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ffan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改强调了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对数学知识的接受提出了--在探究过程中创新的新方向。创新的涵义应包括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以及学生们创新的兴趣和创新的精神,还有就是师生共建创新的环境,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探究、创新的主体。另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观念 创新兴趣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83-01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观点,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课改的今天,利用教学过程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已成为教育的主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教师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原则,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以创新为方向的教学原则,才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一)克服教师的权威作用,建立宽松的师生关系
  多年的教育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师指到哪里,学生就走到哪里。学生的思想被引导所束缚,被教师的观念所控制,简单地为了学习而学,忽略了人生的价值。新课改提倡了探究教育,提倡创新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正视自己的主导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保留学生自己的活动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的活动。
  (二)克服教师主观的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往往认为让学生按照某种定势思维,养成特定规律,既而形成观念,便是创新,培养学生脱离教材,搞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说得离奇,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发生在课堂上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思维,独具一格的观察,独巨匠心的分析角度等等都可以看作创新。如对于《阳光与影子》,学生利用实际观察提出:影子有一半在其它建筑物上,如何连线?是否符合三角形的相似?如果是不规则建筑物呢?这些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我们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就是创新。学生有了创新性的观察思维,再给学生以空间去探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二、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和创新的精神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更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的心理,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数学活动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尝试,便可摘到桃子”,就可以给学生造成兴趣。例如: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先联系一元一次方程,这样问题就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激起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走向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有必要的。比如:利用教材的动手章节,开展七巧板活动,几何图形设计,搞数学趣味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感觉创新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产生对数学的趣味,引导学生正视创新过程中的失误。
  三、师生共建创新的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师生应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学生的思维为主。
  (一)多一些鼓励,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时期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的地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给学生以信心的鼓励。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往往会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夸奖中,恢复勇气,面对创新思维中的失误,而努力挑战。
  (二)教师学生互动,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班集体才更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一个好的课堂提
【摘 要】 尊重人,唤醒人,激励人,以人为本,用当代教育思想的光芒普照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是是充满阳光和生机的课堂;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我们的教学则事半功倍。五步式导学模式包含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的一种高效课堂模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
2008年,广东发电市场有望增添发电新宠儿。1月7~9日,广东东莞电化太阳洲4X20万kW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以下简称IGCC)示范工程通过项目可研报告审查,争取在年内动工。这对于电力供应
小学数学在学生的学习课程中地位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对学好这门学科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学好数学不仅对其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也关系到
【摘要】本研究对被试进行情绪调节策略的团体训练,采用《中职生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和《中职生情绪调节能力量表》进行前测、后测,并对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提高中职生情绪调
【摘 要】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仅靠死记硬背是不行。因此,学生学习语文,掌握必要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提出了多做阅读、多做“勤查”、善于倾听、勤写好问、多练善思、分类复习等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广大高中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阅读 勤查 倾听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在长江流域选取了8个不同小流域(面积为250~3 500 km^2),对不同计算时段(1、10 d平均流量),根据200多个站年实测径流资料,用加里宁—阿巴里扬地下水估算改进方法分割基流,并与应用
12月28日,龙源集团东海龙源25MW(2×12MW)生物质项目开工仪式在江苏东海县房山镇举行。江苏省是农业大省,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年产量约为3700多万吨,居全国第四位。东海龙源是龙
【摘要】由于注重应试教育、教育思想过于陈旧等因素,目前高校的日语教育基本仍是以语法、词汇为主,对学生日语会话能力的培养略显薄弱。提高大学日语会话课的教学质量,注重学生语言实际能力培养,是大学日语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日语会话课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大学日语会话课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日语教学 会话课 运用能力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辅助洞作为锦屏水电枢纽工程(一、二级)水电站的前期控制性工程,既是沟通东、西雅砻江交通的重要通道,又是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的施工辅助洞和地质探洞。辅助洞(西端)施工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