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比较法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言
  作为初三历史老师,历史复习是一个繁琐、细致的工作,复习方法尤为重要,历史比较法对初三历史复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及运用历史比较法对提高老师复习效率和提高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二、历史比较法的内涵
  历史教学比较法,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历史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特别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是分析历史事物和评析历史人物的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人类社会的历史虽然漫长,但始终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制约和促进下有规律地延续。如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改革变法造就繁荣盛世。历史的发生虽然是不可预料的且无法挽回,但又反复再现着惊人相似的历史现象,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世出英雄,治世有明君”。因此,引导学生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通过比较发现异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于学好历史实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三、历史比较法的方法
  第一,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这是从比较对象所涉及的时空角度分类,是两种最常用的比较方式。
  纵向比较主要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比较,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比较,印度近代史上历次民族解放运动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等。
  横向比较主要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中国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与印度1857—1859年民族起义的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17—18世纪法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改革的比较,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和俄国废除封建农奴制的比较,二战后德、日两国经济发展的比较等。
  第二,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这是从比较对象所包含的内容角度分类。宏观比较是站在历史整体角度,对不同历史现象进行贯通的或者高度概括性的比较,其目的是获得对历史系统的规律性的认识。如中西方封建制度的比较,鸦片战争前二百年中国和英国历史的比较,中国旧民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等。
  微观比较是站在历史的特定角度,对各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或局部的、个体的历史问题进行具体的比较。对具体历史过程从经济、政治、思想各个不同侧面的比较,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观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比较都属于微观比较。如薛福成、郑观应两位早期维新思想家政治观点的比较,希特勒和拿破仑的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比较等。
  第三,概念的比较。学习历史时,有一些学生们不容易弄懂,很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奴隶与农奴;农奴与农民;共和制政体与君主立宪制政体等,经过比较,会使学生对其有清晰的认识。
  以上通过对比较方法的阐述,说明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拿来比较的内容必须具有可比性。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比较,他们必须是同类、相似或有关联,不然,就变成了牵强附会。同时,要进行比较,还必须要经过比较而解决一些问题,就是说比较的目的性要明确。
  四、历史比较法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通过比较,区别异同。区别各种历史现象的异同是运用比较法的基本目的。如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学生常常会忽略二月革命,或误以为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通过比较则一目了然。这是俄国革命的两个阶段,前者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后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其背景、任务、结果都不相同。又如古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通过比较这两个城邦的地理位置、经济形式、社会风尚、政治体制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两种不同形态的奴隶制。
  第二,通过比较,找到规律。历史是错综复杂的,尤其是世界历史呈现出许多与中国历史不尽相同的地方。但在相异的历史现象背后隐藏着的是客观历史规律。如比较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各国革命的任务、形式不同,英法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美国是争取独立、德意志为实现统一、俄日则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是其根本原因都是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障碍,而最终目的也都是要促本国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推动历史前进的规律性。又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复辟——袁世凯和张勋复辟,都以失败告终,说明当时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已经成为历史不可阻挡的潮流。谁要逆潮流而动,必将被历史所遗弃。
  第三,通过比较,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可以让学生拓宽思维,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可以辩证地一分为二看问题,更可以在比较不同观点和评价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关于斯大林模式”,即使难点也是重点,直接关系到苏联的最终命运。在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工业化进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苏联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西方国家从轻工业推广到重工业;苏联的资本来源是高积累、高投资、低消费,西方国家通过对外殖民掠夺和倾销商品获得资本;导致的结果苏联见效快而弊端多,西方国家逐渐普及、稳步发展。然后再指出“斯大林模式”的最主要特征是政治经济上的高度集权,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必然导致“此路不通”的结果。这个问题,还能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评价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斯大林模式与苏联解体的关系等。
  五、历史比较法的推广运用
  历史学习离不开记忆,然而如果只注重单个历史概念的死记硬背,忽视对整体的历史发展规律的宏观把握,这样的记忆方法,往往会前读后忘、张冠李戴、顾此失彼,事倍而功半。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理清线索,将历史知识按专题进行有机地排列组合,就能增强记忆,需要时可信手拈来,驾轻就熟。运用比较法进行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2005年8月19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共同签署了“在天津市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协议。”  实验区的五项实验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创新工学结合模式”。其主要内容有:其一,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其二,探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三,探索有利于技能提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其四,探索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建构模式。  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一门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艺术以其特有的东方魅力愈加受到世界人民接受和青睐。与此同时,国人也愈发认识到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内涵的承载。如何让低年龄段的孩子对书法产生兴趣,并能够持之以恒自觉学习,从中受益。是当今基层书法教师应当积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课堂上,如果一味的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期刊
从教语文教学多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有效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长期的课堂教学过程来看,笔者有以下几点小妙招仅供参考。  一、课堂教学开始前  对于低中段的语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学生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阅读和作文。  我在农村小学工作二十多年,深感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加强识字教学非常重要,如果不掌握一定数量汉字,在以后的语文学习生活中,就无法很好地去进行阅读和理解。我们农村的孩子苦,苦我们农村的孩子啊!农村学生因地区差异大部分父母知识水平偏低,加上农忙时忙于农活,农闲时打牌、串门、聊天。几乎是对孩子的学
期刊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假若有所表白,是有关人间的事情的,则必须合乎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吐不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他们还说,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当前,
期刊
一、活动的背景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在这一天,能够得到一份节日的礼物,也是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送孩子们什么礼物呢?为此,我绞尽脑汁。我想:这份礼物一定要让他们喜欢,一定要让他们感到珍贵,一定要别致,能够符合以上条件的莫过于父母对他们的爱。用什么来传递“爱”?书信。书信这种古老是表达方式对于生活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稀有品种”,虽然有些“过时”,但是它仍然是表达感情的最佳方
期刊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能使所学知识更易把握。但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许多学生习惯跟着教师步伐走,见步走步地学习,不关注学习方法,也不太注意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联,往往是只见眼前,不见整个过程与融会贯通;但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量的不断增加,很多学生会因为所学内容越来越繁杂而出现头绪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许多青少年学生在学校教师和在家里家长的教育影响下,已经养成了积极进取、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而有些青少年学生却没有做到。他们校外做了错事,或在校违反了校规校纪,或没有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为了逃避惩罚,他们开始编出种种理由耍滑头,说谎话。如:家庭作业未完成便推说“忘带”,作业忘带了就谎称“丢了”,通知家长开会时,顺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56-5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整十、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最合理的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口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过
期刊
游戏是一种处于人的生理需要而产生的玩乐活动。各民族由于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心理,具有各自独特的民间游戏活动。他们作为一种传承的民间文化形态,在产生与演变的过程中体现着深厚的文化价值。作为民族灿烂文化一部分的民间游戏有其特有的优势,值得我们去挖掘,去借鉴,以服务与我们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  一、民间游戏的含义  从民间游戏的涵义上看,“民间游戏是指由人民群众创编并在民间流传的游戏,具有群众喜闻乐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