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美术在电子读物插图中的视觉新呈现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b15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民间美术与电子读物插图艺术两者相融合,一方面,对濒临灭绝的各种传统民间美术起到了传承及广泛流传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网络信息时代下的艺术新形式——电子读物插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结合笔者的插图作品,试图以借鉴剪纸艺术为例,探讨传统民间美术如何融入电子读物插图的创作新方式,以期突破传承瓶颈,与时俱进迎接新的挑战。
  【关键词】电子读物插图;传统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民间美术是我国各族各地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它以形象、直观、生活的形式丰富了民间风俗活动,为百姓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兴味。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以师徒制为主,师傅通过经验总结、口诀相传、亲授示范等方式手把手将技艺教给徒弟,并且一般只传授给徒弟,对其他人保密,这样的传承方式具有较大的封闭性。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许多民间美术形式已无法再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兼之学习难度大、从业者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导致学徒改行、徒弟手艺不精甚至无人愿意传承的现象普遍存在,现如今越来越多手艺精湛的民间美术艺人转行或逝去,致使不少延续至今的传统民间美术当下面临着失传和发展迷茫的危机。
  一、结合电子读物插图艺术,有助于传统民间美术探寻表现新途径
  传统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是民众智慧与创造力的体现,我们应该重视其濒临灭绝的问题,努力让它们融入当代生活,寻找传承与保护的有效方式,使之重新焕发出生机。
  目前,传统民间美术主要以原生态形式存留在偏远落后的山村,面临着传播主体少、传播内容少、传播媒介和范围更小的现实。电子读物插图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艺术,它的信息传播方式更易为现代年轻人所接受,阅读操作更便捷,可供大众选择的阅读载体更多样化,并且不受時间与空间的限制,这些传播优越性极大地方便了民间美术的推广,有助于让更多群众了解传统民间美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世界并加入其中,从而改善传统民间美术传承人才短缺的现状问题。
  二、融入传统民间美术元素,有利于电子读物插图展现个性魅力
  (一)传统民间美术底蕴深,令插图显文化韵味
  如今,随着人们对本土传统文化认同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全球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推崇,我国的电子读物插图艺术创作也开始重视通过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入来体现更深厚的文化思想内涵。电子读物插图是借助视觉艺术手段对人文思想的一种外在体现,其蕴含的文化底蕴才是插图要传播的价值与根本。而传统民间美术产生于民间,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表达息息相关,更容易令人们感到熟悉和亲切。因此,如果电子读物插图能从传统民间美术中汲取养分,充分了解传统民间美术的审美形式和创作观念,将其文化元素提炼出来应用到创作中,不仅能提高插图的文化品位,更能让作品的内涵得以更深的延续和扩展。
  (二)传统民间美术形态多,令插图富于表现力
  电子读物插图需要创意十足及表现力丰富的造型来帮助作品传情达意,而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恰恰最具有表现力,无论是年画、剪纸,还是泥玩、皮影等都有插图所需求的造型表现素材,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虽然外形简单,但寓意深远、特征突出、符号性十足,能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学习、消化的基础上,把传统民间美术的形象加以提炼,再结合电子读物插图的文本造型需求和现代审美予以设计,可以营造出个性化、独特的艺术美感,并借此增强电子读物插图艺术创作的表现力。
