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dak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尊重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和人格修养
  优秀的教师不会高高在上,而是走下讲坛,走进学生们中间,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奥秘。管建刚老师就是这样去做的,他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和学生亦师亦友,真诚合作,亲切交谈,真正建立起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是那么可亲可敬。在管老师的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同学之情、朋友之情,学习变得其乐融融。
  比如,教学“孔子论水”一段话,管老师请一位男生站起来朗读,当朗读到“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时,第一次读成了“dàng tiáo wūhòu”,管老师没有直接纠正,而是假装咳嗽,其他学生开始笑;男生意识到自己读错了,连忙改成“dàng díwūhòu”;管老师还是咳嗽,学生再次笑了;男孩赶紧又读,着急中还是读成“dàng díwūhòu”;管老師继续咳嗽,全班大笑,男孩第四次终于读正确了“dàng díwūgòu”。管老师打趣道:“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下次你读课文时,凡是听到老师在咳嗽,你就要引起高度警惕哦。”全班爆笑。学生出现朗读错误时,管老师没有批评,没有急着指出,只是给予暗示,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并纠正错误。幽默诙谐的语言,完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和尴尬,课堂也变得轻松愉快了。
  又比如,为了让学生感悟子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向,管老师问学生:“假如你有一个心爱的篮球,那是姚明亲笔签名的,会不会把它借给好朋友?”学生回答“会”时,他追问:“好朋友把球踢坏了,你会不会要他赔?”学生答:“算了,不要他赔了。”管老师表扬道:“你是‘子路一号’。假如二十年后,你在如皋有几套房子,管老师退休了,想到如皋这个长寿之乡来安度晚年,你会把房子借给我住吗?”学生回答:“会呀。”管老师再追问:“管老师很长寿,一住就是三十年,你还会借吗?”当学生回答“会”时,此刻管老师还是不忘幽默:“我见到了现代版的‘子路’,我得跟你合个影,留下见证。”说着就真的拿出自己的手机,勾着学生的臂膀与他合影。顿时,全班沸腾起来,响起热烈的掌声。这哪里还是课堂,哪里还是师生,分明就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哥俩、情同手足的亲兄弟啊!留在学生记忆深处的已经不仅仅是那张见证友谊的照片,还有这浓浓的挥之不去的人情味,更是今后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在管老师与学生一次次的亲切对话中,子路的志向已经不知不觉内化成学生内心的向往和行动的追求,乐于奉献、豁达向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这样润物无声地浸入学生的心田,甚至将伴随他们终身。这样的课堂同学们又怎能不亲其师信其道呢?这样化有形于无形中,对学生的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悄然无痕地渗透进了学生的心田,使得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宗旨在不知不觉中真正落到了实处,这不能不说是管老师课堂的匠心所在。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在管老师的课堂上,当学生朗读声音过高时,他做手势调整,“我帮你把音量调低一点”; 当学习“蹲”字的写法时,他风趣地告诉学生,“将来当了官,要记得蹲下来跟老百姓讲话哟,“蹲”字旁边的‘尊’字就体现出来了”,让学生学会了必要的语文知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当学生不敢上黑板板书时,他就鼓励学生:“有时候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勇气!”让学生获得了自信,变得敢于挑战自我;当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朗读没有别的同学好时,他带头鼓掌,“人,最难得的就是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当发现学生朗读课文没把子路的急性子表现出来时,他假装生气:“你这是子路吗?你这样大叫会吓死宝宝的。”管老师一次次谆谆教诲无一不是对同学们睿智的引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和谐氛围中,不知不觉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习得了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习的能力,获得了学习的乐趣,更发展了思维,浸润了心灵,价值观、人生观也得到了正确的引领。这样的课堂已然就是生命成长的乐园,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有效的提升,让每一位听课教师聆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喜人声音。
  二、加强言语实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建构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立足语文本位,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建构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
  1. 引领学生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自主预习学到的知识显然还不够牢固,极容易遗忘,或者混淆甚至模糊不清,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引领,慢慢地扩充知识面,使学生记得牢、记得准、记得清。管老师上课伊始,他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耐心地带着学生逐一指导三个生字“逸、凿、蹲”的写法并分别扩词,在与学生的交流谈话中,学生明白了现在的青少年不能贪图安逸,要学古人凿壁偷光、勤奋学习的精神,担当起振兴国家的重任;要学会蹲下身子、学会尊重别人。学生交流对孔子的了解,当学生讲述“孔子原名孔丘,孔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古时候有学问的男人,人们会在他的姓后面加个‘子’字体现对他的尊称”时,管老师由此及彼、以此类推,相机引导:“孔子很有学问,人们称他孔子。如果这个人姓老,就称他老子;如果这个人姓孟,就称他——;如果这个人姓庄,就称他——;如果这个人姓孙,就称他……”学生笑了,笑声中,学生记住了古语“子”字的用法,明白了“子”字包含了人们对有学问的人的尊敬!
