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引导”让美工区域泥塑活动更加鲜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phem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对话引导”的美工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是教学模式的一次改革和重塑。通过“对话引导”唤醒、丰富、梳理、激发幼儿的塑造经验,让美工区域泥塑活动更加鲜活。
  【关键词】对话引导 ; 区域活动 ; 美工 ; 泥塑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47-02
  幼儿的行为动作与大脑思维是同步发展的,这也是培养幼儿感知运动能力的核心目的。然而,在美工区域活动中,重视为幼儿投放各种各样新奇的活动材料,疏于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实践。这种“重投放、轻引导”的区域教学模式,并没有建立起美工材料与幼儿大脑思维的联系,幼儿在操作时经常是盲目的,缺乏合理的目标性。
  开展“对话引导”的美工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研究正是对这种教学模式的一次改革和重塑,它将幼儿动手操作材料与自己的思维进行了紧密的联系,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从大脑到双手都真正自主运动起来。
  我们通过对大量美工区域活动材料的教学设计分析,总结出三十余种美工区域活动的“对话引导”材料投放方式,并在美工区域活动中进行了实践尝试,逐一进行了完善和应用。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对话引导”教学方法经验。下面我就以大班艺术活动《捏小兔》来具体阐述一下我们的实践成果。
  泥塑是深受孩子喜爱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是用手或借助一些简单的材料、工具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传统泥塑活动的组织多是采用集体形式,捏什么由老师确定,活动中关注更多的是孩子表现的技能和塑造的结果。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对泥塑活动材料投放进行了重新定位,并从泥塑的组织和引导两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通过“对话引导”丰富幼儿的塑造经验,奠定泥塑创作基础。
  孩子们塑造时需借助头脑中的事物形象和表象来再现,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表象经验,我们利用幼儿园里的养殖园对兔子进行细致观察,感知小兔的外形特点、瞬间的动作姿态,体会和感悟小兔的特征。
  (一)通过“对话引导”方式帮助幼儿全方位、多角度观察。
  我带领孩子们在养殖园的栅栏的一圈,从不同的视角近距离的观察小兔的外形特征,关注小兔的一举一动。我用“小兔是什么样子的?”“它在干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等问题,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等孩子们对小兔子更加熟悉了,我又适时地提出问题:“小兔子喜欢做哪些动作?是什么样子的?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孩子们更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通过长时间对小兔所做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孩子们对小兔的特征、动作、神态以及性格特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为塑造积累了素材。
  (二)通过图片、照片、光盘等帮助幼儿再现创作经验。
  我将孩子们观察小兔子的情境及小兔不同的动作、神态拍了照片,录制成了光盘,同时还与孩子们共同搜集了一些小兔子的图片投放到美工角中供孩子们欣赏。一有时间,孩子们就去翻看照片、看光盘,在相互欣赏、交流中加深对小兔的认识。
  (三)通过组织谈话引导活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在开始塑造前,我和孩子们进行谈话:“你想塑造一只什么样的小兔?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怎样表现不同兔子不同的样子,可爱的?憨厚的?”在谈话过程中,帮助孩子们梳理经验,形成自己的想法。
  二、通过对话引导,唤醒幼儿创作经验,提供实现幼儿想法的环境和材料。
  环境的创设和适宜材料的提供是幼儿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除了在美工区投放了相关的图片、照片、光盘等,我还根据幼儿创作的需要,通过对话引导的方式提供了支持创作的主体材料、工具及辅助材料。
  比如:要做一个小兔子的泥塑,我们需要准备什么样的材料?需要用到什么工具?还需要其它材料吗?一步步通过对话,引导幼儿说出需要的材料。同时,通过对话引导幼儿注意材料的使用安全。
  三、通過对话引导,激发幼儿创作经验,促进塑造活动顺利开展。
  在泥塑过程中,每个幼儿的感受不同,能力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幼儿的表现,并根据幼儿的表现意愿,给予支持性的帮助和引导。
  (一)借助环境、材料进行对话引导。
  有的幼儿在捏小免的胡须时,为了表现小兔的胡须又细又长,就尽量把泥捏细,结果“胡须”一次又一次地断开,掉下来。看到这一情况,我拿来细细的白电线看似无意的对他说:“这个能不能用到你的作品上呢?看看它像什么?”他试着用白电线做胡须,很快就获得了成功。在活动中,也有一些孩子在表现小兔动作、姿态时由于表象经验不足而终止塑造,我适时的加以引导并向他们提供了一些相关图片、照片等,帮助他们获得经验。
  (二)借助同伴经验进行对话引导。
  孩子间互相学习会更加直接有效,这点也体现在泥塑活动中,吕一朵小朋友在捏小兔的尾巴时,用抻拉方法塑造总是断开,我就有目的的走到一位成功捏好小兔尾巴的小朋友面前故意大声的询问以便让一朵小朋友听到:“你这个小兔的尾巴捏得又好看又结实,你是怎么做到的?”在小朋友们高兴的回答我的过程中,一朵小朋友也学习到了经验,用一根长电线用泥裹上后再捏成尾巴,获得了成功。
  (三)借助语言、动作进行对话引导。
  李念小朋友想捏一个立着身子吃草的小兔,在她不知如何表现时,我提示说:“小兔发现了它够不着的食物倒底怎么吃啊?”我边用语言提示,边学着小兔做努力伸着后腿、蜷着前腿吃小草的样子,在语言和动作支持下,李念把小兔的身体拉长、后腿伸直,前腿蜷在胸前的小兔就捏好了,她高兴地向同伴介绍着自己的作品。