  (三)传统民间美术色彩鲜,令插图更具吸引力
  传统民间美术的产生与民间风俗活动相关,色彩形式受此影响具有明亮、喜庆、热烈、浓郁而朴实的情感特征,能给予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此五彩缤纷的赋色体系,应用到电子读物插图的色彩组合创作中,有利于增强画面的视觉吸引力。因此,将传统民间美术色彩形式与电子读物插图相融合,借助现代的表现手法演绎传统色彩,可以增加插图画面色彩的丰富性与时尚感,进而创造出个性化的视觉效果。
  三、以《帽子飘啊飘》为例,探索电子读物插图中传统民间美术的具体应用
  (一)剪纸的艺术特征
  剪纸是早先中国民间百姓在喜庆活动中用于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和精神寄托的形式,如今,其作为一种古老且历史悠久的民间美术,先后在2006年、2009年被中国国务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家级乃至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剪纸主要以色纸、箔片、皮革为原材料,运用刻刀或剪刀进行剪、刻、撕、烫等制作手段来塑造与创作画面。由于剪纸艺术手法多样,加之不同民族、南北地域对于剪裁手法的诠释与体现各有不同,因而,剪纸也被称为刻纸或“剪镂空”。在艺术表现方面,剪纸具有造型特征强烈、构图韵律十足、色彩绚丽且充满装饰趣味等特色,与电子读物插图的画面特点有潜在相符性,而两者相融合对于帮助传统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以及电子读物插图寻求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表现形式来说,毫无疑问都是一种新的启发。据此,我们不妨通过笔者创作的《帽子飘啊飘》系列作品,来形象感受剪纸艺术与电子读物插图创作相结合所迸发出来的独特魅力。
  (二)巧借传统剪纸技艺丰富插图角色造型
  传统民间剪纸通过抽象、概括和夸张的形式语言来体现造型的丰富内涵,这种方法对于面向儿童的电子读物插图创作有着尤其重要的启示作用。并且,民间剪纸中的造型大多稚拙而简练,形象充满童真,与儿童的图像审美偏好恰恰有相似之处,既顺应了儿童天马行空的思维想象模式,又能更好地让儿童理解画面所传达的物象意义,这一点正是本次创作所追求的。
  在节选画面“小动物共同庆祝春龙节”中(图1),马、兔、羊、河马等动物造型均系对原始生活形象的简化和提炼,动物的五官与四肢细节运用了圆孔点纹、云点纹、菱角点纹、锯齿纹等阴剪成形的传统剪纸纹样表现手法,田野部分更是以象征“龙抬头”的龙形纹样图案替代了现实形象,不拘泥“形似”而以“神似”为贵。   (三)假以传统剪纸构图趣味增进插图画面形式感

  现代电子读物插图常用写实手法来表现画面,借以达到增强视觉真实感的艺术效果,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精进以及电子绘画表现手法的不断增多,电子读物插图的创作也不再局限于逼真的概念,开始追求个性的表达,这促使插图作者尝试从构图体现画面的特色与不同。传统民间剪纸的构图借用平面化打破画面的时空和透视,同时运用对称、平衡等构图规则形成画面的节奏韵律,使得画面整体看起来完整而饱满,这种二维平面体现多维空间世界的超时空表现手法无疑能为电子读物插图的构图创作带来新的启发。
  《帽子飘啊飘》系列画面均以传统剪纸的构图形式为基础,从角色比例设计到事物空间排布无一不透露着剪纸的完整性、对称性、韵律性等特点。例如故事首页(图2),便巧妙沿袭了剪纸艺术的构图特点,先是故事主角“老虎帽子”在动势展现上采用平面化构图,降低了空间透视对画面装饰趣味的影响,运用相似对称、均衡、繁密的剪纸构图程式,让画面整体充满节奏和韵律感的同时,也体现了剪纸艺术中“全”的概念。此外,节选画面“除夕”(图3)充分展现了夸张和随心表意的剪纸艺术特征,笔者借用了剪纸的透叠与镂空构图方式来表现画面中屋顶、烟囱、烟雾三者的空间关系,通过主观排列形成的自由空间透视暗喻了游历在外的小老虎帽子随心所至的心情,并且,错落有致的屋顶和飘散方向一致的烟雾充满了整个画面,让构图看上去既整齐、饱满又有韵律和动感。
  (四)活用传统剪纸配色提升插图色彩视觉冲击力
