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近中阻生第二磨牙病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mo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中常见因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阻生影响牙列整齐、咀嚼功能、牙周健康而就诊的正畸患者.下颌第二磨牙发生近中阻生的病因复杂,其发病率约为0.06%~0.3%.由于牙与颌骨的发育不完全匹配,近年来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临床上治疗近中阻生磨牙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正畸直立、外科直立以及拔牙.如何设计稳定的支抗是直立磨牙的关键,但目前尚未建立明确的治疗标准.本文对下颌近中阻生第二磨牙的病因、并发症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稳定性咬合板(stabilization splint,SS)及前导性再定位咬合板(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s)患者上气道变化。方法:选择56例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双侧髁突后下移位的TMDs患者,根据不同咬合板治疗方式分为SS组及ARS组(每组28例)。治疗前后均拍摄CBCT,Dolphin Image 11.9软件重建三维图像。测量咬合板治疗前后患者鼻咽腔
目的:研究小直径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损中的应用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上颌后牙缺损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小直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种植体种植修复,小直径组采用小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统计分析患者疼痛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平均垂直骨吸收量、骨密度、修复满意度、治疗效果、种植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直径组术前-术后3个月平均垂直骨吸收量、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小直径组患者修复满意度、治疗有效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高嵌体与全冠修复对根管治疗后患者邻面缺损下颌第一磨牙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颗离体下颌第一磨牙分为A组(n=34)与B组(n=26),A组根管治疗后使用CAD/CAM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高嵌体修复,B组根管治疗后使用全冠修复。比较两组试件折裂载荷值、破坏模式。结果:两组无机械循环+冷热循环试件折裂载荷值均较机械循环+冷热循环高(P
目的:观察冠向复位瓣手术用于治疗单牙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2例单牙牙龈退缩患者,均采用冠向复位瓣手术,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记录患牙探诊深度(pocket depth,PD)、牙龈退缩高度(gingival recession height,RGH)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计算术后3个月、6个月的根面覆盖率(root coverage rate,RC);采用根面覆盖美学评分系统(root coverage esthetics,RES
目的:探索口腔黏膜组织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s)分离富集的方法。方法:对口腔黏膜活检后的残余组织进行称重,胶原酶、蛋白酶抑制剂处理,300×g至10000×g离心,取上清进一步用超速离心、CD63免疫磁珠捕获等方式分离富集sEVs,分别通过透射电镜、纳米粒子追踪颗粒、蛋白定量等方法从形态学、颗粒粒径和数量、蛋白量等方面评价提取sEVs的效果,通过sEVs质量和组织质量的比值计算提取率。结果:超速离心可从微量口腔黏膜组织中获得sEVs,平均提取率
单侧第三磨牙伸长是一种临床上较多见的咬合关系异常表现.正中咬合时,单侧伸长的第三磨牙能够与对颌由于第三磨牙的缺失而远中方向倾斜移位的第二磨牙形成早接触,即阻碍或干
目的:调查研究牙周微生物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按照研究设计,记录10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口腔情况,并取龈下菌斑进行微生物培养,根据临床资料和培养结果评价牙周微生物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中的作用。结果:10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重度牙周炎组的余留牙数显著低于轻中度牙周炎组。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共培养出14种牙周微生物。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牙菌斑中可培养出大量牙周微生物,可能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存在关系。
目的:评价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未经治疗OLP患者18例(网纹型10例,萎缩糜烂型8例).采用REU(reticular/hyper
天然牙缺失往往容易造成牙槽嵴骨吸收。下前牙区由于骨质较为致密,当发生复杂骨缺损时,仅采用传统的骨增量技术难以恢复骨缺损区形态,植骨效果难以保证。本文报告下前牙缺牙位点植入种植体同期联合应用预成型钛网及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进行牙槽嵴骨增量手术患者1例,通过观察植骨术后钛网有无暴露,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效果及骨量变化情况,评估采用该方法恢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稳定性。
目的:应用SEER数据库收集口底鳞状细胞癌(floor of mou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FOM-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和列线图(nomogram)模型构建.方法:下载20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