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情境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en65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上巧设情境,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聆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这样既可提高教学质量,又可培养学生性情。本文就如何设置情境谈了笔者的一些初步尝试。
  【关键词】巧设情境;教学质量;尝试
  
  Small rgument scenario teaching
  Tian Hong-qin
  【Abstract】The establish a scenario on the classroom, can let the student use oneself of the ear listen, use eyes to the detection and work hard to work properly to the feeling Wu ……so since can exaltation teaching quality, again can development student's temperament.This text how the constitution scenario talked some first step of the writer to try.
  【Key words】Establish a scenario;Teaching quality;Try
  
  语文教师应是一个导演,一个好导演应该让语文教学像一部大片一样有深度、有趣味、有魅力。如何做到呢?我认为,情境教学可以让呆板的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可以把被动旁观的学生变成主动、积极、分析、判断的参与者。课堂上巧设情境,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聆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这样既可提高教学质量,又可培养学生性情。在设置情境这方面我也做过一些初步的尝试。
  1. 创设氛围,融入情境
  俗话说:四两可拨千斤,含义是善用巧劲儿,我认为此法用于阅读教学再合适不过了。这巧妙的四两劲儿便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良好的教学氛围,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每篇文章开场的导入,都应紧扣文本内容,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磁铁般的吸引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心海的波澜、情感的涟漪,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感染学生。例如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以“千百年来,母爱总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作为契入口,让学生先回忆自己知道哪些关于吟咏母爱的诗篇。这样一问激起学生思考的热情,他们都在头脑中努力搜索,好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背诵起孟郊的《游子吟》,冰心的《纸船》,有些同学还情不自禁地唱起《鲁冰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歌曲,此刻,课堂中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师生共同沉浸在歌咏母爱的氛围当中。在这种情形下引领学生走进胡适的《我的母亲》,就会收到水到渠成的艺术功效,也更好地沟通了作者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分领略和享受作者忘情的诉说,营造良好的氛围,既可以激发学生热情,又可以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2. 串演角色,体会情境
  新教材选入了一些精典的戏剧和电影剧本,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本,如果教师能抓住契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串演文本中的角色,让有表演才能的学生尽情地发挥,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的感悟、体会文章内涵,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如教学歌舞剧《白毛女》,我让学生课前准备课本剧《白毛女》中黄世仁逼债一段,学生设计的台词、动作、道剧,表演黄世仁的学生将心狠手辣、歹毒阴险的黄世仁表演得维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表演杨白劳的学生台词哀婉,声声哭泣,字字血泪,真是声泪俱下,自己居然情不自已为杨白劳的悲惨命运泣不成声。一声“老爷,求求你了,喜儿是我的命根子,不能卖啊!”让女同学掉下了同情的眼泪。表演完毕,那位饰演杨白劳的男同学还沉浸在伤心之中,课堂上是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堂课不用再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已完全理解了文本的宗旨,深层的内涵。这种串演让学生与作品主人公的情感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既培养了学生感悟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我相信给学生留下的是永生难忘的记忆。
  3. 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文学与音乐像孪生姐妹,它们都是作家心灵的颤动,情感的流淌。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把音乐与文学有机的结合起来,那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选取的音乐要与文本内容协调一致,渲染出特定的情境,如教学《三峡》一文,讲解三峡山险水急之特点,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长江那种磅礴之势,我选取了古曲《高山流水》,让学生闭目聆听,音乐时缓、时急、时高、时低,忽而回旋辗转,忽而流畅自如,那音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到长江之滨:这里两岸连山,夹江对峙,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江水疾驰奔腾,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声势浩大。
  在音乐的熏陶感染中,学生慢慢达到忘我的境界,不由自主跟随音乐走进了三峡那波澜壮阔的山水画卷中。再通过讲解和分析,学生会更深切地体会长江之美之磅礴。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审美能力,唤起他们的想像力。
  4.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情境
  文学高于生活,也源于生活。任何文学作品的讲解都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启发、点拨、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生活经验阅历,搜寻自己大脑中储存的见闻、经历,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课堂中所讲的内容上去,更好地与文本对话。如教学诗歌《秋天》,当时正是十月金秋,我让学生讲讲自己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讲讲自家院子里堆放的情景,谈谈自己星期天到地里帮忙心中所想、所感。有的说“碧绿的稻苗变成金黄一片,有一种喜悦幸福”。有的说“紫莹莹的茄子油光发亮,对了一院子,有一种希望和满足。”答案五花八门,就像秋天的颜色缤纷多彩。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农村学生亲身体验,所以他们感受特别深刻,就很容易理解诗歌的内涵。
  情境教学既可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陶冶学生的情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各方面协调发展。课改呼唤情境教学,让我们巧设情境,激活语文课堂,收获学生能力的提高这颗硕大的果实吧。
  收稿日期:2009-05-18
其他文献
在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只有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吃透新教材、把握新特点在《课程标准》中对初一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要求,有这样一段定位性的规定:"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 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炼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重、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 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
期刊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对照实验、问卷调查、教育观察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两所省属重点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不同组织形式的实施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创建两级学生体育组织,按学生兴趣、爱好自主选项参加学校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是当前普通高中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较为理想的组织形式。  【关键词】普通高中;群众体育;课外活动;组织形式  Common senior high school lesson
期刊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里倾向。"兴趣这种特殊的心里倾向,它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能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调动全部感官,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
期刊
【摘要】由李镇西博士说的“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引出自己的感受,然后举两个小故事证明自己是幸福的班主任。再重点论述怎样才能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那就是要有真诚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最后总结全文。  【关键词】爱心;责任心;幸福;班主任  Do a form master of happiness  You Cui-ping  【Abstract】“Do a happiness of form mast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热衷于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持之以恒,讲究 方法。对学生的关爱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每时每刻。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的关爱与培养。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
期刊
我们以往总是在新授知识给学生的时候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其实在复习课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复习课枯燥无味”这是许多学生时常发出的牢骚,“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老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但是它却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既然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优势已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为什么不把这一优势也广泛应用到复
期刊
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非是让幼儿理解、掌握什么是祖国?什么是爱国主义?而是通过幼儿可接受的途径方法去影响幼儿、教育幼儿、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1. 萌发幼儿“爱”的意识  由于幼儿年龄小,各种能力发展差,因此,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平凡的小事做起,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原则。在给幼儿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前,我向小朋友询问了他们在家吃零食的表现,有的说:“我给妈妈一个”,“我拿个最
期刊
【摘要】从偶尔看到的一则童话联想到新课程教学,教师给学生是授之以“渔”呢?还是授之以“鱼”,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我们去探索。自己从03年开始承担全区七所学校之一实验教材以来,一边学习摸索,一边教学实践,摸索出自己的教学之路,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可喜的收获,分别在识字、写字、观察、阅读几方面进行实践,论文主要谈出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方法;授之以渔;学得轻松;有乐趣;
期刊
我们已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光有认识还不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字教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到它的工具性,基础性上来,如何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到从语言教学为主这方面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以下就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1. 应是教学观念上要真正转变、更新  我们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还负有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训良
期刊
班级是学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它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的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展现,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是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个性成长的、自我管理的集体,让学生在班级的自我管理中健康快乐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