  儿童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來感知事物的美,传统民间剪纸强调以色彩体现艺人的情感表达,且擅于利用高纯度、高饱和、少而精的色彩达到鲜活、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这些用色特点有助于让电子读物插图具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并第一时间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这对于色彩是第一视觉语言的插图而言,既能直观地向儿童传达主题情感,又能很好地渲染插图的整体气氛,因此,将剪纸配色融入电子读物插图创作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比如在节选画面“小动物共同庆祝春龙节”,不同动物和田野都采用大量的月牙、锯齿、云点等花纹和镂空效果,使画面视觉富有浓郁的中国韵味。其中象征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田野使用了大面积的红色调,一方面是缘于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欢乐、和谐、喜庆、吉祥的寓意,另一方面红色容易让儿童联想到太阳,正符合儿童对春天是温暖的象征的认知理解。作者在创作中也考虑到,占比面积大且饱和度高的红色容易带来一定程度的视觉不适感和焦虑情绪,因而模仿河北蔚县剪纸的点彩染色技法、使用黄绿二色辅以调和。如此色彩搭配令画面色彩喜庆而又生机满满,整体协调而又丰富多彩。我们也能从节选画面“赶鸟节”(图4)中看到相似的处理方式,这张插图作品以绿树作为构图主体,作者刻画绿树时除了大面积采用绿色铺色外,也以点彩晕染的上色方式加入了蓝、紫、孔雀绿等同色系颜色,这样既统一了画面色调又令其不失丰富性,并且互补色的应用使明黄色调的小老虎帽子在绿树蓝鸟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突出,不仅能让儿童读者第一时间被如此强烈的色彩运用所吸引,又能令他们因画面丰富的色彩变化而长时驻留其中。
  结语
  利用电子读物插图这一传播媒介,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无论是在传播载体还是表现形式上,都能使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因此,毫无疑问,传统民间美术与电子读物插图的融合是新媒介艺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并且,从上述的电子读物插图作品创作实例分析,我们可看出,传统民间美术极具延伸性、拓展性和可借鉴性。这是因为,一方面,传统民间美术造型、构图和色彩的特别之处能够成为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果将这些艺术表现形式应用到电子读物插图的创作中,无论是在丰富画面美感,还是在加深作品创意上,都将能助力电子读物插图表现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中国原始民间美术文化源于民间,历史悠久且史料传承完整,十分适宜于用来丰富和增添我国原创电子读物插图的本土文化内涵,电子读物插图是吸引读者的一种新型方式手段,其具体呈现形式若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必能大大提高插图作品品质,从而使中国原创电子读物插图更具备文化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注重充分挖掘传统民间美术的优秀成分,吸收可借鉴的视觉元素,并结合插图自身的特点进行转化和应用,让本土电子读物插图的艺术创作更富有中国民族特色。
  注释:
  * 2016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新媒体语境下电子读物插图的动态化表现研究”(项目编号:KY2016LX 212)。
  参考文献:
  [1]王进东.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
  [2]翟浩澎.黑龙江民间美术在新媒体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美术大观,2016(6).
  [3]王继红.当代语境下剪纸艺术的角色转换[J].人文天下,2015(2).
  [4]佘慧莉,吴雨桐.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5]韩雷,王铁军.精刀漫剪绘关东——乌拉满族赫舍里氏剪刻纸艺术[J].艺术评论,2018(4).
  [6]王茂霞.剪纸艺术在儿童插画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2).
  [7]韩丽萍.浅析民间剪纸对现代插画的可借鉴性[J].美术学报,2013(3).
  [8]杨婷婷.剪纸元素在书籍时空艺术中的介入[J].出版科学,2014(5).
  [9]李慧.浅谈儿童心理学对绘本设计风格的影响[J].出版广角,2016(12).
  [10]付瑶.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
  [11]张娜,高睿,李莹.绘本中剪纸艺术的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8).
  [12]王悦.探究美术元素在插图艺术中的视觉语言效果[J].美与时代,2016(12).
