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活 通向远方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鄉村生活 通向远方
其他文献
在外国友人眼里,浙江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城市景观?风土人情?还是某一样美味小吃?  11月20日至21日,“打卡中国Daka China”网络国际传播主题活动在浙江温州启动。40多位来自近20个国家的网络国际传播达人,在两天时间里打卡了温州的8个“坐标点”。他们从浙江出发,同时也在中国打卡。  启动仪式现场,多位国际网络达人表达了各自对“第二故乡”中国的情感。  酷爱中国美丽乡村生活的俄罗斯小伙德
期刊
在唐代,天台山因其山岳之神秀和人文渊源之独特而成为当时人眼中的“诗和远方”。  当时,前往天台山的有一个诗人群体,他们从长安出发至扬州,然后循着大运河,跨钱塘江,经浙东运河,沿曹娥江和剡溪,终至天台山,这就是因天台山这个目的地而产生的唐诗之路。  这个诗人群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江湖。既有春风得意的朝廷大员,如曾两度拜相的李德裕、台州刺史郑薰、浙东观察使元稹,也有仕途失意,来此遣怀的李白和孟浩然,还
期刊
嘉興南湖,一碧千顷,浩浩荡荡。作为景点,南湖曾以烟雨楼最负盛名,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数次来嘉兴,留下了“年来更梦谁边好,烟雨楼西看石帆”的诗句。  然而今天的人们,说起嘉兴,最先想到的却是南湖红船。因为有一群年轻人,在1921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历史。这条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游船,被后来的人们称为红船。百年烽烟早已散尽,沧海桑田换了人间,而红船的精神在这个大地上绵延不绝。
期刊
一  2020年10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散文作品集《本草春秋》。  读郑骁锋的《本草春秋》,让我想起汉代刘向的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郑骁锋蜗居浙江永康,是个不愿归“家”的自由撰稿人。自2007年出版首部历史散文集《逆旅千秋》后,他接连推出《人间道》《眼底沧桑》《落日苍茫》等,还先后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央视“探索·发现”栏目聘为特约撰稿人。  《本草春秋》成书于2007年,
期刊
西施的故事,誕生于那段“生聚教训”的经典历史中。从顾盼生辉的浣纱女,到变身吴宫妃,关于西施的这一部分隐秘计谋,越人不会在自己的史书中记载。故纸堆里的这位美人,身影始终模糊。  大凡“美人计”中主角,都不会留下一个好的名声,西施缘何在历代都成为一个例外?千百年来,西施的传说令人津津乐道无穷期,她的形象,渐渐借由文学的想象空间和细节描写,不断地被丰富,成为了一份珍贵的越文化遗产。  本期视点从历史文献
期刊
“精美,太精美了!”金秋时节,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20海丝之路(中国·宁波)文化和旅游博览会上,参观的市民一边发出赞叹,一边对着严海斌的朱金漆木雕“鼓亭”不停地拍照,并晒在了微信朋友圈:“阿拉宁波老底子的手艺就是精美!”  一时,宁海朱金漆木雕“鼓亭”亮相文旅博览会的内容,刷屏宁波人的微信朋友圈。朱金漆木雕是宁波传统工艺“三金”之一,严海斌这件朱金漆木雕作品“鼓亭”,是他和团队历时两年完成
期刊
一枚鸡蛋,可以做些什么?  在吃货的眼里,鸡蛋是食材;在农家的眼里,鸡蛋是收获;在艺术家的眼里,鸡蛋是雕塑。  走进杭州手工艺活态馆,一家作坊灯火通明,里外透着暖黄的光亮。展台的一排木架上,陈列着上百件整齐划一而又活色生香的蛋雕作品,像是等待检阅的礼兵。我是见过不少蛋雕图片的,至于真家伙,却是首次见到,不免生出“暂时相赏莫相违”的慨叹。  一念惊艳,一念心碎  注意到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前臺桌前手持
期刊
10年不长,能让浙江遂昌的一个寂静的小山村,变成了海内外知名的音乐村;10年不短,10多个昔日的山里娃,成为世界各地音乐院校的莘莘学子;10年不长不短,世界各地许多慕名而来的音乐人,在这里用音符逐梦绿水青山,用爱心谱写山城大爱。10年间,阿戴和他的躬耕书院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汤公遗梦,“世外桃园”大师来  “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400多年前,明万历21至26年(159
期刊
1934年10月,杭州最好的深秋时节,梁思成、林徽因来到杭州小住了10天。他们是应当时的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之约,到杭州商讨六和塔重修计划的。  曾养甫为什么要复原六和塔呢?因为他觉得这座塔难看。梁先生的愿望也很迫切,他觉得,“钱江铁桥,北岸桥头就在(六和)塔下里许,将来过江来杭的旅客,到这岸所得第一个印象就是这塔,其关系杭州风景古迹至为重要。所以我以为不修六和塔则已,若修则必须恢复初建时的原状
期刊
万年前,“巨人”的脚印落在了浙江浦江,这就是上山人。  2000年,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村,上山遗址横空出世。2020年,是上山文化发现整整20周年。11月12~14日,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浦江举行。  会议认为,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上山文化万年水稻起源、发展的证据,是对世界农业起源认识的一次重要修订。  上山遗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