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冬花枯萎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116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枯萎病是款冬花种植过程中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款冬花的品质和产量。该文总结了张家口西南部地区款冬花枯萎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发病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款冬花;枯萎病;发生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062-02
  款冬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药典》收载的款冬花为款冬的干燥花蕾[1]。款冬花,又名冬花、艾冬花、蜂斗菜,是临床上用于止咳化痰的常用中药,同时又是部分中成药的重要原料[2]。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款冬花具有收缩血管、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萜类、酚类、生物碱类及挥发油类[3]。
  在我国,款冬花主要分布于河南、湖北、四川等省份以及华北、西北地区。生性耐寒耐阴,喜冷凉潮湿气候,通常在海拔700m以上的地区生长良好。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由于区域性小气候以及特定的地理、土壤条件,为款冬花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位于张家口西南部地区的蔚县、阳原县是全国范围内款冬花的传统种植区域,栽培种植范围大,面积广,栽培历史悠久,其中,蔚县更是全国3个款冬花主产区之一,被誉为“冬花之乡”。
  近年来,由于款冬花传统种植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当地农民种植方法不科学,田间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款冬花在种植过程中病害多发。款冬花枯萎病是一种栽培过程中常见的毁灭性病害,该症状的表现主要是植株萎蔫和根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款冬花的品质和产量。为此,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款冬花枯萎病多年的田间调查,总结了其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发病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危害特点
  1.1 病害症状 款冬花枯萎病是一种真菌土传病害,病原菌一般从根部侵染植株,在植株维管束内繁殖蔓延,最后通过堵塞维管束导管和分泌有害物质危害款冬花植株,造成叶片萎蔫、根系腐烂,最后导致全株枯萎死亡[4]。被侵害后的植株从感染枯萎病菌到整株死亡共经历3个阶段:一是在发病初期,叶片有萎蔫的现象,但是病征表现不明显,地下根系较正常根系颜色变深,呈浅褐色,须根逐渐变为白色,老叶黄化迅速,生长缓慢,有茎叶倒伏现象;二是在发病中期,叶片枯萎翻卷,地下主根系绝大部分变为黑褐色,并有局部黑色腐败斑点,须根几乎全部为白色;三是在发病后期,叶片由茎基开始由下向上逐渐干枯死亡,根系整体变黑,主根系到茎基变黑腐烂,最后,植株这个死亡干枯[5]。
  1.2 病原菌 款冬花枯萎病是由无性型真菌门,半知菌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尖孢镰孢菌属,尖孢镰孢菌侵染引起的[6-7]。病原菌的大型分生孢子为镰刀型,弯曲,无色,有1~5个分隔,多为3隔,显微镜下孢子大小为(28~47)μm×(3~5)μm。小型分生孢子为卵圆形,菌丝间生或顶生厚垣孢子,微黄色,单胞或双胞,显微镜下孢子大小为(5~11)μm×(2.5~4)μm。
  1.3 发生规律 张家口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短促,温度较高,雨水多,因此,7—8月份为该地区款冬花枯萎病的发病盛期。款冬花枯萎病的发生贯穿于整个生长周期,从款冬花出苗直到收获期间,都可能会侵染植株,影响出苗和款冬花产量。夏末秋初,张家口地区气候区域凉爽,降水减少,枯萎病病情减缓,但仍有死苗现象发生。枯萎病病原主要以厚垣孢子或菌丝在未腐熟的有机肥、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第2年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侵入植株伤口,沿导管蔓延,引起植株发病枯萎死亡。
  2 发病条件
  2.1 环境条件 病菌在22~32℃和高湿条件下侵染能力最强,尤其是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连作地块易发生此症状。
  2.2 栽培条件 款冬花种植的土壤偏酸性;田间植株种植密度大;偏施氮肥;连作种植;田间浇灌水不当;施用的有机肥料未腐熟等因素都会引起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2.3 耕作条件 款冬花为多年种植的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地块是否轮作与枯萎病的发生有着很大关系。连作地块,病害发生率高,往往会造成毁种;轮作地块发病较轻,轮作年限与发病的严重程度成反比。秋冬及时将残枝败叶和病残体清理出田间,防止病残体上的孢子或菌丝成为来年的菌源。
  3 存在的问题
  3.1 种植规模化程度低 张家口地区款冬花种植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种植地块分散,种植规模不一。普遍存在与其他农作物混种和套种现象,从而造成张家口地区款冬花在种植环境、土壤条件、水肥条件等多方面差异性较大,加之当地农户种植模式较为粗放,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造成款冬花在生长过程中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弱,发生枯萎病时,农户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进行防治,科学的防治手段和信息在农户之间沟通不畅,从而造成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双下降。
  3.2 防治技术落后 张家口地区自20世纪50年代种植款冬花以来,当地农业科研机构对款冬花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非常重视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成果转化率较低,农户愿意尝试新技术的意愿较低,加之当地款冬花种植规模化程度低,为防治新技术的推广增加了难度。基于以上原因,造成了张家口部分地区目前仍然采取比较落后的技术防治病害,难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完善体系建设 建立起完善的病情观测体系,积极有效的监控区域内的病害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尽早防治。同时,定期对区域内种植款冬花的地块进行抽样检查,汇总病情发生情况,分析发生趋势,建立信息发布渠道,使农户能有效的接收最新病情发生及防治信息。
  4.2 农业防治措施
  4.2.1 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是款冬花种植中最简便和有效的方法,同一地块建议每4年左右实行作物轮作,减少地块土壤中枯萎病菌数量,可以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4.2.2 加强栽培管理 在栽培种植过程中,及时中耕松土、开沟排水,控制田間土壤湿度,增强田间排水条件。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料,田间施肥科学化,避免施用过多氮肥,做到氮、磷、钾肥均衡施用,增强款冬花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4.2.3 及时清理病残体 出现病害后,及时将病株清理出田间;每年初冬,将植株的残枝败叶及病残体收集后,集中烧毁处理,防止枯田间残留的孢子体或菌丝成为来年的病源。
  4.3 化学药剂防治 款冬花出苗后,用高锰酸钾600倍液灌根或喷洒,可有效防治枯萎病的发生。枯萎病在田块初发生时,可用高锰酸钾500倍液灌根2~3次。此外,可以用30%的地菌净250倍液灌根,也可在叶面喷洒40%DT500倍液,连续喷药2次,间隔7d左右,均可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社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12.
