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现实梦中景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fo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艺术,总要真中见幻才好。所谓反映生活如果只像镜子那样照出来就是,谁还会去看呢。真中见幻,引读者入另一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天地,感受一种不可名状的喜悦,我从朱常棣的画中领略到了。能为他的画写些感想,可以说是喜悦之外的又一喜悦。
  朱常棣的画,既有传统的笔趣与墨趣,又有现代的构思与构图,古今结合,推陈出新,方向是正确的。不过,如果只有这个长处,读者是不会感到满足的。艺术毕竟是以其独特性征服读者的。朱常棣的艺术独特性,据我看表现在醇酽的四川乡土味里。读他的画,往往引出我的一段记忆,仿佛我会见过此景似的,其实并未到过那里,真中见幻之后,又视幻为真了,不正是这样吗?
  朱常棣是山城重庆人,巴山风情和嘉陵水色哺育了他的童年。他的画也是他心灵的历史,所以带着乡情。如果讀者从他的画中找到了自己的记忆,那么他的乡情便具有爱祖国河山的层次了。
其他文献
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得者。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音乐学院西南音乐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四川传媒学院教授、四川流行音乐协会主席。  长期从事民族音乐研究和创作,培养打造了大批藏、羌、彝著名歌手和组合。歌曲代表作有:《康定溜溜城》《弦子的传说》《美丽的哈拉玛》等。舞蹈代表作有:《溜溜康定溜溜情》《阳光康巴》《酒醉山寨》等。创作大型舞台作品有:九场歌剧《天涯歌女》、歌舞剧《石魂
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宣传四川省城乡经济建设成就,加强各地摄影组织交流,通过影像传播,促进地方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由中国摄影报社、四川省摄影家协会携手各地摄影组织共同举办的一场摄影盛会——“美丽四川 神奇天府:2017四川摄影拉力赛”在3月火热开启!到目前,已走过六站。從眉山洪雅到甘孜康定,从阳春三月到暑气渐消,一场摄影盛会就这样在四川这些神奇的土地上如火如荼的展开,艺术家用镜头走进四川,用光影记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文联第十届第四次全委会和四川省文联第七届第四次全委会精神,全面总结成都市文联2018年工作,部署2019年工作,努力推进全市文联系统深化改革,进一步团结动员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动成都市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2019年3月6日,成都市文联第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成都高新區孵化园三号楼三楼会议中心隆重召
2019年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宣传思想战线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增强专业本领为关键,以锐意创新创造为紧要,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推动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大提升。  2019年4月,为积极践行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
家门前的小树长出了新叶,春天,雨水滴滴答答地落在地上。小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快快长大。”  夏天,小朋友们在树下乘凉。小树说:“来吧!来吧!我帮你们扇扇风。”  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成熟了。小动物们在树下开心地吃着果子,果核钻进泥土里,大树说:“说不定会有奇迹发生哦!”  冬天到了,北风吹呀吹,掉落的树叶为地上的果核蓋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大树说:“让我们一起等待春天的来临吧!”家门前的小树越来
若有若无 似镜  映着谁就是谁的仪态  有容乃大 兼爱  心灵与世界一样多彩  随遇而安 和谐  只突出容纳者的形态  柔得把握不住  一落下就会自动散开  屋檐下那一滴滴的光阴  竟能将青石板錾出花来  微雨無声 泉眼无声  很多无声慢慢叠加在一块  叠加成长江黄河的惊心动魄  摧枯拉朽 奔向蔚蓝色的大海
至今还记得北京人艺《白鹿原》里老腔“征东总是一场空,难舍大国长安城”。不得不说,林兆华将老腔与《白鹿原》的巧妙结合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极为高明的,一声老腔,一场大雪,将观众瞬间拉回那个苍凉的时代。  时隔十余年,看到陕西人艺的话剧《白鹿原》,有些惊喜,也有些失望;惊喜是意外的,失望是固有的。俗话说,十年磨一戏,作为一部新戏,《白鹿原》给了我们一些期许,但也有一些槽点。  1993年《白鹿原》初版随着“
袁泉《瓦屋山下的幸福村》国画 240cm×185cm 2019年  袁 泉  1967年生,四川眉山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油画学会會员,眉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眉山国画院秘书长,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作品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各类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
文字自甲骨、金文起,流传千年,书法随之;无论秦始汉武,亦是宋元明清,每個时代都有书者推动着书法前进。从书法历史观来讲,由最初的文字刻录到书写工具,到书写与艺术二元属性,再到如今纯粹艺术性,书法功能在变、艺术特征在变,每个时代的书者对其的诠释也在变。书法,作为中华文明的产物,在当下我们继承的不该仅仅是书写的一面,更该追求其精神内核,释放文化的力量。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王羲之,今天编者介绍的这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