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儿戏不如的供料作文”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o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完潘苇杭、潘新和所作的《儿戏不如的“供料作文”之“料”》(以下简称“潘文”)(《语文建设》2013年第8期)后,我感到一阵茫然和不解:高考作文题该如何出才好呢?这些凝聚着全国各省市高考命题组成员心血、智慧结晶的作文材料,几乎都成了“儿戏不如”的东西?
  高考作文,近几年,尤其是今年,多数省市采用的是“材料作文”,也有人称之为“新材料作文”,就是命题者提供一些材料,包括寓言、诗歌、故事、名言警句、社会调查结果等,要求考生从所供材料中选取写作角度,确立写作中心或论点进行写作。这种类型的作文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很具开放性,考生有比较大的选择空间,体现了人文关怀。可是,在潘苇杭、潘新和两位老师的眼里,今年材料作文的供料却是“儿戏不如”、问题多多的东西。他们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所供材料有五个弊端:无效之料,失真之料,错误之料,片面之料,抽象之料。对于这些批评,当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比如“错误之料”中的浙江卷将“英国作家菲尔丁”误写成“美国作家菲尔丁”,在高考这么严肃、重要的试卷中,出现这种错误当然是不应该的。
  但是,对于其他方面的批评,我就不敢完全苟同。
  第一,对于“无效之料”的批评,我就持有不同意见。全国课标卷Ⅱ提供的材料是一份关于同学关系的调查结果,要求学生据此进行写作。真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很明显,这道作文题的命题者意在引导学生关注人际关系,尤其是“同学关系”。如果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出现类似马加爵、复旦学生投毒等极端事件。这道题目的现实针对性强,也很有现实意义。而“潘文”却对这份材料提出种种质问:“‘某机构’是什么机构,在哪‘几所’学校做的调查,调查了多少人,学校、人员的具体分布情况,等等。”同时又提供一份调查结果与题目材料结果相反的材料,据此否定这份材料作为考题的资格,认为这是一份“丢三落四的‘调查’材料,显然没有任何价值,不配作为立论的材料”。
  我们知道,由于调查的范围、对象、数量不同,出现调查结果不同是不奇怪的。同时,“调查范围、数量愈大,信度愈高”,这无疑也是正确的。然而,仅仅是一份作为考生写作“引子”的材料,而不是一份用于科学研究的材料,其真实性至少在有限的调查范围内是真实、可信的。只要学生能够根据这份调查结果以及相关资料,领悟材料含意以及命题者的用意,阐述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就可以了。命题者还有必要把这份材料的所有信息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够资格作为作文用料吗?难道为了出一道这样的题目,就必须像人口普查一样在全国的所有学校都开展调查,取得的结果才全面、真实,才能用于作文的材料?
  第二,针对“潘文”对“失真之料”的批评,我也想说几句。文学作品中的寓言、童话、小说、诗歌几乎都是虚构的。“潘文”认为这些虚构的东西不能作为立论的依据,“材料的真实性是‘立论’的前提”。我查阅过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及广东、湖南等部分省市的考试大纲说明,从来没有看到对高考作文命题有类似的要求。高考作文中甚至允许考生编故事,只要故事编得合情合理、符合考题含意即可。还是跟前面说的一样,命题者提供的故事(包括杜撰一类)、寓言、诗歌,仅仅是作为学生写作的“引子”,只要考生能够根据材料里包含的意思,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进行构思写作,表达思想情感,有何不可?
  第三,“潘文”对今年作文题“片面之料”的批评,也是莫名其妙的。“议论写作材料愈完整愈好,片面的材料,势必立的是片面之论,说的是片面之理”,“在供料作文题中,提供给考生的材料,几乎都是残缺、片面的”。拥有全面、完整的材料,对于议论写作无疑是有极大帮助的。但是,什么样的材料才是完整、全面的材料,才能供考生议论写作呢?难道要在考题中提供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才是没有残缺、全面的材料,才能供学生写作?
  至于对江西卷的批评,则有钻牛角尖之嫌。不妨先看一下江西卷的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潘文”认为这则材料“也还是片面的,中学生何止三怕或三不怕?每个学生所怕、所喜欢也是各不相同,不一而足”。是的,中学生惧怕的东西实在还有很多:怕考试、怕落榜、怕早恋被家长发现、怕违纪被教师批评、怕失去朋友……莫非还要把中学生所有的“怕”或“不怕”罗列出来,才算是“完整、全面的材料”吗?
  总之,在两位老师的眼里,今年全国几乎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的材料都是有问题的,都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连儿戏也不如的伪材料”。这样的观点未免有失公允,不太谨慎。笔者曾写过一篇《评论高考作文,请笔下留情!》的文章(《语文月刊》2011年第10期)。表达的意思就是评论高考作文一定要慎重,不能信口开河;即使是专家,评论时也要把握尺度,不要太刻薄,太挑剔。因为“高考语文命题,特别是作文命题是很难的,这真是一项很有学术含量的工作”(温儒敏《高考作文命题应有更多学理性研究》,《语文建设》2013年第8期)。
  最后想重申的是,评论高考作文,一定要做到中肯、恰如其分,才有利于命题的进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展性头痛;头颅MRI显示右侧额、顶、枕叶皮质
2013年5月17-18日,由教育部语文出版社、语言文字报社、《语文建设》杂志主办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北京站)在北京新英才学校举办。真语文系列活动总顾问柳斌、贾志敏、余映潮、
英语教学一直都是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院校加强对这方面的教学,以此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其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开
目的探讨河北省健康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M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内对照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和凝胶成像分析方法对210例河北石家庄地区健康个体GSTT1、GSTM1
2012年,新城区在全面推进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新城区中学、小学、幼儿园共建共强工作机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作文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帮助小学生养成勤于练笔与勤于动脑的好习惯成为提升小学作文
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不同,新建本科高校多属教学型大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各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新建本科高校多由专科升本而来,专科教学方式影响较大。就汉语言文学专
某中学一女生因学习不上进,老师与家长联系、沟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该女生回家后服毒身亡。事发后,教育局和学校积极协调善后事宜。事情还未平息,另一中学女生凌晨又被同校两名男
通过多浓度盐溶液提取手段,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与紫外吸收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方法,对江汉平原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沉积物DOM与NH
目的观察散克巴滴眼液(维生素B12滴眼液)联合视觉训练对调节性视疲劳的治疗效果。方法 150例调节性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应用晶体操视觉训练,B组应用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