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的养牛女能人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x03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养牛,这个看似男人擅长的工作,一个女人居然可以做,而且还做成了牛养殖业里的行家里手。从接触黄牛养殖,到决心养殖黄牛,再经过克服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困难,这一路走来,主人公张桂霞技术熟练了,人生观也成熟了,帮助相邻成了她梦想蓝图里最美丽的风景线……
  
  “中原黄牛在安徽、安徽黄牛在皖北、皖北黄牛在亳州、亳州黄牛在谯城”,这句话在安徽亳州已经流传近10年。谯城的黄牛之所以如此“牛”,与当地的养牛能手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更让人佩服的是,这帮能手里的领头人竟是女性,说她是女强人也恰如其分,她的成绩,一点也不比男人差,她托起了半边天,更是托起了当地养牛业发展的希望。她叫张桂霞,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的养牛能人。
  张桂霞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祖辈几代都过着田耕生活,黄牛与家里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她的父辈是村里的集体养牛能手;责任田到户之后,父亲更是爱牛如子,慢慢地成了“十里八村”的养牛状元。张桂霞多年和父亲一起劳作,慢慢地也喜欢上了饲养黄牛。1986年,她初中毕业,在当时当地贫穷的农村 “供男不供女”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张桂霞也只好回到家跟着父亲养牛。但她并没有觉得很受委屈,反倒下定决心,立志养牛,自此她的黄牛事业也就正式开始了。
  
  勤奋好学修得正果
  
  张桂霞从父亲手中接过栓牛绳和拌草棍,从3头本地黄母牛养起,时过半年,便有1母牛产下1犊,她当时高兴极了。但接着,她碰到了“产犊母牛的奶水少、小犊牛连吃半饱都不够”的问题,没钱给牛买奶粉,她就给犊牛喝稀饭,可犊牛吃了稀饭后老是拉肚,这下可难坏了她。此时,意志坚强的张桂霞感觉到养牛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她一边请教父亲以及当地的乡村兽医,二是从书店买回来的一本本养牛的书中查找答案。
  1986年,亳州市畜牧兽医管理站与安徽农大畜牧水产学院联合在亳州城里举办函授培训班,这消息让张桂霞喜出望外,当天她就赶到城里畜牧兽医站第一个报了名。她一边养牛一边学习,请教老师,并勤于思考摸索,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规定的专业课程。她在大杨镇畜牧兽医站的帮助下,开始了黄牛冷配和治疗工作,担当了本村的兽医技术员,从事畜禽疫病防治、兽医临床治疗和黄牛改良工作,并从事家庭式小规模黄牛饲养。经过几年磨练,加上全身心地投入为全村的养殖户服务,她受到村民和广大养殖户的称赞。与此同时,张桂霞还积极承担镇畜牧兽医站的科技示范推广任务,如秸秆青贮和氨化、全价颗粒料的应用等。在综合知识的学习实践中,她受益匪浅!
  通过自己的悉心料理,张桂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业的技术基础和生产条件。虽然自己并不富裕,但她却在脑子里编织着一张五彩的蓝图——计划再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自家黄牛存栏要达到100多头,年出栏育肥牛超过100头;为更好地服务周边养殖户,再开办一家兽药、饲料及技术咨询、临床治疗于一体的“兽药小超市”,最终要实现全村养殖户家庭收入达到小康水平。
  在镇畜牧兽医站的帮助下,张桂霞现正筹建、成立大杨镇黄牛养殖合作社,重点做好黄牛生产、疫病综合防治、组织销售等工作,努力架起“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做好当地黄牛的输出工作。
  
