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法制备稀土改性铝-碳化硅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来源 :当代化工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1223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粉末冶金法制备稀土改性的铝-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制备工艺、性能机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述了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制约因素,最后对稀土改性的铝-碳化硅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展望了有关基础研究的发展动向。
其他文献
长白山火山区地壳热结构尚未建立,目前基于地球物理探测手段获得的天池火山浅部岩浆房赋存深度存在差异.通过对天池火山北坡CZK07钻孔测温情况的研究,在资料评价与地温梯度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全新世岩浆房温度资料,估算了北坡浅部岩浆房的赋存深度. CZK07钻孔位于地球物理探测所推测的浅部岩浆房正上方,靠近历史时期火山喷发火口,在孔深约610 m处地温较高且稳定(102.5~106.8℃).连续测温资料显
喀拉通克矿床为中亚造山带中典型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区内发育NW向褶皱及NW向、NNW向、NE向断裂构造,基性含矿岩体与其关系密切。通过对矿区南岩带含矿基性岩体进行三维形态分布和坑道内断裂构造与矿体接触关系分析,认为矿区内岩矿体分布受NW向和NNW向构造控制,岩矿体具NNW向膨大变宽、NW向挤压变窄特征。矿区岩矿体分布及形态是在右行挤压剪切产生的NW和NNW向两组断裂控制下侵位的,含矿基性岩浆侵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又以华南地区高发。鼻咽癌对放化疗高度敏感,晚期鼻咽癌以放化疗综合治疗为主。吴万垠教授认为西医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与鼻咽癌的中医证型演变密切相关,并认为晚期鼻咽癌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正虚邪实,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临证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甚佳。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热塑性聚氨酯/硅橡胶动态硫化弹性体(TPSiV),通过耐紫外光老化加速测试和长期析出加速测试,考察紫外线吸收剂和受阻胺光稳定剂的种类和用量对TPSiV的色差值、外观和表面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吸收剂塑诺稳5522质量分数0.48%、塑诺稳5514质量分数0.24%和受阻胺光稳定剂塑诺稳944质量分数0.48%配合使用,制得的TPSiV耐光老化色差值为2.85,外观无脱色、
曼陀罗心灵动力棋疗法是基于荣格心理分析理论及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在监狱罪犯的心理矫正中,该疗法具有易上手,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心理特性。作为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以自我——情结——自性轴为个案概念化的基础,以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及达成咨询目标为导向,可以提高来访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及自我效能感。通过各种阵法和技术,以复述的形式呈现棋局,使问题外化,又不断调整棋局、呈现问题、调整、变换棋子,
本文结合中医系统论中功能性原理重构“金郁泄之”理论,并以此探讨肺结节的因机证治。本文提出“金郁”应是表征五行属金之脏腑结构及其功能在空间上运行偏差、失衡、阻滞状态的高度概括,而“泄之”即是通过宣通、疏导、透达、升散等方法使肺脏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治疗方法的总称。据此本文提出“金郁”是肺结节发生发展的病机总括,功能之郁是肺结节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结构之郁则是肺结节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临床治疗肺结节
中医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研究尚不完善,目前从“肝郁”论治抑郁症不能全面反映和概括其病机及临床证候特点。在王永炎院士提出的“虚气流滞”病机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剖析了抑郁症“虚气流滞”创新病机特点,详细阐述了本病以“虚气”为本,以“流滞”为标,气郁为先、痰阻为渐、血瘀为著的病机演变规律,指出“虚气”与“流滞”具有相因积损、恶性循环的特点。为抑郁症执简驭繁地辨“机”论治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药防治抑郁症提供新
多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任务中最基本而又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在自动驾驶、人机交互、智能监控等场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主流的多目标跟踪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于检测和基于单目标跟踪。前者依靠于检测器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数据关联。然而,当检测结果或是匹配信息不可靠时往往会造成轨迹断裂等问题。后者虽然通过先进的单目标跟踪器单独处理每一个目标来保证轨迹的连贯性,但是跟踪效率会随着目标数的增加而急剧下降
自洗钱入罪后产生了两个重要争论问题:一是如何确定我国刑法第312条赃物犯罪的成立范围,二是如何认定和处理自洗钱的罪数。《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洗钱罪的修改,并不意味着间接修改了赃物犯罪的构成要件(尤其是行为主体);由于赃物犯罪属于妨害司法罪,行为人为逃避刑罚处罚所实施的妨害司法的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故上游犯罪的本犯对洗钱罪7类上游犯罪之外的其他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实施“自掩饰、自隐瞒”行为的,既不成
“香入脾”是临床以芳香药物调理脾脏,进而治疗相关疾病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释义、源流、应用等方面对“香入脾”理论进行探讨,认为“香入脾”源于《黄帝内经》“脾臭香”,为五臭之一,而臭是不同于味且与味同等重要的概念,其因鼻而异,所主脏腑当为心肺;香为谷香与草木香,泛指中和美好之气。“香入脾”或为“气香归入脾”的简称,大约始于宋元之后,是《黄帝内经》中的五臭理论在后世脏腑辨证与药物药性学说及归经体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