  [2]郑开颜,韦杰,王乾,等.张家口地区款冬花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8(10):134.
  [3]陈雪园,张如松,杨苏蓓.款冬花化学成分及药理毒理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2,8(01):173-174.
  [4]吕桂云,张海英,郭绍贵,许勇.寄主植物与枯萎病菌互作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10(04):1-7.
  [5]刘会清,张爱香,马海莲,等.款冬花枯萎病的病原分离鉴定[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73-75.
  [6]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7]丁万隆.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2002:230-264.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筛选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从酸奶、奶酪中通过富集和分离得到7株乳酸菌,以菌落拉丝实验为初筛指标和苯酚-硫酸法测胞外多糖产量的复筛方法得到1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优良菌株YL2。并且对YL2菌株进行培养特征、个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试验,初步确定YL2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其胞外多糖的产量为430.0mg/L。  关键词:乳酸菌;胞外多糖;選育;鉴定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为筛选出适宜海安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对16个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武4326、淮稻119、淮稻5号、扬粳805表现最佳,武育粳80和丰粳3227表现较好,南粳9108可作优质大米种植品种,这7个品种建议继续进行试验。  关键词: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022-02  本试验以水稻品种为试验
期刊
摘 要:通过对35个春播玉米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合川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结果表明,隆玉68、富有188、天玉198、正红505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川西北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川西北;春播玉米;筛选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026-03  玉米作为粮食和饲料作物,长期以来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由于大
期刊
摘 要:引进18个省内外玉米优良品种(组合),在临夏州农科院现代农业试验站进行适宜机收玉米品种的筛选,筛选出了机械作业适应性好、生产性能高的新品种胜玉902、玉研646,初步改善了临夏高寒阴湿区玉米生产中适宜机械收获品种单一、产量低下、效益不高的瓶颈问题,为该地区玉米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临夏州;机收玉米;引种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
期刊
摘 要:该文通过对草莓子苗设置不同的低温预冷处理技术,总结了山东临沂地区主栽草莓品种红颜適宜的低温预冷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提出了规范配套的田间栽培管理技术,为临沂地区草莓鲜果空白时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草莓苗;低温预冷;促早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041-02  草莓苗花芽分化的时间早晚、数量多少和分化的质量好坏是影响草
期刊
摘 要:通过热水浸提法和醇沉法对木瓜果实的多糖进行提取,探讨热水提取温度、料液比、热水提取时间以及醇沉时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木瓜果实多糖提取的影响,并以多糖含量为指标,蒽酮-硫酸比色法为测定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木瓜果实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80℃,料液比1:60g/mL,提取时间60min,乙醇浓度80%,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达到5.6%,工艺条件最佳,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期刊
摘 要:该文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试验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丁酸类产品对其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三丁酸甘油酯组(0.5g/kg、1.0g/kg和1.5g/kg TB+基础饲料)、包膜丁酸钠组(0.5g/kg、1.0g/kg和1.5g/kg SB+基础饲料)。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TB各组南美白对虾周增重分别显著提高27.6%、28.7
期刊
摘 要:针对性环境设计专业市场人才需求状况,结合地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部门教学大纲及专业培养方案,主要是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更新授课模式,发扬本校水利土木等工科专业优势,以“新工科”的高度,构建以工程技术为特色的环境设计专业,从传统艺术形式化理论到工程技术下功能性与科学性的结合。通过其实践性教学模式贯穿大学教育始终,全面嵌入式“1+2+3””实践教学模式。即把1条链式实践教学体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江门地区新引进的3个苦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绿珠2号早熟性好,且前期产量和總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可作为早熟苦瓜品种在江门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苦瓜;品种;比较试验;江门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044-02  Abstract:3 newly introduced varieties of bitter
期刊
摘 要:白芷是临床常用品种,目前市售白芷存在商品规格多、产区广、品种杂等特点,质量最佳、疗效最好的白芷道地产区药材尚未认识统一。通过查阅本草文献,结合实地调查,对历代本草中白芷进行考证,分析了不同产地白芷药材资源的变迁及演变过程,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并发掘白芷道地药材。  关键词:白芷;道地产区;种质;沿革;变迁  中图分类号 R2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