  朴实善良能人本色
  
  多年的磨练,今朝终腾飞,可谓是引来百鸟朝凤,乡邻都看好张桂霞的养牛产业而跟随她。张桂霞就这样从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技术能手,家庭的小牛场也变成了40多头的规模。
  张桂霞获得了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她没有骄傲,仍然保持着农村妇女的朴实和善良,对于前来学习、求助养牛技术的人,她从不保守,把“看家”的技术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来请教的人慢慢多了起来,她便萌发了举办培训班的念头。在镇畜牧站的帮助下,她聘请了市区站的专家老师,开始了养牛技术培训工作。每年都要免费举办2~3期养牛技术培训班,并积极推广1~2项先进的畜牧技术。
  张桂霞常常提醒自己,“业务不过关,当不好养牛倌”。她没有满足自己已有的技术,坚持虚心请教、刻苦钻研和实践的学习作风,经常和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联系;订阅畜牧杂志,时刻关注畜牧市场信息、畜禽良种信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给农民做养殖示范,引导农民一起干。
  据统计,在大杨镇及周边乡村,张桂霞成功的经验,感染和激发了360多户养殖户;经张桂霞悉心指导而发展起来的小规模养殖户就多达137户,直接和间接帮助父老乡亲养殖增收近2000万元。本村韩成海一家4口人,韩家父母亲多年疾患,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又欠下了不少的外债,成年的汉子抵不住身体的透支和压力,韩成海也染上了疾病。张桂霞看在眼里,想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帮助他搞养殖,但养牛投入大,相比较养羊较适宜他,一年下来韩成海家庭收入达到1500元。第二年其家庭收入就达到了4000多元,羊群也发展到了30多只。
  朴实的农家妇女,好强拼搏的性格,张桂霞一边要养好牛,一边要扩大自己的技术服务范围,由此,她走出了一条“自繁自养、短期育肥、带动农户、组织销售”的养牛路子,与当地群众结成利益共同体,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信,等待这位朴实善良的农家妇女的将是更加美好的前程!
  (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供稿)
其他文献
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千千万万参与新型农民培育的教师,北京市延庆县农广校邢雷就是一位以农夫姿态行走职业人生的优秀教师。  从教21年来,邢雷一直在教学一线负责语文和应用文写作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及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培养出了几千名合格毕业生,为延庆县职业教育、新农村建设培训新型农民及农村劳动力再就业系统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真情挚爱献农民,教书育人乐陶陶    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用地需求持续增长,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矛盾凸显,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好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颇为关注的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农村土地制度关乎农村的根本稳定,也关乎中国的长远发展,其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底线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强调,征收农民集体土地应当按照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程序,给予公平补偿,维护农民财产权益
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没有车水马龙,不见歌舞升平。最大的感受是夜晚山间的宁静和早晨泥土的清香。这里的小院没有富丽堂皇的内饰,突出的特点是高挑的木质屋顶,搭配着鲜明的个性吊灯和颇具艺术感的家具陈设。这里同时也保留了古朴的乡情。温馨的古堡小院里还有一座别致的玻璃全景房。或许你会讶异,干吗弄成玻璃的屋顶?那是你未曾知晓,夜晚躺在床上看着漫天的繁星和远处的野长城是多么的浪漫。  在北京繁忙的生活节奏中,习惯
从2006年开始,江苏省委、省政府将农民培训工程列入为农村新办五件实事之一时起,房霞娣觉得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终于来了。通过“一建二培三询”的方式,一整套工作方案和方法在她清晰的思路下变成了现实。  一是组建讲师团:走访各个乡镇,找准一批有能力、有热情、有经验、能深入田间地头受老百姓欢迎的农技人员,又动员灌云县农业局有深厚理论知识、关注农业发展前沿的专家同志,成立了灌云县首支农民培训工程讲师团;
当下农村青壮年劳力集体出去打工。在田间地头,农业生产由妇女、儿童、老人组成“杂牌军”来承担,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离土地越来越远,并且普遍缺乏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若不从战略上研究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愿种地的境地。  事实上,为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免除农业税,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一、影响仔猪成活率的主要疫病及防治措施  冬季,影响仔猪成活率的主要疫病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口蹄疫,其中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是重点防控的疫病。养殖场户要针对仔猪腹泻的流行特点,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一)猪流行性腹泻(PED)  病原: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排水样稀粪、呕吐、脱水为特征。病原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猪流行性腹泻
1 XO酱爆豇豆。2红豆一品糕。3麻醬红糖饼。4蜜汁菠萝饭。5南瓜慕斯。  大唐餐厅,一个极平常的名字,给你以学院里的大食堂般的亲切感。餐厅多年经营的湘菜、粤菜、川菜和家常菜,培养起周边不少独善其味的食客,成了这里的回头客。餐厅多样化、大众化的经营,满足了不同食客的口味,而且大唐餐厅与大唐科苑宾馆的一体化,以及设有的多功能厅和大小不等的会议室,也极大地方便了在这里举办的各种会议餐、旅游团餐。就近用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离土地越来越远,“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眼前。2009年9月江苏省农广校开始对泰兴、盱眙、大丰等19个县级分校按照统一部署,从服务“三农”、为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实用人才保障的角度出发,积极调整办学思路,转变办学形式,面向农村招收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农业专业中专学历教育(简称“半农半读涉农专业中专班”)
编者按: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和看电影、打牌什么的,没什么两样。嗜好打牌的人天天打,夜夜打,永不厌倦。我想,妙在把牌一张张摸起来的时候,永远会有新鲜的搭配出现在你面前。而嗜书的人,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大概也在于每一页都有新的未知。  老康其人  一大清早,刚推开办公室的门,我身后就跟进来一人,转身一看是老康。人还没有坐定就开始在我的书柜里翻腾,一边还絮絮叨叨:“这段时间没有顾得上你这来,有啥好书没
江南古镇,斜晖脉脉水悠悠。  苏州东部南部的吴中、吴江、昆山水域,水乡古镇个个名声响亮,旅游开发成熟,我也基本都涉足过。但此番为记录古桥,还是专挑春秋两季的非周末,一个个人文底蕴隽永古镇慢悠悠泡来,看小桥流水掩映在紫藤长廊间,在梧桐叶黄、桂香馥郁里漫走深宅幽巷,喝杯桂花茶,吃点鲜菱角,那种清凉安逸的感觉,萦绕于心,久久不散。甪直周庄古镇,桐花簌簌春去矣。  七十二半桥,三对双桥绝。小巧的甪直古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