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综合性学习板块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_H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与发达地区存在着较大差距,学生知识与能力悬殊很大。如何缩小差距,挖掘和利用农村语文实践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重视和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的教学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这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素养能力 探究合作
  
  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较落后,教学资源缺乏,加上学生学习条件较差,课内外积累贫乏,视野较窄,性格保守。因此,在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中,学生缺乏参与意识,互动能力差。虽然部分教师课改意识很强烈,对综合性学习板块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探索,但在农村语文课堂上,还是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综合性学习只结合语文考试题型进行简单讲解,浏览一番,部分农村语文教师则直接忽略,束之高阁,不闻不问,觉得那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是在无偿浪费时间。就这样,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独特魅力荡然无存。法国文学家弗朗士先生说:“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起年轻心灵天然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当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后,应给予鼓励和引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因势利导地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真正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走出单一传授、封闭灌输的误区,这在当前课改的背景下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农村。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重在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将知识与能力整合在一起,并运用于实践,它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环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三大部分中都十分重视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每一部分都对“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着重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标准》同时还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然而,在目前的农村语文教育教学中,综合性学习仍存在一些偏见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受传统、滞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一方面,受封建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农村部分语文教师仍禁锢在“一刀切”、“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且根深蒂固,课堂所有的权利都回归教师自己,学生根本无法参与其中,角色的置换好像与教师的职业地位和伦理道德相抵触,因此,教师永远成不了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协调和组织者,只能高高凌驾于课堂与学生之上,将部分学生探索以期提高语文能力的课题内容机械的、教条式的做“不厌其烦”的陈述。另一方面,受固有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从根本上得不到重视,有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讲析课文,只要将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传授”完了,即可“放手”让学生复习,至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学生一读就算完事儿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发挥,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太差,这与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根本性质是完全相悖逆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人人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激发他们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强烈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还学生一片主动思考与探索的“绿荫”。与此同时,教师需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要敢于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放手”。
  2、学生在陈规语文教学模式下,依赖性不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明显下降。《标准》中明确规定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要主动、积极地发现和探索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自我搜集和探索,促进其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实现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整合,其着眼点应是变单纯继承性学习为自主创造性学习,变被动机械训练为主动求知,变封闭为开放,变教师单向传授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倡导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如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我爱文学”活动,容量很大,既有阅读实践,又有文学小创作,还有班级交流以及分小组编写手抄报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①快速读写能力。一周内要阅读两本书,读过之后还要写出读后感,没有一定速度是不行的。②选择能力。经过慎重考虑和选择,确定有关读物。③思维能力。如编辑手抄报就涉及手抄报的名称、内容、形式等,都是需要做许多独立思考的。④写作能力。要写读后感、文学作品、应用性文学。⑤口头表达能力。即在班上向老师和同学作口头报告。⑥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分小组合作编写出版手抄报牵涉到小组内的所有成员。这样,学生将读、写、说、思、做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不但丰富了作业形式,而且使学生思维更敏捷、更流畅,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也不断高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他人合作,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重要,也正是当代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新一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品质。
  3、“分数”不等同于“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未能渗入教育主体中。教师“教”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创新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应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的归宿应以人的发展为本,着力让学生走出课堂,从奇妙无穷的大自然中探索语文学习的素材。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分接受和发现两种。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分数成了衡量和评价学生的最终定位。学生根本丝毫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致使语文教学也只能成为不为春风所动的死水!这样,就注定教者只能劳而无功,而学者亦愁苦终日不为所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走进课外发现学习语文的兴趣。叶圣陶先生诗云:“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所谓“入”者,就 是指主体与客体形成“共生关系”(权曙明语)。这里的阅读,我们可以给予其内涵上的扩充,即课外学习中的发现与探索。只有做到让学生主动探索语文学习资源,其语文索养才会不断提高,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才会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核心与关键。
  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狠命背”——可结果,老师口干舌燥满头汗,学生满肚苦水,不胜其劳,收效甚微!事实上,学生应当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课堂应当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应当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关键。所以,在学习活动中,要不断激励学生从能力上得到提高,避开传统语文教学中分数量化的弊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在课改框架下,未能领会语文基础课程的性质和理念,还没有将其工具与人文性科学、系统地加以整合,课堂教学封闭、僵化。部分农村边远地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仍是偏重知识的“浇灌”,简言之,只是以念代讲,以说代做,以单一代多元,以教师的乐道陈述代替学生的互动探究,以课内代课外。新教材,旧教法,老套路,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权利被剥夺。鉴于此,《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应体现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无疑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能将所接纳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能整合其他课程资源。在交往、体验中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精髓。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要做合格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获得兴趣的基础上拓展问题空间。
  吕叔湘先生早在1989年广州会议上就讲过,在各种教法之上,有一种金钥匙,它的名字叫“活”。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敏捷:学生学习方法变得灵活,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角色才能扮演好,学生也能学得轻松、快乐,既掌握了课外大千世界中的语文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岂不乐哉?
