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峡北部沿岸流季节变化特征

来源 :海洋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渤海海峡北部沿岸一观测站点长时间序列海流观测数据分析了海峡北部沿岸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夏两季余流平均流速均呈现表层最大,中层最小,底层较中层略微增大的分布态势.冬夏底层余流均存在跨等深线向岸的分量,表明底层水向岸的运动是两季都存在的现象.对余流用矢量经验正交分解得到的第一模态空间分量显示,两季余流主要是沿着等深线变化的,冬季各层余流主体变化步调一致,夏季表层与其他各层变化位相相反.风应力是引起余流变化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因素.交叉谱分析亦表明,冬季余流变化滞后风应力18 h,与风应力在周期为6d的波动成分上相关性显著;夏季余流变化滞后风应力9h,与风应力在周期为0.8d的波动成分上相关性显著.
其他文献
学位
为了解苏木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组成,选择林龄48 a生的苏木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不同林分密度林内枯落物。结果表明:(1)研究区枯落物储量为10.71~19.54 t·hm~(-2),其中半分解层储量为5.90~11.92 t·hm~(-2),未分解层储量为4.81~7.63 t·hm~(-2)。(2)各林分密度枯落物储量为1 800株·hm~(-2)>900株·hm~(-2)>
民歌的历史,离不开《诗经》.由“四始”“六义”构建的《诗经》,“风”可视为我国民歌的源流.继而至汉乐府,南北朝民歌,清晰地呈现了民歌的地域风格.宋词、元小曲、明山歌亦
异养甲藻作为连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中间环节,在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以异养甲藻的模式生物——海洋尖尾藻作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海洋尖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进入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其实一个重要特征是从商品竞争时代向人力资源竞争时代转变。人力资源的竞争归根结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