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一片树叶与我的故事

来源 :贵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oa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在四川走街串巷都能看到盖碗茶,揭开盖闻一闻,再偷尝一口香甜的茉莉花茶,我又跑到另一条巷子里去了。
  来到贵州,我就进入茶这个行业中,一切都像是安排好的,一场与茶的修行就从熙苑开始。从一份谋生的工作到爱茶之人,其实没有思考过太多未来道路,但心里知道我不会离开这里,不会离开这个行业。茶赋予了我太多,各茶馆之间的茶会活动使贵州茶人更团结;门前放两石礅,给环卫工人一个歇脚的地;把茶带到敬老院、幼儿园让老老少少的人都参与其中。十二年里,我看到了貴州茶产业发展的射影,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茶馆,政府给予了极大的认可。熙苑在去年评上全国五星级茶馆,让我对茶引发了更多思考,在这样个体经营的茶馆中,我们总是在探索未来的发展,全国各地的茶馆学习,中韩日文化的交流,茶山茶厂的调研,让我一点点的了解每一款茶,每一个茶馆的发展模式,每一个茶人背后的故事,这条路真的很远,而我已经爱上了沿途的风景。
  从识茶而学茶,从被动到主动,乐不思蜀。习茶的日子里,我与自己相处,懂得生活、懂得爱生活、乐生活,这就是茶给予我的有趣灵魂。茶寿是一百零八岁,那就让我活到一百零九岁吧,在未来我还想为贵州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一个巴蜀之地的贵州茶人,我的茶文化是在贵州学的,我想在这块土地上留下我与这一片树叶的故事。我的愿望是陪着熙苑,满身茶香优雅老去,老到拿着盖碗也许手有点颤颤巍巍了,还能再和大家说着茶的故事。
  未来,我们一起期许贵州茶飘香四溢,一起坚守与甲秀楼交相辉映的熙苑茶楼。(作者系五星级茶馆熙苑茶馆店长)
其他文献
国运兴则茶运兴。  贵州茶产业这些年的发展,为有志于从事茶产业的各界人士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各自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可谓人尽其才,各施其责,才有了贵州茶产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贵州茶业发展不断奋进  2010年8月,为更好地服务贵州茶业发展,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成立。多年来,深入开展产业推广和活动举办,始终遵循“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谱”的原则,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 
期刊
中国茶产业的市场历史悠久,茶叶早已是远销海外的农产品之一,以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及紧压茶……等为主。而贵州茶在茶文化历史上与现实使命中,亦担当起一重要角色,将山上的茶树叶放入上善之水,便浸润了人类的饮茶文明。  目前,中国产茶区遍布全国,大致分为四大茶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區、华南茶区等,而贵州正处西南腹地。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唐贞观九年(公元793年)起,黔南茶一直是朝廷贡茶之一
期刊
站在一個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坚定的发出一个声音:坚持与守望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进行曲。  一一徐嘉民(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贵州茶文化走过了一段从文化拿来与借鉴,到文化自信与自觉的曲折道路。这个过程,亦即从贵州本土茶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到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再到茶文化的创新发展的历程。  茶文化是产业文化,更是民生文化,关乎我们这个茶业大省的未来!  一一
期刊
为团结我省各地广大茶叶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热心茶叶事业的人士,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实施科教兴茶战略,促进茶叶科技的普及、推广、、提高及人才的培养、成长,为加速我省茶叶产业化,实现生产现代化,在老一辈茶界前辈的倡议和推动下,贵州省茶叶学会于1978年12月成立。  弹指间,贵州省茶叶学会已走过40周年。这40周年,是我省各地茶叶科技工作者团结起来发挥广大引领带动作用的40年,是茶叶科学普及、推
期刊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全国权威的茶叶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多年来,我们一直关注黔南州茶叶质量安全和产业发展,近年,我中心与黔南州茶业主管部门密切合作,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当地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茶产业发展,帮助当地茶农脱贫致富。  早在2008年,我中心应黔南州茶产业发展办公室邀请,派出相关技术人员到都匀市舉办了首届评茶员职业技能培训班。  80多名当地茶业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和茶农参加了培训
期刊
贵州省茶叶协会已走过25年的历程,见证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十八大以来我省茶产业的发展。2009年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优秀行业协会”:2012年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授予的“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3年被省民政厅评为4A级社团组织。  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协会面向全省茶行业吸收会员,现有会员355个(团体174个、个人181名)。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开展顺利:在原组
期刊
2008年伊始,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持续大范围的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这一年,接踵而来的还有汶川大地震和金融危机,这些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标记了2008年是个不平凡之年。也正是这一年,我第一次深入接觸到了茶,也很荣幸为南明区“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茶文化系列活动做策划,连续两年的南明区茶事活动策划和部分执行工作,以及后来有机会走进贵州的茶区、茶园,让我对贵州茶及茶文化积累了认识。贵州茶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
期刊
改革开放40年中,我对茶艺的了解和认识,来自于茶叶学会平台上的工作经历。2013年在浙江举办的“武阳春雨杯”第二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大赛中,全国21个省区市的选手在茶艺展示中一半以上的人注重动作、姿势、形态,甚至少數选手只是为表演而表演,所泡的茶有的不能入口或者直接表演结束走人,没有给评委品尝的想法。评委专家的点评让参加入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自此以后,贵州的茶艺培训从茶叶知识、茶艺知识、与茶有关的传
期刊
近10年来,贵州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是中国茶产业发展最快的省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  分析起来,贵州茶产业发展优势条件主要有:优越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宜茶山地资源,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茶品质优良,政府特别重视等等,贵州茶产业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但同时,也可能是贵州茶产业发展过程问题最多的时代。制约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可能因素有:产业技术队伍薄弱,茶行
期刊
面对茶叶市场供大于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国际国内行业难题,尤其是面对科技创造力不足、品牌成熟度不够、市场占有率不高、甚至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不健全、企业家群体总体小、散、弱等自身困境,贵州茶业发展得有怎样的大智大勇,以及推进政策体制聚焦赋力、经营主体创业创新、消费理念更新转变和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方协同努力。这其中,作為主体要素的企业家是关键所在,燃起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  要实现贵州茶业后发赶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