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医药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是高发性恶性肿瘤之一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新发结直肠癌大约 134490 例 ,死亡49190 例 ,发病率和病死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均高居第3 位[1] . 结直肠癌具体病因仍不明确 ,普遍认为与环境因素 、生活饮食方式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其中高脂 、高蛋白饮食为较明确的影响因素 ,饮食中胡萝卜素 、核黄素及维生素摄入水平与结直肠癌发病密切相关[2] . 20 世纪 80 年代 ,GARLAND[3] 发现在诸多饮食因素中 ,维生素 D 作为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呈负相关 ,认为维生素 D 对结直肠癌可能有预防作用 . 基础研究也证实 ,维生素 D 通过调节细胞分化和凋亡 ,减少恶性细胞增殖 、侵袭 、转移潜能和血管新生[4] . 本文分析了维生素 D 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距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2例儿童移位距骨骨折病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7~12.3岁(平均7.4岁),18例为高能量损伤,其中17例为高处坠落伤,1例汽车压伤。所有患儿术前均经摄X线片和CT检查明确距骨骨折及移位情况。术中采取前内侧切口(其中1例采用前内侧和前外侧联合入路)
目的 探讨1s F-FDG脑代谢联合11C-CFT脑多巴胺转运体(DAT)及11C-RAC脑多巴胺D2受体(D2R)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应用于帕金森病(PD)病情严重程度、脑损伤部位评价以及诊断的
期刊
@@
血管生成是指血管内皮细胞分裂 、增殖 、迁移并形成血管 ,可增加缺血区域血供 . 脑出血后血管生成有助于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存活和功能恢复 .脑梗死后血管生成具有很好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我科收治的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儿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8~17岁(平均14.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2 d(平均6.0 d)。所有患儿均在关节镜下复位骨折块后使用带线锚钉进行固定。术后随访复查X线片、MR、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术后
目的观察隐性脊柱裂胎儿终丝的超微结构,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切除10例流产的隐性脊柱裂胎儿终丝,取其纵、横切面分别置于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除1例终丝增粗外,余9例终丝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细线状,直径约0.5~1 mm。9例外观正常的终丝电镜下2例表现为排列整齐,规则的胶原纤维;7例表现为密集的胶原纤维,纵横交错,杂乱无章,呈无秩序状态。而1例增粗的终丝胶原纤维排列更加紊乱。胶原纤维由较细
期刊
@@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结构重构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已被广泛关注.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可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如抵抗素、内脂素、瘦素、趋化素、脂联素等.
目的:比较分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股动脉穿刺技术与切开技术的应用结果,评价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近、中期疗效。方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致死和致残率高.目前对心房颤动的治疗仍然缺乏有效的措施,其根本原因是心房颤动发生的分子机制未完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