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审视包豪斯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充分分析了包豪斯设计理念,着重论述了设计中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包豪斯对现代设计和技术美学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再度;包豪斯;审视
  
  包豪斯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对于现代工业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它的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和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
  一、包豪斯产生的历史背景
  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艺生产体系,是以劳动力为基点的。而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则是以机器手段为主体。手工时代的产品,从构思、制作到销售,全都出自工匠之手,这些工匠以娴熟的技艺取代或包含了设计,可以说这时没有独立意义上的设计师。19世纪后期英国人威廉·莫里斯发起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主要成就体现在家具与室内设计方面,其贡献在于继承了英国“艺术手工艺运动”主张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并使这种新的设计理论和观念在欧洲各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威尔德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是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质,他提出了技术第一性的原则,并在产品设计中对技术加以肯定。威尔德广泛地从建筑革命入手,涉及产品设计,传播新的设计思想,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反对纯艺术。
  二、包豪斯设计理念的起源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从魏玛时期(1919-1925年)就有了定义,格罗皮乌斯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可以从包豪斯宣言中得到体会:“我们要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团体,它的成员们不再有造成艺人和艺术家之间高墙的那种阶级自傲……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如今,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和所有工艺技师共同奋斗,才能得以自救。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筑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为‘沙龙艺术’……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珍贵片刻,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为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采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由此宣言我们不难看出,包豪斯设计理念是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完美结合。
  (一)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
  包豪斯明确设计的目的是为“人”而非“美化产品”,此目的重在功能,其次才是美学特征和产品结构的结合,人们的需求就是时代的需要,艺术设计只有在技术美学的基础上才能走的更加长远。包豪斯的设计是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而进行的。不以单纯的新、奇、怪为设计的目的和标准,在实用的基础之上体现设计的美感,才能使设计更具有人性化和简洁化,简洁又实用是包豪斯时代的标志,也是我们在设计中所追求的。在包豪斯学院,小到水壶,大到楼房,格罗皮乌斯让其学生学会了用最简单的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赢得设计样式和风格的现代感。包豪斯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陈腐落伍教育观念。
  (二)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产物,既要“美”,又要实现“功能”,“美”和“功能”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在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因素,仅仅有艺术性,没有技术,艺术品不能实现;但只有技术,没有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在现今的技术也没有用武之地。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又在技术的基础上表现着思维与情感。包豪斯成立的宗旨意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中有一点就是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包豪斯强调艺术与技术具有统一性,强调艺术与技术之间的根本联系。通过包豪斯对设计教育的探索我们了解到艺术与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密切联系的,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从艺术中吸取美学元素,并在艺术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
  三、包豪斯产生的影响
  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是最具有争议的院校,包豪斯在当时是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包豪斯的历程就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历程,无论是在建筑学、美术学、工业设计,包豪斯都占有主导地位,尤其是包豪斯技术与艺术、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和谐统一理论尤为重要。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充分运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去创造一个具有人类高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新历史,包豪斯的产生是现代工业与艺术走向结合的必然产物,它是现代建筑史、工业设计史和艺术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弗兰克·惠特福德著;林鹤译.包豪斯[M].三联书店,2001.
  2、《建筑师》编辑部.国外建筑大师思想肖像(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大师》编辑部.沃尔特·格罗皮乌斯[M].华中科技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经济发展,必然出现城镇化过程,我国农村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城镇化道路的特殊性。文章以广东梅州为例,探索性地研究了台阶式城镇化与逆城镇化思路,对台阶式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的原因、阻力及利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动台阶式城镇化与逆城镇化有序进行的对策。  关键词:台阶式城镇化;逆城镇化;探索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二元发展局面日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仍未妥善解决,城镇化问题
期刊
摘要:三次产业经济关联状况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章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西安市和全国各种产业关联系数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西安市产业关联的特点,以便为相关部门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依据。比较分析表明:西安市三次产业对第一产业的生产依赖性低于全国水平;对第二产业的生产依赖性虽然很高,但也低于全国水平;第三产业的关联性高于全国水平,生产服务业较为发达;西安市产业结构优于全国。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更是打破不合理城乡二元体制的必然要求。“城中镇”主要是我国不合理的城乡二元体制所致。文章以重庆市Q镇为例,研究了其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并对“城中镇”的概念、成因、特征及其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中镇;生活质量  一、研究背景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
期刊
摘要:当前,一些企业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置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健康于不顾,大量生产伪劣产品。针对这种的现象,在刑法、行政法及民法救济途径失灵的情况下,在经济法的产品责任中引用惩罚性赔偿,一来打击违法分子,保护消费者;二来以警效尤,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成本-收益分析;法律的激励功能  当前,一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在利益的诱导下,置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顾,无
期刊
摘要:高层管理团队具有期权的特点,文章通过引用金融学中的期权定价方法,对高层管理团队所创造的价值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计算,提出高层管理团队创造的价值等于NPV与期权价值的总和,很大程度上肯定了高新科技行业创造价值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期权价值。  关键词:高新科技行业;高层管理团队;二项式定价模型  高层管理团队一直是管理界研究的热点,针对高层管理团队的价值研究也有很多。一部分是从定性的角度研究高层管理团
期刊
摘要:交通拥挤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扰,并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文章选取私家车的角度,研究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并运用了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私家车数量的关键,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是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关键词:城市交通;私家车;保有量;使用量;GDP  一、引言  城市交通的发展缩短了地域间的距离,但是,人们在享受私家车带来的便利
期刊
摘要:就业与创业,是青年参与社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为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服务青年,几年来,在共青团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级团组织努力探索新时期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新形式、新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以抚顺共青团组织为例,重点介绍抚顺团市委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采取的“覆盖城乡-点面结合-全程陪伴”新模式,为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  随着我
期刊
摘要:文章以《都市健康人》为例,对健康科普期刊营销渠道进行了分析,提出期刊要通过品牌建设、新媒体合作、加强期刊征订工作、零售渠道终端管理创新等方式创新期刊营销渠道,为我国健康科普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健康科普期刊;都市健康人;营销渠道;创新  期刊营销是由期刊定位、期刊宣传、期刊营销渠道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期刊营销不可或缺的。期刊定位、期刊宣传的目的是销售产
期刊
摘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取决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只有大力改革和发展农村子女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批的农业生产专门人才,才能实现农村现代化。通过对通河县周边6个农村2004-2010年对教育投入的调查和统计整理,我们发现农户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总量增长较快,文章对此变化进行计量分析,分析和调查发现一些影响农户对教育投入的制约因素,并运用三个理性分析的思维加以阐述,提出若干
期刊
中国经过30多年经济的长足发展,大部分人口的生活状况都有了较大改善,但目前农村仍有2840万人尚未脱贫。仅就中国中部六省来看,2009年调查统计显示,农村贫困人口约为790万人,低收入人口超过1300万人。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贫困问题的解决程度不仅关系到农村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建设的大局,还关乎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当此之际,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