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部一次持续性大雾成因及污染特征研究

来源 :环境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bin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河南中部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层环流平直有小槽东移,低层受西南气流控制,地面均压场,是此次大雾形成的环流背景;大雾日08时逆温层顶温度与气温之差>3℃,逆温层顶达925 hPa;近地层由下沉运动转为上升运动,地面水汽通量大于1 g·cm-1·hpa-1·s-1,对预报大雾的开始有很好的指示意义;T-Td≤1.8℃,U>87%,风向偏东、偏南,风速2 m·s-1左右有利于大雾的生成维持;大雾期间,CO、NO2浓度有所增加,颗粒物、SO2浓度下降,风、大气的垂直运动、太阳辐射等对污染物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文章概述了目前中国供水水源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技术与措施.中国供水水源存在水量不稳定、水质恶化、水源单一、多水源形成后冲击原有供水格局等问题.应积极应对因干旱和咸潮造成的水量短缺;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加强水源地保护;积极建设应急水源、备用水源,加强多水源调度,提高水源保障率,优化供水系统;加大水源水质检测频率,确保水源水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报警,采取合理的水源水质净化技术,确保水源水质达标.
4月2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主持召开厅长专题会,再次听取黑龙江省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措施清单制定情况的汇报,安排部署下步工作.
城市内湖水环境质量考核随着一系列环境政策的出台愈加严苛.水环境质量的提升除了需要技术与治理方案的优化,更需要水环境管理手段及方法的提升.文章以武汉市典型城市内湖为例,通过分析和借鉴东京及广州的水环境管理案例,对水环境管理策略进行探索.针对现状“多头管理,水陆分离”及陆域排水管理主体众多且缺乏考核机制的两个主要问题,文章提倡采用流域“厂、站、网、河、湖”一体化治水新模式,建立流域“网格化”管理体系及陆域排水管理多级考核机制的管理策略,以期为河湖长制管理及流域管理提供思路.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优化山西省碳排放约束下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二氧化碳纳入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之中,基于多目标决策模型,以能源消费总量、二氧化碳排放、各种能源消费比例为约束,以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和能源消费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函数,对山西省2030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做出分析.研究发现:预计到2030年,山西省煤炭消费量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下降至40%左右,对山西省碳排放量的减少,缓解能源消费给环境带来的巨大承载压力和促进山西省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跨区域交通运输排放协同消减是实现交通运输深度减排和中和的关键,实现交通运输跨区协同消减需要生态补偿为支撑.通过构建微分博弈模型分析交通碳排放跨区域排放消减策略,建立跨区域交通碳排放消减收益分配机制.研究表明:斯塔克尔伯格非合作博弈中,交通排放盈余量超过合作博弈情景;补贴能为协同消减机制提供长期有效的激励,补贴系数越高,生态效益值越大;实现帕累托最优平衡依赖于从稳健的效益分配机制的动态分配率;在跨区域协同消减碳排放情景下,生态效益都严格优于斯坦伯格非合作情形.
不同集聚模式对环境污染影响千差万别,为此对旅游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分析二者间存在的相关性.选取区位熵法与熵权法作为研究方法,得到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指标;建立计量模型,引入多个控制变量,分析旅游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间的影响机理.通过对西部地区旅游业展开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旅游产业集聚初期,环境污染程度逐渐加大,随着集聚水平的提高,环境受污染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可帮助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制定合理计划,在有组织、有指导的前提下展开产业集聚,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为了实施更科学更具有针对性的精准防控,对2020年临沂市PM2.5时空排放规律及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2.5月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11月-2月,日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上午8时-9时.受主导产业影响,1月PM2.5污染高值分布在兰陵县西部、费县西北部和平邑县东部;12月高值主要分布在兰陵县、高新区和莒南县.秋冬季、湿度60% ~90%、盛行西南风和西风时,易出现PM2.5浓度高值.PM2.5污染来源以临沂市排放和苏皖鲁豫区域近距离性污染传输为主.
基于丽水市2014年-2019年16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2.5的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模型,分析了丽水市PM2.5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2019年丽水市PM2.5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区域内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点,季节分布特点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日雨量、温度等气象要素存在明显季节差异,热力学原因是造成PM2.5浓度改变的主要因素;冬季较高的PM2.5浓度与较少的日雨量、较弱的风速和来自西北方向长距离外源污染输送有较大联系.文章揭示
为了掌握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状况,提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特征识别方法.分析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排放主要来源,利用排放因子算法估计扬尘水平.建立颗粒物运移方程,结合扩散系数掌握扬尘迁移规律.根据一致性原则合并数据源中的冲突值,采用差值算法填补空缺值,建立多源数据知识图谱.将聚类分析引入到图谱中,通过夹角余弦法计算待识别样本间的相似度,识别出扬尘污染特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主体结构,基础建设污染值最低,该结果与实际工况相符,识别精度较高.
选取车流大且稳定的长沙市东二环典型人行天桥为试验地,采用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对空气中的氮氧化物(NOx)、非甲烷总烃(NMHC)污染物进行连续观测采样分析,并运用IBM SPSS相关分析法,探究其在同一高度有、无立体绿化形式的人行天桥上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交通运行引发的气态污染物中,立体绿化较显著降低人行天桥NOx浓度,对NMHC浓度降低略明显,同时NOx与气压的相关系数为-0.47,P=0.02,具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性;NMHC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42,P=0.04,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