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法综述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多教师和学者均从理论或实证研究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泛读教学法,为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泛读教学法已有的相关研究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泛读教学;体裁法;任务型教学法;图式理论
  【作者简介】付家梅,上海杉达学院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鉴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泛读教学出现的诸多问题,许多教育者进行泛读教学法的相关研究,对泛读教学的改进做出很大的贡献,本文将对这些理论做简要综述。

一、体裁教学法


  1.定义。体裁教学法基于语篇体裁分析,有助学生掌握相对稳定和可借鉴的语篇模式,从而增强其理解和创作语篇的信心。
  2.泛读教学结合体裁教学法。体裁教学法强调使用真实材料进行泛读教学,让学生在不同体裁的材料中提高综合应用能力。这主要因为:(1)目前泛读教材的练习多用单项选择或判断的形式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长期的训练使得学生只强化了应试思维,仅限于抓取只字片语;(2)泛读课程既要求学生阅读素材题材广泛,素材多样,又要求能锻炼学生的阅读技巧;(3)时下的纸质报刊和网络新闻等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综合性,使学生能了解最新时事,在短期内有效扩大视野,涉猎广泛。
  Bhatia对体裁分析划分成七个步骤:第一步,对体裁进行情景分析;第二步,资料收集;第三步,确认体裁的使用场景;第四步,选择范文;第五步,分析体裁的规定性;第六步,语言层面分析;第七步,专家咨询。
  因此,结合泛读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合理运用体裁教学法,能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体裁教学法可以被运用到各种阅读材料的教学中,随着阅读量的积累,学生阅读速度会得到提高,习得新词汇和句型结构,也扩大了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


  1.定义。基于情境真实性原则、功能性原则、任务相依性原则、“做中学”原则和脚手架原则,教师先呈现某个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练习,最后让学生用该语言项目进行表达。
  2. 任务型泛读教学的设计。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可将阅读任务设计成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导入:阅读前,让学生根据课文标题、材料片段、视频或图片所提供的情景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
  第二步,讨论:引导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讨论,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第三步,呈现任务:介绍完成任务所需的具体要求、方法技巧及所采取的形式和步骤,然后布置阅读任务,呈现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任务型泛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确定任务,学生加工信息并输出语言,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这形成连贯有序的多边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图式理论


  1.定义。图式知识即背景知识,读者在理解信息的同时,需要将所输入的信息与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其阅读能力由语言图式(语言掌握程度)、内容图式(对文章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形式图式(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三种基本图式知识决定。这三个图式与阅读材料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读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2.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泛读课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图式理论有很强的相适应性。
  第一,教材难度小。泛读教材的语言知识大多是学生的语言图式。这有利于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增加阅读信心,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语言图式不断被激活,既巩固了已有知识又提高了阅读速度,另一方面,教师也不必拘泥于单词语法的讲解,而是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二,教材内容光。除教材外,教师还可以择取难度适中的课外补充阅读。这可以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内容图式,增加他们的图式知识的储存,对于学生不了解的内容,教师可帮助填充他们的内容图式的空白,然后进行想象和预测,接下来进行对比证实或纠正。
  第三,阅读兴趣大。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各种各样的图式知识的同时产生阅读兴趣,能主动在课下广泛阅读。
  图式理论告诉我们读者的大脑中已有的各种图式对外语阅读过程有决定性的影响,大脑中储存的图式知识的多寡直接影响着阅读理解的程度,泛读课程的自身特点适合这种理论的充分发挥。

四、总结


  综上所述,这些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打破了过去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教出好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Bhatia, V.K.. Analys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London, Longman[J].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Study Series,1993.
  [2]John Swales. Genre Analys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bersity Press,1990:45-48.
  [3]Rnmelhart, D.E. Schemata: 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 [A]. In R.J.Spiro, B.C. Bruce
其他文献
【摘要】简·奥斯丁与夏洛蒂·勃朗特都是近代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女性作家,前者著作颇丰,后者以一部《简·爱》传世。她们的共同点就是她们是近代英国文学中“女性启蒙运动”的代表,影响了后世如弗吉尼亚·沃尔夫等诸多知名女作家的抉择。本文试图从她们作品入手,通过研究人物的言谈话语,将他们的性格、品质表露无遗。通过深层次的解析作品中的代表人物,来对这两位作家的社会写实风格和女性意识觉醒两方面的特点进行阐
【摘要】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口语水平,本文在对英语口语自主训练的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尝试使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相关原则来探索英语口语自主训练。帮助学习者发生模态转换以帮助学习者培养口语技巧。  【关键词】多模态;英语口语;自主训练;探究  【作者简介】杨蕊伊,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口语的多模态训练模式,通过多种模态的转换和互补,整合资源,能引起学习者的不同感官感受,让学习者接收到多元的信
M327型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引进法国MO-120-RT-61型120毫米迫击炮后赋予的型号。该炮为线膛迫击炮,炮膛内有40条右旋等齐膛线,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它还被认为是最复杂的现代迫击炮,主要部件包括炮身、炮架和座钣。炮架分为摇架和下架,下架位于联接两个车轮的车轴上。炮身外部刻有螺纹,一可以增加散热面积,二用于调整炮箍与炮身的相对位置,以精确调整火炮射角。该炮只能在车架上发射,采用迫击和拉发(
【摘要】写作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习者通过大量阅读自然形成的,然而,高中生平时做了大量阅读,却少有能够将阅读中所学所得运用到写作中去。进行读写结合教学,以读促写,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合理利用教材,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有百利而无一害。  【关键词】读写结合 教材  一、理论依据  读写结合是指学习者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理解、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完成相关的写作训练。阅读和写作本是两个不同
【摘要】随着电视电脑在幼儿园的普及和动画片产业的繁荣发展,动画片以强大的活力占据了幼儿的生活学习世界。本论文选取Q市青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调查幼儿教师在园播放动画片的现状,发现幼儿教师在园播放动画片存在播放行为不规范,对动画片的认识及指导运用不注重等问题,最后从幼儿园、教师自身、动画片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幼儿园教师正确引导幼儿观看动画片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动画片 幼儿教师 现状 建议  一
【摘要】现阶段,高职英语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间存在一定的分离,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比较陈旧,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缺乏一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方式缺乏相应的职业导向作用。因此,必须基于职业资格标准下,对高职英语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从不同的专业出发,设置不同特色的高职英语课程,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工学合一育人思想,并多关注学生地学习效果,构建一个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的高职
【摘要】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初中英语教学分析。首先分析出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其次分析出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最后分析出分层教学法的初中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英语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有效提升,为学生的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英语教学;初中英语  【作者简介】
【Abstract】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of E. B. White’s essay ‘Death of a Pig’ , the essay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to achieve cohesion and conjunction in the target text and emphasizes
【摘要】小学的英语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基础,中学的英语教学是小学英语的延伸和加深。两者看起来即互相独立又紧密相连。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小学英语的衔接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分析,目的是让教师在初中起始时,做好与小学英语的衔接,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衔接  【作者简介】廖晓平,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罗岩学校。引言  就目前调查来看,中小学英语一直无法做到很好的衔接,存在着脱节的
【摘要】本文研究翻转模式下的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作者在第一部分概述翻转课堂的起源及其发展史,第二部分简述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研究《综合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第四部分作者肯定翻转课堂的优良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特征;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向先兰,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一、引言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