其他文献
画如其人是人们评论作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大体上说画风就如人的品格。诚然,个人的成长环境、学识结构、修养会影响绘画风格。这话也不全对,但代表了大多数画家作品与自身的状态。  青年画家郑薇生于陇上,求学于西安。她有着陇上人特有的朴实无华,这在她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求学西安时受教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陈国勇先生,在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研究生学业。7年间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系统地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字無霜,1991年生于江西吉安。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2015年毕业于广西大学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5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攻读美术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画家阳山教授,201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并任教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期刊
期刊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这对于后人来说,无疑给予了传承与创新明确的发展路径。军艺的青绿山水中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能看到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当代性转换所做出的思考。在他的作品中,既能看到青绿山水中厚重的石青石绿,极富变化和装饰性,富丽堂皇的特征,也有传统山水画的诗性特质和人文情怀。军艺的这批新作构图上看起来似乎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三远法,但他的作
期刊
中国工笔画在唐宋时期达到辉煌与繁荣,之后由于文人画的兴起而日渐式微。及至近代,工笔画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又重现新的活力。青年画家王鹏将当代生活的思考融入画面,在工笔画领域抒写着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景观。  当代城市环境的视觉特征带来与传统水墨图式完全不同的构架,由此也给传统笔墨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城市生活不仅代表当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也代表由此产生的复杂心态。中国画笔墨传统的现代化,是伴随中国画家对
期刊
即便一个人拥有周游世界的见识,他的生活也会被某些极其具体的小事物连接起来。可别小看这样的小事物,它有时甚至有力量改变广袤天地的颜色。  火塘,作为一根(或许是微不足道的)经线贯穿了黄帅军的人生。他与潜藏在他身体内的四岁、八岁或二十岁的那些自己一道,与我们分享了他面对火塘时的心情,哪怕这心情只被唤起了短暂的一瞬,也会在下一刻起便已经令人感到怀念。  “童年的记忆里,家中最温暖明亮的就是那团火光了。那
期刊
路軍的水墨人物画,一如其人,洒脱、俊逸并不乏沉稳、温厚之气。他将相对严谨的人物造型辅以纵横恣意的文人画笔墨,形成了其格法严谨,意趣畅达的个性风格。观路军的画,尤如品咂一壶陈年老酒,隽永、畅快而意味悠长。  画水墨人物画难,难在前人留下的传统资源相对薄弱,可资借鉴的样式不多。水墨人物画至明清,已极尽衰微之势。20世纪初叶,以徐悲鸿等人积极倡导,徐悲鸿、蒋兆和领衔实践,将相对严谨的人物造型引入水墨人物
期刊
传统中国画艺术,追求一种“写意”的审美精神和境界,就是通过对“物象”的表现,表达画家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营造一个超乎自然物象的“意境”。这种与心灵和精神世界相吻合的视觉形态,这种“物化”了的“精神图像”,是我们精神情感的再现。传统中国画“写意”的审美观念形成,是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从形而上认知世界,重视对宇宙、生命的精神体验。所以,传统中国画注重“写心”“写意”。工笔画也如此。有
期刊
一位优秀的画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在通往艺术圣殿的征途中,不断地努力学习、研究、攀登,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果,尚原就是这样的画家。  尚原毕业于桂林市教育学院美术系,是一位勤奋苦学,谦和少语,才思敏捷,有着良好绘画天赋的画家。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他于2008年到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课题班学习深造,在范扬先生门下,他注重对传统绘画的研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山水画精神的理解,在笔墨与用色上
期刊
【摘要】“广西文明史诗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作品”展览及其作品集聚焦于广西历史源头,表现广西文化之根和文化之魂,对广西文明史做出更为全面、完整和深刻的记叙,不但有“史”的品格,而且还有“诗”的韵味。其思想内涵主要反映在广西文明历史悠久、爱国主义贯穿始终、开放通联自古而然、文明瑰宝璀璨辉煌、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等方面。  【关键词】“广西文明史诗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作品”;思想内涵;海上丝绸之路;广西文化  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