  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今天,在农村语文教学整体推进的大好形势下,重视和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施开放、理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潜在的资源,并将其引入到课堂,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不断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改进“教”与“学”,避开传统的“讲”与“背”,让学生动起来,走出课堂。当然,教师对这方面的内容要做到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组织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样,既可以在各项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新课程实施以后,语文教学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正确理解和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在语文新课改教学的具体操作中应着重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关键词:学生 教师 课程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和目前在教学中存在实际情况,重新提出了“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即强调要突出教学内容中的“三基”,再将其提炼出核心的精华,还要在教学中加工演绎得精彩。本文对“线性代数”作了具体的教改的尝试。  关键词:教学改革 少而精 线性代数    教学中的“少而精”原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学生态环境下很流行。“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并在全国大学数学课委会上有过广泛的讨论和流传,
期刊
摘要:讲求语文课堂教学节奏,并不是讲求采用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指一种教学思想和一种教学艺术。这种教学艺术体现在教程安排上,要求动静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间、舒卷有致。这就要求不但要做到教学样式多样化,而且要对多种教学样式进行合理组合。  关键词:节奏 课堂 语文    懂得音乐的人常常不无根据地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换句话说也就是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奏。这里所说的语文课堂教学节奏
期刊
摘要:如何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获得知识、经验是当前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广泛开辟活动渠道;精心指导幼儿活动等途径,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得到提高。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 活动 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来我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进行了以下探索:  1、合理安排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1
期刊
摘要:“教学美”就是美的艺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具有精湛教学艺术的教师是给学生以智慧、以美的享受。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的“教学美”包括:心灵美、仪表美、教态美、教学语言美、教法美、示范美、环境美,  关键词:体育教师 教学美    “教学美”就是美的艺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具有精湛教学艺术的教师是给学生以智慧、以美的享受。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如何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以美感实行美育呢?下面就自己在多年教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语文教学中,对“语言表达交流能力”没有引起充分重视的现实背景,阐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和途径,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1、问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那么,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其重要了。但从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学习语文,应成为一种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内容丰富,知识广博,引人入胜。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语文考试的题目偏、难、怪,课堂上讲授的语文知识过多过深,这样使不少学生畏缩不前,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其实,我国的汉语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语言之一”,作为母语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应该也能够获得成功。“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可以是自行产生的,也可以是后天培养的
期刊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促进下,课堂教学的课程整合势在必行。利用新型科技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求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更新思想以及教学、学习手段。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语文课程 自主学习能力    1、问题的提出。全球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蓬蓬勃勃,新的时代精神要求我们进行人性化的教育,多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关注
期刊
摘要:记叙文是写作的基础,因此在初一时应想方设法打好基础。笔者尝试运用由模仿到创新、由吸取到创造的方式进行训练,效果很好,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 模仿 创新 吸取 创造    记叙文是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是写作的基础,因此语文教科书把记叙文训练安排在初一进行。如果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没有抓好,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初一时应想方设法打好记叙文的基础。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毕业,
期刊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