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典雅 宁静幽远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printh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优秀的画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在通往艺术圣殿的征途中,不断地努力学习、研究、攀登,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果,尚原就是这样的画家。
  尚原毕业于桂林市教育学院美术系,是一位勤奋苦学,谦和少语,才思敏捷,有着良好绘画天赋的画家。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他于2008年到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课题班学习深造,在范扬先生门下,他注重对传统绘画的研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山水画精神的理解,在笔墨与用色上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理念和传统笔墨精神,又融入了东方绘画的色彩,从而增加了画面的视觉感染力和中国传统人文气息。在物象中,山与水,树与石,不再是自然的再现,而是“物我两忘”“神游万里”中凝练自我的绘画符号,作品映照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内心情感,是生命的象征,是精神的折射,在意象中,耀动蓬勃的生命活力,弥漫着一种生生不息的现代诗意。
  在这新时代的浪潮中,他能够把握住时代,把握自己,立定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充分发挥区域性的优势,注重传统与写生有机结合,使自己的作品不断创新、升华、完美,吸收众家之长,建塑出自己一种清新淡雅的绘画语言。
  在绘画艺术中,山水画一向以抒写胸襟情怀见长,因此自古便有“写我胸中丘壑”之说,这是因为山水画的水墨表现特性与点、线技法都关乎画家的性情、修养。故山水画又必然是画家心灵的写照与精神的折射,尚原的山水画注重传统法度,融汇构成,装饰多种手法,他的山水画体现的便是此特点。他作画讲“法”而行笔有“法”,体现刚柔、优雅之美。画家的情思情怀自觉地融入笔墨之间,因此,在画面中画家自我情思处处可见,又处处若隐若现。在这里我们看到画家作品中洋溢着一股“人文”的气息,而不是远离现实的地老天荒;洋溢着一股自然和谐的气息,而不是刻意的雕琢与矫饰,这样必然使作品中蕴含着一种启示——在自然的规律中,人与自然相和,物我两忘,乃至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所谓“意在笔先”,无非是说,下笔之前先有立意、先有情思,据此决定章法、构图、笔墨方式、形式意味,尚原的作品体现的是这一特点。在《云山隔岸清》《雨后西山》中我们看到,画家源于宋画以来的严谨法度和巨嶂式山水的影响。显然,在作品的整体结构上,宋人山水雄健、清雅的画风极大地影响着他。他的山水画在结构上多用高远、深远之法,偶加平远法,用以营造重峦叠嶂、山勢巍峨的气势,实处极其繁、密、厚、重,虚处在氤氲、幻化中或留白、或以淡墨勾勒出行云流水般的烟云雾霭,使虚实互动,干湿映照,浓淡对比,表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心境,画面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穿插掩映,和睦相处,产生生生不息的运动感,给人以宁静而悠闲淡泊的平和情趣,寄托爽朗愉悦的情绪。
  无疑,在尚原的笔下,大自然是与人的心灵相通的,因而也是和谐的。画面中的一山一石、一树一木、一笔一墨,也必然是画家情感的流露,是一种对大自然由衷的眷恋心绪的表达。
  尚原的山水画作品呈现空寂、疏朗、静谧、幽远的境界,给人们感受到愉悦、蓬勃、升腾的意绪。这是他多年来潜心山水画创作的结果。希望他在今后的艺术生涯中,不断进取,画出更加令人欣赏的作品,取得更好的佳绩。
  尚原
  本名蒋运连,1976年出生于广西桂林。1998年毕业于广西桂林教育学院美术系,2008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首届山水画课题班,2016—2017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第五届山水画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山水创研部副主任、桂林漓江画院副院长、桂林漓江画院美术馆副馆长。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并有获奖。
  作品在《中国书画报》《画界》《美术报》《美术论坛》《美术界》《中国墨象》《国画经典》等多家报刊发表。
其他文献
忘白,就是广西画家王国仕,壮族人。  我所见到的他最早的作品,是其在广西画的一批纯水墨花鸟,多为四尺竖幅,每张与一首节气诗相配。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反映着一年中季节、天气、物候的变迁,它是农人田事的历法,也是天地生息的标识。忘白以花鸟来表现节氣,显然是其中包含着自然精神与诗情画意,感而动之,发而为笔墨。画中绘有鸭、雁、野雉、鹭等禽鸟,以及兰、竹、芦、蓼花、芙蓉、百合与其它山花野草等,这些生动之物,多
期刊
