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 寄自2049的信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cws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祖辈,回首过去的四十年,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教育了。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唱歌跳舞画画,没谁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小学生无论功课好的差的,都上中学。中学生功课好的差的,只要愿意,都上大学。当然,像你们那时一样,大学有好的有差的,不过,考学远不像你们当年那样竞争激烈了。好研究的、爱钻书本的,才去报考顶尖的研究性大学。否则,上个省立普通大学,上个高等专业技术学校,或者上个社区大学,都挺好。
  亲爱的祖辈,儿孙岂敢责怪你们眼界狭窄?是你们的路太窄,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不再在同一条跑道上竞赛,我们生活在互相毗邻的各自的家园。我从高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当个电工,挣得不比教授和官员少多少,可比他们省心多了。我心灵手巧,可是对希腊文和古生物毫无兴趣,我干吗要逼着自己去上北大?
  今天的电工比你们当年的电工过得滋润,另一边,今天的官员又远不如你们那时神气。你敢上瞒下欺,瞒不过报纸记者眼尖,我们老百姓指指点点,也不会担心你异地抓捕。公款赌博买春,更是想都别想。当然,还是有人爱当官,他喜欢发号施令,他有管理的爱好和才能,他比咱们老百姓更爱考虑大事情,更不怕担大责任。人各有志,有人好做电工活儿,有人好教书,有人好当领导。
  领导得好,一路做到国家领导。我们的国家领导,像美国的founding fathers,不像日本的明治官僚。明治官僚的确了不起,几十年间把个虾夷岛国变成世界一强,生生把沙俄帝国打得落花流水,咱们的颟顸老古国更不在话下。不过,为了这份强大,他们不仅把国家统一到天皇名下,他们还统一思想。统一的思想就是没思想,没有思想的国家是台机器,由号称国民的螺丝钉螺丝帽组成。我们今天的政治理想异于是,首先不是国家强大,而是国民自由、幸福。
  饭店里客人握手言别,桌上还剩着大半桌鱼肉;婴儿出生,五十辆奥迪车游街庆贺;大别墅里单辟一室,存放从来没穿过的各式皮鞋;成千上万人在景区门口排队烤太阳;这不是我们眼中的幸福。何必名胜古迹?何必人造景观?山间明月,石上清溪,目遇之而成色,耳得之而成声。少一点儿贪欲,多一点儿自然,在受过教育的眼睛里,小石潭就是名胜,村头老房子就是古迹。走得远走得近,我们的步履都更加从容。我们把不得不从事的活计降到最少,大半时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游泳、制陶、植树,有些人好强,要游得更快,要把陶器烧得更漂亮。对,把自己爱做的事情做得更漂亮,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潜能,健康上进,何必第一?
  在生活中创造,在创造中生活。有了自由、幸福、富于创造的中国国民,自有强大的中国。我们在沉静中强大;我们只在危难来临之际才展示强大。亲爱的祖辈,儿孙岂敢责怪你们动辄叫喊强大?你们那时,中国积弱太久,太渴望强大了。幸而你们重温古训: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幸而你们从太平盛世的自满中醒悟,趁政治经济尚有转圜余地时勇于自胜,火齐肠胃之疾。
  亲爱的祖辈,我们要为这片自由而繁荣的土地感谢你们。中国在你们几代人手里,翻天覆地,由弱变强。你们经历过太多的苦难,但都没有被苦难压倒;在并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中,你们逐渐悟出自由的可贵;仍有那么多官员和公务员奉公勤政;仍有那么多读书人为往圣继绝学。尤其是千千万万珍视“中国人”这三个字的一代代炎黄子孙,一点点劳作,一点点良知,积成吾土,遂成吾民。
  陈嘉映 1952年生于上海,后迁居北京。著名哲学家,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80年代开始,先后在美国、欧洲留学或工作。1993年回国任教。被誉为目前中国国内少有的“能把哲学讲解得寻常百姓都能听懂”的哲学家。著有学术专著《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等。
其他文献
十多部地方法规规章限制北京新市民民生权利,导致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或存隐忧,律师学者联名上书,力促新北京人获享市民待遇    在北京,苏琪生活了8年,她是一名电脑程序员。  每一次打电话回家,亲戚都会羡慕地说:“妮子啊,你现在是北京人,不简单啊。”  苏琪便会呵呵笑两声,让对方感到自己的谦虚。其实,她知道,这完全是自嘲。  苏琪只是所谓的600万“北京新市民”中的普通一员。他们远离故乡,在北京长期工
一場被称为世纪骗局的政治事件,折射出台湾“金援外交”的末路    “世上再没有比民进党当局更丢脸的执政者了。在位的最后20天,他们都无法平静捱过。”台北的自由撰稿人林先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5月2日,林先生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样一幕:台湾“外交部长”黄志芳神情肃穆地说,“中华民国”被两个“叛徒”以协办“建交”为名诈骗了高达10亿元新台币。    官方提供“受骗”版本    按照台湾“外交部长”黄
