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贯穿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作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18-01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从某些数学问题及其他学科或实践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中选择并确定研究性课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从而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发展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课中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授课时的渗透及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在研究性学习中虽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但不排斥教师的指导。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一是科学地选题,二是智慧地指导,三是精心总结。作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争取家长、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关心支持,为学生的研究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全面评价、考核、评优,指导学生做好互评和自评,指导学生记载研究情况,写好研究日记,做好总结和反思。研究性学习不仅关注最终的学习效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感悟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和目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有利于克服当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的作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开发其智力、培养其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是模式初探。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应形成“创设情境—确立问题—合作学习—课堂展示—恰当评价”的教学模式,即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情境,根据情意确定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当堂展示,然后老师给予恰当的评价。由于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连教师都不会想到的创新问题,从而又得回去重新创设情境,评价不能作为这堂课的终结,若教学时间允许则又应该回到创设情境中去重新确立问题,如果教学时间不允许则让学生课后研究去解决。其次是模式确定。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与实践,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得到了深入的改进。改进后的模式与当初确定的模式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改进后的模式是依据不同的知识内容进行循环的立体的递进过程,不再是单向的运行,围绕着原来单向运行这条主线开展研究性学习,形成一个立体的循环的模式,每一次的循环都形成一个问题的解决和另一个更深的问题的产生并解决。
  三、数学研究性课题构建原则
  一是具有新颖现实性、可及性与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具有应用性。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知识源于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具有综合性、开放性。体现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在探索中创新,开发潜能,思路越走越宽,使学生掌握再创造知识的方法与实现数学发现的途径,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1.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研究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将学习的知识有效联系,创设恰当地教学情境,让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现问题,促进学生对问题产生一种自主研究的热情。教师要对学生的研究课题的选择做好指导,使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将要研究的内容及课题。
  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题目,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使研究的方法、目的、内容等各方面都得到明确。在研究课题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指导。活动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自身的收获进行研究总结,相互之间展开沟通交流,教师要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地评价,也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评价,评价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2.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讨论、设置悬念、引趣等方式,增强数学课堂活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师可以介绍数学在各行业、各领域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重要作用。在这些介绍的影响下,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数学思维渗透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被有效调动起来,激活了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欲望。实践证明,在对教学规律尊重的基础上,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提升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探索性、生动活泼性,对于激活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对于學生研究能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地效果。
  3.利用开放性的数学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对开放性数学题的把握有利于获取正确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研究能力会得到有效地锻炼。开放性数学题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地培养,增强学生思维灵活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也会通过对开放性数学题的探索发现数学的美感,进而从实际探索中获取一种成功的体验。
  开放性数学题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也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展具有积极的效果。利用开放性数学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高中数学教学向着更加个性化与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理论与社会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启发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能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
  参考文献:
  [1]刘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究与实践[J].数学通讯,2016.09.
  [2]林婷.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中学数学研究,2015(8).
  [3]周海峰.高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J].数理化学习,2016,(10).
其他文献
在有梭织机上生产T/JC13/1313372府绸、T/JC13/1313994羽绒布等高密织物的生产过程中,发现在走梭板与梭子的接触面上有一层落物,受挤压后形成“白皮”。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条干均匀度测试仪的发展情况,对其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条干均匀度测试仪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本方主要介绍了活性炭纤维的结构特征和吸附性能,综述了在空气净化、废水处理、净化饮用水、医学等方面的应用。
随着无梭织机的增加,产品向高支高密发展,对纱线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成纱的千米细节疵点成为纺织企业的工作重点。
介绍了郑纺机清梳联的工艺流程,清梳联、FA306、R20机型特点,重点分析R20自动化接头和质量控制方面对提高产质量所起关键性作用。总结清梳联工序控制重量不匀率的措施及降低棉
《高校教育管理》是江苏大学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协办的全国性高等教育管理学专业期刊,现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南大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
针对基于活动序列的用户行为相似性度量方法未见考虑活动的语义相似性度量,提出一种支持活动语义度量的用户行为相似性计算方法。首先结合活动间的邻接关系与标签文本语义计
为了引入动态定价机制、动态调整资源价格以提高资源提供商的竞争力,将动态定价组合反向拍卖方法引入云工作流资源分配中,设计了适于云工作流系统的组合反向拍卖模型,提出动
为了给低能耗的数控加工提供支持、满足当今低碳制造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STEP-NC的能耗估算方法。将数控机床按照其组件耗能性质的不同分为基本能耗组件、选择能耗组件以及
食盐的滩晒精细化生产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而精细盐生产对原盐的氯化钠、白度、粒经、可溶物、不溶物等各种理化指标有着严格的要求。滩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制卤效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