  2. 重视朗读品悟,帮助学生培养必要的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味语言艺术的魅力,在读中去理解文本的内在情感,在读中发现课文的重点、难点。比如,管老师在指导朗读“孔子论水”那一段话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读完后,管老师问:“什么是‘荡涤’?”相机让学生认识了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区别。紧接着,管老师告诉学生:“会读书的人,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能读出停顿。”他将四个分句 “它好像有德行”“它好像有情义”“它好像有志向”“它好像善施教化”提炼出来,先请学生来读第一个分句“他好像有德行”,两个学生读出了不一样的停顿方法,然后他就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明白:“它/好像有德行”强调的是“它”;“它好像/有德行”强调的是“有德行”,然后问学生 “你支持谁的读法?”“要突出水的特点该怎么读?”这样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设想,该用什么语气,该怎样把握停顿节奏去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感。像这样以有感情的朗读去代替枯燥的讲授,课堂会变得既生动,又有趣,让学生从读中感受浓浓的“语文味”。   3. 重视梳理整合,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语言,掌握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語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地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并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管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他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扎实有效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并不断运用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在学习了课文第8自然段“孔子论水”以后,管老师出示了“孔子论水”言论的原文内容,一共十一个特点,先引导学生齐读;接着出示翻译的白话文,再次和学生分工合作齐读水的十一个特点。他让学生去观察,文章中选了水的哪四个“水是真君子”的特点,告诉学生所选的四个特点加上开头和结尾就构成了文章的第8自然段。然后,第三次和学生分工合作再读第8自然段。此时,零散的语言碎片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紧接着管老师问学生:“剩下的七个当中,你最喜欢水的哪四个真君子的特点?”学生选好以后,再让学生从自己所选的四个当中,选出最喜欢的一个特点进行再创作。这样,积累促进了运用,运用又更新了积累,学生的语言仓库得到了丰富与充实,言语能力也跟着提升。
  管老师的高明之处还不止于此。他问学生:“假如让你写第8自然段,会不会把最喜欢的一个特点写进第8自然段?”在得到学生的认同以后,他给学生出示自己改写的第8自然段“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浅的地方流动不息,深的地方深不可测,它好像有智慧;水奔入万丈深渊,毫不迟疑,它好像很勇敢;水倒入容器,满了就停,不会贪多,它好像有分寸……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让学生去读、去比较,改写的第8自然段与原文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学生发现两段话的构段句式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之后,问学生:“如果管老师来写第8自然段,就这样改,你们支持吗?”在大部分学生支持两个学生纠结时,管老师故弄玄虚,让学生先去学习后面师生言志的语段。在学生弄清楚子路、颜回和孔子的志向后,管老师问学生:“他们的志向跟课文第8自然段中‘水是真君子’的哪些特点特别吻合?”学生自然而然发现了师生言志与前文“孔子论水”的吻合之处,这时候,管老师再次追问学生:“第8自然段能不能换?”继而引导学生弄清楚论水和谈志向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立意构思的巧妙,把学生的思维由阅读引向了写作。这样高明的思维训练,使得学生在这堂课既得意得言,又得法,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管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视角、睿智的教学引领,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习得语言、建构语言,掌握了运用语言的方法,明白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
  (作者单位:如皋市长江镇郭园小学)
其他文献
有人说音乐具有魔力,可以开启你灵魂最深处的大门。  王崧舟先生说:“没有音乐,语文将失去一半的美!”笔者深以为然。每次听王老师的课总是被他独具匠心的设计和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折服,每节课都会有一段或两段天籁之乐。在他的课堂上,这些音乐或创设意境,或渲染情绪,或诱导沉思……音乐的适时出现,就像一位高明的指挥家,将学生带入如痴如醉的境界,这时的课堂教学真可谓是高潮迭起,思维喷涌,那样的灵动,那样的真挚!