【摘要】三联画最早是被作为中世纪基督教祭坛画样式所存在的,是西方绘画史上一种重要的构图形式,三块嵌板拼接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用来叙述一个重要的事件。之后这种形式又被各个时期的艺术家所采用。本文主要从三联画这种表现形式入手,结合壁画创作中的范式,来探讨组画叙事创作中主题与内容、形式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试图在画面中探索一种新的观看方式,形成一种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三联画;叙
期刊
画如其人是人们评论作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大体上说画风就如人的品格。诚然,个人的成长环境、学识结构、修养会影响绘画风格。这话也不全对,但代表了大多数画家作品与自身的状态。  青年画家郑薇生于陇上,求学于西安。她有着陇上人特有的朴实无华,这在她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求学西安时受教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陈国勇先生,在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研究生学业。7年间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系统地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字無霜,1991年生于江西吉安。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2015年毕业于广西大学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5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攻读美术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画家阳山教授,201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并任教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期刊
期刊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这对于后人来说,无疑给予了传承与创新明确的发展路径。军艺的青绿山水中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能看到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当代性转换所做出的思考。在他的作品中,既能看到青绿山水中厚重的石青石绿,极富变化和装饰性,富丽堂皇的特征,也有传统山水画的诗性特质和人文情怀。军艺的这批新作构图上看起来似乎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三远法,但他的作
期刊
中国工笔画在唐宋时期达到辉煌与繁荣,之后由于文人画的兴起而日渐式微。及至近代,工笔画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又重现新的活力。青年画家王鹏将当代生活的思考融入画面,在工笔画领域抒写着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景观。  当代城市环境的视觉特征带来与传统水墨图式完全不同的构架,由此也给传统笔墨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城市生活不仅代表当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也代表由此产生的复杂心态。中国画笔墨传统的现代化,是伴随中国画家对
期刊
即便一个人拥有周游世界的见识,他的生活也会被某些极其具体的小事物连接起来。可别小看这样的小事物,它有时甚至有力量改变广袤天地的颜色。  火塘,作为一根(或许是微不足道的)经线贯穿了黄帅军的人生。他与潜藏在他身体内的四岁、八岁或二十岁的那些自己一道,与我们分享了他面对火塘时的心情,哪怕这心情只被唤起了短暂的一瞬,也会在下一刻起便已经令人感到怀念。  “童年的记忆里,家中最温暖明亮的就是那团火光了。那
期刊
路軍的水墨人物画,一如其人,洒脱、俊逸并不乏沉稳、温厚之气。他将相对严谨的人物造型辅以纵横恣意的文人画笔墨,形成了其格法严谨,意趣畅达的个性风格。观路军的画,尤如品咂一壶陈年老酒,隽永、畅快而意味悠长。  画水墨人物画难,难在前人留下的传统资源相对薄弱,可资借鉴的样式不多。水墨人物画至明清,已极尽衰微之势。20世纪初叶,以徐悲鸿等人积极倡导,徐悲鸿、蒋兆和领衔实践,将相对严谨的人物造型引入水墨人物
期刊
传统中国画艺术,追求一种“写意”的审美精神和境界,就是通过对“物象”的表现,表达画家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营造一个超乎自然物象的“意境”。这种与心灵和精神世界相吻合的视觉形态,这种“物化”了的“精神图像”,是我们精神情感的再现。传统中国画“写意”的审美观念形成,是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从形而上认知世界,重视对宇宙、生命的精神体验。所以,传统中国画注重“写心”“写意”。工笔画也如此。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