  四、通过对话引导,梳理幼儿创作经验,提供相互欣赏、交流的平台。
  幼儿泥塑是个性化的,每个孩子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中,我提供了相互间交流的机会,使孩子们能够分享经验。在这个过程中,给幼儿充分的时间介绍自己的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交流塑造方法,在同伴间相互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提升经验。
  传统美工教育模式是老师不停地讲,手把手的教,注重技能、技巧、关注捏的结果,孩子们兴味索然,教师也累得很,教育效果不好。我们通过“对话引导”教学模式的探索,对美工区域活动中进行了实践尝试,引导并支持他们大胆、充分、生动与个性化的表达与表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大班幼儿经过小班原始性体验与感知、中班的造型尝试和经验积累,正在走向关注细节与内涵的学习阶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生动而永恒的瞬间、一个个富有童趣和精神内涵的形象,“对话引导”让美工区域泥塑活动更加鲜活。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2013年
  [2]刘筱丽《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三环节》,2012年9月
  [3]黄莉《小材料,大用处——美术区角材料“巧”投放》《科教导刊》,2015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半导体集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线性集成电路的大量涌现,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控制及自动化仪表中,因此对于线性集成电路参数的测试和质量挑选
随着课程改革的提出,问题教学成为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摘要】大学英语毕业总补考是高校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大学英语毕业总补考案例发现,毕业总补考存在考试时间冲突、违反学习规律、不利学风建设等现实问题,大学英语补考课程重修的设置,通过明确重修对象、构建重修模式、探索重修管理等改革能够较好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 ; 毕业总补考 ; 重修 ; 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合肥师范学院2017年普通本科教学管理专项(应用型本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普及率的逐渐提高,大学生就业成为国家面临的主要难题。医学专科生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学历低、专业涉及范围窄,其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本文主要针对医学专科生的就业现状,制定出合理的医学专科生职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医学专科生 ; 就业困境 ;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43-01  
【摘要】《机械基础》是中职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对此中职教师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着重教材剖析,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反馈,师生同进步。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 ; 机械基础 ; 教学  【中图分类号】TH-4;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45-01  《机械基础》是中职
2型糖尿病(2DM)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表现为胰岛素(INS)分泌相对不足.胰岛素原(Proinsulin,PI)作为胰岛素的前体物质,近年来倍受关注.近年的研究认为高PI血症是2DM发病的
2010年全国小儿神经高级研讨会暨北大国际小儿神经论坛于2010年11月19-22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联合主办,北京中健正大医学技
发绀是儿科常见症状,按发病机制不同,分为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及变性血红蛋白血症3类。发绀的诊断有赖于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资料的综合分析;治疗目的是改善缺
【摘要】高职院校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若实行教考分离的模式,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施教考分离模式的利与弊开展具体分析,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进一步探索教考分离模式的具体实施,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课程 教考分离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在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体系中,病理学作为其基础环节,是学生能做到对疾病进行整体认知的前提,在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中,采取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原则,其局限性在于教学课时分配不科学,教师们的技能得不到锻炼。但是,一体化教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这一弊端。本文就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意見及一体化教学的应用加以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高职病理学教学 问题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