已经度过紧缺期的中国教育,在民生为本的时代,2008年无疑将继续推进教育的公平性    在友谊商店里盘桓了半天后,王明新一指店东角陈列的海尔对开门冰箱:要了。帆布包里裹着的一卷新钞露了出来。  这是寒假后的第二天,尽管年终奖刚拿到,对于年过半百的王明新,甚至对位于甘肃省徽县永宁镇来说,这样的冰箱仍然是一种奢侈品。何况,冬天冰箱并不太用得上。  不过,“迟早是要买的”,王明新说。更实际的意义在于:过
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有张著名的照片: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一脸自我沉醉地怀抱着两瓶酒走在回家的路上。數十年前,布列松也曾数度到过中国,如果他深入到小街里巷中,就会发现,类似的情景其实俯拾皆是。年纪在30岁以上的中国人,大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晃荡着一只撕掉了所有商标纸的玻璃瓶,拖着极不情愿的步子,踢踢踏踏走到家附近的杂货铺里买酱油。回来的时候,则会吮着流溢到手指上的酱油,以此打发一路上的无聊时光。  
公益组织与相关部委之间缺乏制度性联系渠道,是游说活动活跃的重要原因之一    “想表达想法,就得不停呐喊。”2月底,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通过向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供议案的方式,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呐喊”。  信力建的建议之一是,义务教育经费应由中央统一转移支付,覆盖所有的中小学教育机构,其中民办中小学也应享受相应的学杂费补贴。在过去的10年,信力建在广东开办的30多所学校,已经陆续倒闭了三分之
随着中国人均GDP的稳步提高,人们对精神疾病的关注度同步提升。与此同时,社会、法律、伦理等众多领域的交叉,使得这一问题的立法格外复杂      1985年8月,卫生部指示四川、湖南两省卫生厅派出5人专家小组,起草《精神卫生法》。  24年后,受到SARS、禽流感、食品安全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精神卫生法》的出台仍然提不上议事日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任黄悦勤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
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7年以来,民办教育界普遍自喻“已经遭受到了5次大规模的冲击”    “民办教育正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柴纯青开门见山。  这一天,是2009年5月15日,“如何振兴中国民办教育”研讨会正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大厦三楼会议室举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已经将“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专题
想想我这亲戚的孩子,想想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在各个兴衰混乱时期的榜样,可以说是无穷无尽,难道在他们的书本里就没有一位人格的典范,在他们心理的危难之时,从他们的心灵深处挺身而出?  我有一个亲戚的小孩,15岁,一个多月前开始在夜里两三点钟时出走,亲戚只好在后面紧跟。几天前,他将这孩子送到脑科医院检查,经初步诊断有神经分裂的可能。两口子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心惊胆寒。  说来话长,这孩子小时候并不生活在父母
如果萨特不抽烟,他会写出那么多激昂、思辨的文字吗?这场席卷法国的禁烟风暴,会否改变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1月2日早晨8点,克里斯多夫打开“里昂终点站”咖啡馆的大门。这一天看上去和往常没什么不同。桌上的烟灰缸里还残留着昨晚顾客留下的烟蒂,克里斯多夫把烟灰缸一一收起放进了里屋,然后把一张“严禁吸烟”的标志贴在了咖啡馆的门玻璃上。   有这样经历的不是“里昂终点站”一家。从这一天起,“禁止吸烟
中国人“重治疗、轻防疫”的观念6年中被改变,数百亿资金投入到疫情防控体系中,疫情信息在CDC、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之间共享    6年前的那场疫情至今让人心有余悸。源于中国的SARS病毒感染了世界,5327人被确定为非典或疑似患者,349人因此死亡。  当时中国混乱的疾控体系,被认为是致使疫情失控的主要原因。在北京市人民医院—— 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由于没有设立专门的发热门诊,感染者和健康人被圈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