、正阳、奶东……大批艺术家的进驻让这些不知名的地段声名远播。
  2009年上半年,由于朝阳区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储备的需要,区内五环外大部分乡、村用地面临拆迁改造。在朝阳区2009年公布并开始启动的“26.2平方公里农村地区的土地储备计划”中,共涉及占朝阳区全部农村近三分之一的地区,而这个计划中,将涉及北京90%以上的艺术区,包括东营在内的朝阳区东北部城乡接合部兴起的十几个艺术区都面临腾退拆迁,这些地区涉及千余名艺术家。
  现在798艺术区周边地区,大大小小的艺术区都面临被拆迁的命运,迈进2010年的第一天,“不确定的可能性——798及周边艺术群落青年作品展”在宋庄美术馆开幕,策展人不无忧虑地提出,在艺术区拆迁的背景中“我倒觉得去哪里居住是次要的,这个问题的背后是艺术家在我们这个社会的位置在哪里?”
  
  迁移:向东,去宋庄
  朝阳区征地拆迁通知贴到工作室门口时,陈栋等人所租的院落3年合同正好到期。“在这期间虽然附近区域受798艺术区的影响,房租涨了许多,但是我们入住时签了3年合同,一直没有涨过房租。当时我们经常会在一起聚会,院子里平时小孩多些,有刚从美院毕业的学生,还有艺术研究院的同学。”
  而今,艺术区大面积拆迁后,宋庄再次成为为数不多的艺术堡垒之一。
  虽然远离798艺术区,但宋庄却成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又一个中心,村口的牌坊上写着——“中国宋庄”。便宜的房价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0多年前,租住宋庄的一个独立的小院只需40块钱。
  2009年,陈栋几年来的所有作品被三辆搬家公司的货车拉到了宋庄小堡西街53号。搬到宋庄的陈栋,屋里放了来北京以后的所有作品,害怕煤烟会对作品产生破坏,尽管经历着北京半个世纪以来最冷的冬天,他都没有烧暖气,只是买了一个电油汀放在卧室里,虽然温度只有七八度,但他仍旧坚持着自己的创作。
  如今,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家群落,在各地艺术区普遍面临拆迁之时,宋庄如同一块艺术家生活创作的乐土。
  最早来北京的艺术家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区域,在外界看来,这些人游手好闲,是社会的一种不安定因素。当时很多人被遣送回老家,这些人很多都没有再回来,坚持下来的很少一部分直接到了现在的宋庄,也是将现当代艺术带到宋庄的第一批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著名艺术家栗宪庭等搬到了宋庄小堡村,陈栋说:“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就像他的一个孩子一样,他要为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个立足之地。”
  “我最近跟一些艺术区的老板聊天,刚好听说,很多艺术家因为拆迁搬到宋庄来。”宋庄艺术促进会总干事曹维告诉记者,艺术家因拆迁涌入宋庄是确定的,但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
  “宋庄是经过首都规划委批准的,比那些没有规划的艺术村要稳定许多。”曹维说,目前宋庄艺术促进会登记在册的艺术家就有3100多人,没有登记的人数也应超过千人,宋庄47个村子有22个入驻艺术家。
  如今的北京,北至昌平上苑,西至香山,东到宋庄,甚至顺义、怀柔都有艺术区存在。在朝阳上演艺术区拆迁大戏的同时,这些艺术区很可能占尽便宜。
  曹维说,他最担心的还是外地艺术区来挖墙脚。2009年宋庄艺术节“群落!群落!”主题展聚集了全国各大知名艺术区,其中包括成都、南京、西安、重庆、湖南、厦门、广州等地的艺术区。艺术文化聚集区已经是一种全国态势,西安曲江当代艺术聚集区更是号称要打造中国文化产业的航母。重庆规划艺术区的时候,宋庄曾经出走了五六十位艺术家。
  
  坚守:艺术与人生无实际关联
  在宋庄,仅仅有不超过两位数的天价艺术家,但却结结实实地编织了一个“宋庄梦”。现在宋庄搞创作的画家已经达到了3000人左右,加上原住人口,还有其他一些艺术家,如今已经带动了宋庄各个产业的共同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馆在宋庄建立,这些大多数是小产权出卖的,如果遇上国家政策性的拆迁,就会戛然而止。陈栋说:“在商品经济时代,有这种需求。”
  宋庄拆迁是肯定的,现代交通的发展,对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大。艺术家以前扎堆在圆明园,后来到798,然后再到宋庄,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这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陈栋认为:“地铁真正修到宋庄的时候,艺术家们将要再一次的迁徙,现在已经有艺术家到河北买房。”
  有评论家反问:是否有一个艺术市场存在来养活这些职业艺术家,拿金融危机下常说的一个词就是宋庄的艺术作品是否“产能过剩”?
