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教育与其使命相适应,教育必须确定新目标、新思想.教育要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以及“终身教育”而进行.所以学习问题是关系人才成长、科技进步、国家昌盛、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研究学习方式的问题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教育教学改革则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自主学习,充分挖掘自我潜能,在教师指导下将人类所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和实际学习能力.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往往注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了专职“演员”,而学生却成为照单全收的“受众”.不管学生愿不愿意看,教师往往都要卖命演.然而事实证明,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教师的那些“演技”已经不为“受众”所爱;只有善于主动地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让“受众”也去发挥他们的“演技”,方能适应新环境,跟上时代主旋律,永立不败之地.
故此,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远比逼着学生掌握知识、教师演“独角戏”强得多.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才是对孩子的负责.”
在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塞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忽视了对其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则反其道而行之,注重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各种能力;而教师则由“主角”转变为“配角”,适时指导学生的实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使学生把新接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能力,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
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探究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去钻研探究获得正确的答案,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能力,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善于问,更要会问,更要指导学生多问善问.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问在难易适中处:问更应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造成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促使联想,对比思考,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学生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激发探究能力.
除巧设疑问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断提高.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开展自主学习
由于化学课程具有自身特殊的学科特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自主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教材中的具体内容,挖掘出适合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素材.这是决定自主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如物质的量、化学平衡等就不适宜学生自主学习;那些宏观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且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如铝、铁、铜等金属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等则适宜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是否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决定自主学习能否取得真正成效的最关键一环.在指导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和自学方法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学会整理和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化学学科中特有的一些学习和思维方法也要求学生理解领会和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包括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学习方法有实验探索法,运用元素周期律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方法等.
五、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具有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训练科学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学会团结协作等丰富的教育功能,蕴含着极高的教学价值.实验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如探究氯水性质实验的教学,让学生自学课本、查找资料、相互讨论,然后分组进行试验探究:第一组,在氯水中加入适量镁条;第二组,在氯水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第三组,用pH试纸检测氯水的酸碱性;第四组,在氯水中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第五组,观察氯水的颜色、气味.通过五组实验探索,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放手不管,而是充分相信和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要从每节课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教他们学会学习,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师,应将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县第三中学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往往注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了专职“演员”,而学生却成为照单全收的“受众”.不管学生愿不愿意看,教师往往都要卖命演.然而事实证明,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教师的那些“演技”已经不为“受众”所爱;只有善于主动地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让“受众”也去发挥他们的“演技”,方能适应新环境,跟上时代主旋律,永立不败之地.
故此,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远比逼着学生掌握知识、教师演“独角戏”强得多.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才是对孩子的负责.”
在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塞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忽视了对其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则反其道而行之,注重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各种能力;而教师则由“主角”转变为“配角”,适时指导学生的实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使学生把新接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能力,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
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探究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去钻研探究获得正确的答案,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能力,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善于问,更要会问,更要指导学生多问善问.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问在难易适中处:问更应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造成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促使联想,对比思考,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学生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激发探究能力.
除巧设疑问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断提高.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开展自主学习
由于化学课程具有自身特殊的学科特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自主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教材中的具体内容,挖掘出适合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素材.这是决定自主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如物质的量、化学平衡等就不适宜学生自主学习;那些宏观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且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如铝、铁、铜等金属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等则适宜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是否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决定自主学习能否取得真正成效的最关键一环.在指导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和自学方法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学会整理和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化学学科中特有的一些学习和思维方法也要求学生理解领会和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包括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学习方法有实验探索法,运用元素周期律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方法等.
五、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具有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训练科学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学会团结协作等丰富的教育功能,蕴含着极高的教学价值.实验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如探究氯水性质实验的教学,让学生自学课本、查找资料、相互讨论,然后分组进行试验探究:第一组,在氯水中加入适量镁条;第二组,在氯水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第三组,用pH试纸检测氯水的酸碱性;第四组,在氯水中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第五组,观察氯水的颜色、气味.通过五组实验探索,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放手不管,而是充分相信和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要从每节课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教他们学会学习,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师,应将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