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日记

来源 :儿童故事画报·自然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们的森林观察员捡到了一本奇特的日记,它的主人是一只黄粉虫。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原来生活在北美洲。跟我们一起来看看,黄粉虫写了些什么吧!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晴
  毫不夸张地说,这两年我的“虫”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悲惨的过去
  其实,我只是一只普通的黄粉虫,人类眼中的害虫。我喜欢在人类的食物上生活定居,组建家庭。而且,我的口味非常广泛,.像面包、土豆、胡萝卜、青菜……都是我最爱的食物。通常情况下,当人类发现我的时候,会用厌恶鄙夷的口气说:“哼,这些恶心的虫子!”当我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虽然难过,却也没有怎么抱怨过,毕竟,是我和我的伙伴们毁了他们的食物。当他们把被我们占领的食物扔掉的时候,心里一定很难过。还有一些商人呢,在我们身上找到了商机,他们发现很多动物特别爱吃我们,于是在一些昆虫市场和宠物商店里便有了我们的身影。
  好了,前面说的都是以前的悲惨生活,现在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
  塑料的难题
  提起塑料这家伙吧,我还是蛮佩服它的。
  这家伙受到很多人的喜欢,超市里的塑料袋,包装盒里的塑料纸……谁让它价格低廉又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呢!可是塑料越来越多,最后还是让人类头疼了,因为这老兄导致了一个国际性问题——“白色污染”。人类做梦都想赶紧处理掉这些烦人的塑料垃圾,所以就不断地想找方法降解掉它们。他们在污水里、土壤里、垃圾堆里分离出许多可能有这种功能的微生物,结果这些微生物表现都不好,也因此失去了扬名立万的机会。于是,人类最后找到了我。
  提起吃塑料这事儿,我一开始是拒绝的。且不说我与塑料井水不犯河水,就塑料这家伙的口味来说,显然比不上脆脆的大红苹果,绿油油的蔬菜,香喷喷的面包……而且,塑料是:高分子化合物,消化它们很费力的。
  可是,我被带到实验室后,便成为了人类的俘虏,再也无法自主选择食物了。人类不给我面包和苹果,只给我一块泡沫塑料吃。我知道,他们是想试一试我的能耐。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选择用尽全力去吃掉塑料,并且假装它很好吃的样子。
  成功翻身
  塑料在我的啃食之下变得伤痕累累、惨不忍睹,可是科学家们却都喜形于色,他们认可了我的能力。接着,他们兴冲冲地收集并研究我的粪便去了。最后他们发现,塑料里的聚乙烯也好,聚苯乙烯也罢,确实被我消化掉了。塑料的长长的碳链被我切割断了,然后被我降解成了一些小一点的分子。这些情况在以往的降解塑料的研究中可是没有出现过的。科学家们开心极了,把我奉为瑰宝,继续对我进行深入研究。
  哈,我的“虫”生从来没有如此绽放光芒过。
  神技的秘密
  经过研究,人类发现,我之所以能吃塑料,是因为在我的肠道中生长着一些能够降解塑料的细菌。人类把这些细菌从我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看看它们消化塑料的表现。结果这些小家伙离开了我的肠道后,“吃”塑料的能力就大大减弱了。人类啊人类,你们怎么会想不到,其实“吃掉”塑料这件事是我和这些细菌一起办到的!我把塑料嚼一嚼吞进肚子里,肠道的蠕动对塑料也会有一定的机械搅拌作用,这些经过“预处理”的塑料才能被细菌降解消化掉。你们直接把硬邦邦的塑料喂给这些小家伙吃,它们怎么可能会喜欢呢?
  虽然人类有很多的缺点,不过我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太聪明。他们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他们决定要做一个巨大的生物反应器来模拟一下我的肠道,再来研究清楚那些细菌为什么能降解塑料,制备大量的工程菌……他们有时候还会畅想一下,没有白色污染的世界多么美丽……
  作为一只有追求的黄粉虫,我难免被这些人的执着和努力感动。尽管我还是更爱吃面包,我也愿意帮助人类解决白色污染这个问题。毕竟,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啊!