  事实上,金融危机后,艺术市场已开始不景气,宋庄的所有画家中,只有5%在卖画,大多数人的生活来源还是要靠家里,即使这样,为了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大多数人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外界看来,这些人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维持,还在坚持所谓的艺术理想,很难让人理解。
  在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宋庄似乎能够为艺术家提供一个迅速增长的艺术市场,能够让他们实现用自己的创造力挣钱,成为职业艺术家的梦想。
  是不是艺术害苦了人,这个论题批评家李小山早就进行过论证,“其实艺术是不害人的,害人的是艺术之外的东西。这么多人眼巴巴地等着靠艺术过好日子,艺术是佛吗,会普度众生吗?”
  “艺术和实用的东西是没有关系的。为什么在国外从事艺术的人会那么多呢?”陈栋如是说。
  宋庄艺术家杨文胜坦言:“艺术与人生不是一个实际的利益关系,而是通过艺术来挖掘和拓展人生的丰富性。”
其他文献
黄道周(1585-1646),福建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字幼玄,号石斋,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明末杰出的爱国民族英雄。世人尊称之“黄圣人”、“石斋先生”。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微出血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海军安庆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颅内微出血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在目前已成为国家、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个亟待缓解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今年总理的新年献词中我只记得一句话,那就是: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这句话让很多国人感动,当然更让许多的穷老百姓感动.rn这是一个越来越难于寻求平等的社会.残酷的现实中,物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宋庄画家村:在北京通州区,是中国最大的原创艺术家的聚居群落。目前居住着约3000多名书法家、画家。  798艺术园区:位于北京东北方向朝阳区大山子地区,是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厂区所在地。企业改制后,原厂房租赁,逐渐形成集画廊、艺术工作室、文化公司、时尚店铺于一体的多元化空间。    “我对于北京是三进两出,从最初的圆明园艺术村遭拆迁,到宋庄艺术区聚居,应该叫我们艺术游击队。”一位名叫李放的画
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保险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保险服务质量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变得日益严格起来。由于保险服务的无形性,其质量的衡量也成为了一大难题。如今,很多保险公司都越来越重视保险服务质量,并将服务质量的提升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但并没有一个成型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使得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者明确了解顾客对其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保险公司想了解顾客对其服务的满意
如果从北京大北窑坐938路公交车,不到40分钟,就会来到宋庄镇,这个在国内外艺术圈内占有举足轻重地位、能在威尼斯画展一次性拿出10位参展者的地方。  “但是跟我想象的艺术村不一样,没有我来之前的神秘感了!”专程从西安跑过来看画展的莫凌峰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次来宋庄。    俗气的宋庄  莫凌峰所说的不一样,是因为他觉得宋庄“俗,没有一个艺术村所应当拥有的气质”。坑坑洼洼的路面,轰轰烈烈的建筑改造工程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信息的快速传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应用也提升了信息的处理方式.但在这样的背景 下,信息的安全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很容易出现信息泄露
一台发射机、一台电视机、一台影碟机等就组成了一家电视台,一个“地下电视台”靠播放虚假医药和保健广告月收入可达数万元。  近年来,在河南等地一些农村,私人创办的“地下电视台”不但能顽强生存,在部分地区还有泛滥之势。仅上半年,河南省开封市有关部门就捣毁了3个非法电视台。  虽有完善的法规和多家管理部门,但是这些“山寨电视台”却难以根除。究其原因,除了利益驱使和负有查处职能的多家部门没有明确执法主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