期刊
一直以来,基于语文学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训练,都是滞后和薄弱的。但是近几年,不少专家学者已深入语文思维可视的研究领域,或撰述思维可视化对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理性认识,或设计出基于思维可视化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等等。其中,以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刘濯源教授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的理念最为卓著。所谓“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及规律、思考路径及方法呈现出来。简单地讲,就
期刊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少年儿童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将是“文化自觉”建构与实践的主力军。设计总结有新意的、形神兼备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指导教师高效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核心素养。下文阐述以教育戏剧为抓手,以传统文化单元主题为依托,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将传统文化与文化自觉有效“落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建构文化自信。  一、“倒着走”:整合设计思路激发文化自觉  1.
期刊
在2018年全国小学语文组块第四届教学年会上,有幸听到了八节组块教学的课例,对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有了新的感悟,这些课例“地道”地把薛法根老师的“清简、厚实、睿智”组块教学的风格展示得淋漓尽致,教学设计处处精妙而不失灵动,简约而不简单,课堂言语充满智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精心挖掘文本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建构  薛法根老师主张“组块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重组整合,形成几个相联的板块进行教学
期刊
当下,随着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涌现,复杂的设备系统让社会分工越来越强调一种重要的能力——協作。在教育界,众多专家学者也开始发现,学科领域之间往往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即使站在儿童个体发展的角度,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指出了发展和评价儿童学习的一个重要维度。于是,学科之间的跨界协作成为当今很多学校不断实践尝试的全新领域,南京市力学小学还给这样的学科跨界取名叫“一课多师”。立足语文教学,“一课多师”
期刊
一、课前谈话,引出“魅力”  你知道什么叫魅力吗?在你的同学中,你觉得谁很有魅力?希望这节课,你们用最好的表现让老师感受到你们迷人的魅力,好吗?  人有魅力,鸟儿也有魅力呢!下面,让我们感受鸟儿的魅力!  二、激趣识字,读出魅力  1.动画演示:哪些鸟儿呢?仔细听,认真看,它们来了!(播放乌鸦的叫声,出示词语“乌鸦”)再仔细听,谁在唱歌?(播放杜鹃的啼叫声,(出示词语“杜鹃”)嘿嘿,这个小家伙是谁
期刊
一、图文互鉴,趣读故事  文中的五幅插图是情节推进的线索,与角色出现顺序基本吻合。教师可以将这些插图制作成绘本。在初读阶段,让学生根据画面猜情节;在角色朗读时,让学生观察图画,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在补白延伸阶段,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画,展开想象,丰富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对话。  1.看插图绘本,听猜故事。屏幕上依次出示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图片: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请小朋友大声地说
期刊
一、印象导入,揭示课题  1. 大家看过《西游记》吗?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孙悟空能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着实厉害!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章回体小说《西游记》的第一回——《猴王出世》。(板书课题)  3. 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  【设计意图】 《西游记》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电视剧或动画片中的孙悟空是孩子们的崇拜对象。基于这
期刊
一、美文之美  1. 结构美。望月,“望”就是全文的文眼。望见月下江景,想到月中深情,喻及月之趣味,整篇文章条理清晰,层次井然,首尾呼应,形散神聚,充分体现了散文的结构美。作者和小外甥来到甲板上,仰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甥舅俩没有过多的交流,就是那么静静地赏月景,愉快地对月诗,绘声绘色地聊月亮像什么。文字像月光一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浸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出现三个美妙的月亮:江中
期刊
一、课前谈话,了解作者  1.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聊一位大师,他的名字叫季羡林,大家了解吗?  2. 出示作家卡片第一部分: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学研究专家,被誉为“学界泰斗”。这样的大学问家,还可以送给他哪些词语?(学贯中西、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高八斗)  3.出示季羡林的名言(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指名读,相机采访交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