  “厉害”的塑料
  被黄粉虫“战胜”的塑料可是个厉害角色!塑料用作包装材料多为白色,人们将它到处丢弃,使得城市笼罩于一片片白茫茫的垃圾里。这也被称作“白色污染”。有时候塑料这家伙就直接在树上荡秋千,在河水里游泳,在草坪上晒太阳……塑料又是高分子聚合物,非常难以降解,哪怕是人类把它埋到土里几十年,也未曾见这家伙的容颜變了几分。不仅如此,它还会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造成蔬菜瓜果大大减产!人类曾想用火烧掉塑料,结果这位仁兄即便身葬火海,也要最后一搏:它释放出二恶英等毒性极大的气体,让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所以,要解决这个麻烦的家伙,人类真是伤诱了脑筋。
  实验室真相
  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能“吃”塑料的黄粉虫。这种黄粉虫能够寄居在塑料上,并把塑料当成美味的食物。黄粉虫的这一超能力,其实来源于生长在它们肠道中的一些肠道细菌,塑料在经过黄粉虫的咀嚼和肠道搅拌后再被细菌降解掉。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发现,人类朝着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互利共生
  黄粉虫和肠道细菌的“亲密合作”,是打败塑料的关键。其实,一种生物和另外一种生物关系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科学家称之为“互利共生”。比如牛这种反刍动物吃草,最后消化吸收营养靠的还是瘤胃中和它互利共生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也从瘤胃中获取供自己生长的营养物质;豆科植物在根瘤上与一些微生物互利共生,这些微生物帮助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作为肥料,微生物也从根瘤上汲取营养;海洋中的小丑鱼和海葵也是好朋友……
  怎么样,这一次从黄粉虫的日记里,你学到了不少知识吧?
其他文献
土壤的平行宇宙
期刊
北极点是个神奇的地方。站在北极点,你面对的所有方向都是南。唐棒棒想徒步去北极点,她该怎么确定方向呢?如果我们在野外探险,又该如何利用周围环境辨别方向呢?  找到北  如果你想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精准地找到北方,那么你需要在晴天的时候,找到一根一米长的木棍,一片空地,以及几个标记物(如石头或小树枝)。  1.把木棍插入地中,它会产生笔直的倒影。将一个标记物放在影子的顶端。  2.半小时后,影子已经移
南島治愈之旅
期刊
历史课程作为素質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学生的历史学习与综合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史料是记录历史的载体,根据记录载体的不同,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影像史料等。其中,文字史料是最为常见的史料,可以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史料的基础性地位,使得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是丰富和拓展历史教学内容的有效素材,也是深化学生历史理解与记忆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历史人文地理史料的
探究性教学,是指以教材中的重难点为探究内容展开教学,其特点是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别于个人的自学探究。为了更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教师应深入梳理教材,找到适合探究的活动内容,根据学情,选择恰当的地理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提出疑问。  一、探究性活动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无论何种类型的教学设计都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考虑相关理论的
恩格斯指出:“我们要求把历史的东西还给历史。但我们认为历史不是‘神’的启示,并且只能是人的启示。”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人物的榜样熏陶,优化自我的人生态度,获得价值认同,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依据历史学科内容,关注历史中的“人”,从人的活动、思想与精神中得到体验、理解与性情陶冶,塑造自我人格。  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历史课程基本理念是: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
兰花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是古典、優雅的象征,人们也常常把兰花称为“花中君子”。实际上,兰花在世界各地分布非常广泛,形态也非常多样。虽然都属“兰科”,但它们的样貌相差十万八千里,而且有很多超出我们想象的“奇葩”。  “误入动物园圈”的兰花  在大自然的剧本里,兰花家族几乎能够独立支撑起植物界的马戏表演。因为长得像动物的兰花实在太多了!  在南美洲厄瓜多尔的云雾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名叫“猴面小龙兰”的野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印象是机械的、枯燥的,要不断地重复记忆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针对这种现象,新课改明确指出要深度利用历史教材,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活跃历史课堂氛围,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下面,笔者将以文学、地理、政治为契合点,讲解如何进行学科融合教学。  一、文史结合,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文学和历史有着直接联系,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联。因此,文学素材可以
这事儿啊,要从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5亿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超新星说起。作为超新星,它的出现就代表着一颗恒星的“死亡”。也就是说,超新星是“一次性”事件。可这颗超新星不按常理出牌!它确实在恒星爆炸变亮后逐渐变暗,可没过多久它居然又亮了起来,而且如此这般反复了5次!这可让天文学家彻底不淡定了!  小情报:超新星爆发  超新星爆发是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爆炸过程突发的电磁辐射能够照亮其所
新的学期开始了,正当我和往常一样准备着新学期的课程时,一个突如其来的任务打乱了我的工作安排。那就是单位同事的工作变动,使原本只担任教学任务的我面临着接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中途接班还是头一次。起初我并没想太多,于是,下午作了简单的交接后,我便以新班主任的身份走进了这个班。好像一切都顺理成章,但是事情远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在领导宣布完后,突然一个女生哭了起来,就这样,一个、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