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上网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k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青少年上网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学生家长、教师谈网色变,严禁学生上网。文章认为,应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合理取舍网络信息努力规范网络形为、控制非法信息侵扰。
  关键词: 网络 青少年 对策
  “网络对孩子的吸引,难道就只能是游戏吗?除了游戏,网络应该给孩子些什么?”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刘艳琼提起的话题。青少年上网,很容易沉溺其中,不少学生流连于网吧,冲浪于网络,迷恋于游戏,浪迹于聊天,倾情于QQ,有的学生因此而荒废了学业,荒芜了生活,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这让不少家长操碎了心,不少老师无比困惑,众多媒体、专家和各类社会人士对此忧虑万分。学生家长、教师谈网色变,严禁学生上网。
  我认为家长、教师应辩证地看待学生上网。为了让孩子学习网络知识而对其上网采取不闻不问的放任态度无疑是饮鸩止渴,但因网络带来的一定的弊端而抵制网络或杜绝网络又是一种因噎废食的行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应兴其利,去其弊,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好帮手。我对学生上网采取以下几个对策。
  一、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计算机是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也是一种娱乐工具。目前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网络游戏的热衷。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等有一定的帮助,而且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把电脑游戏视作计算机应用的全部,沉迷于此,则只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在游戏中往往为刺激的效果、精美的画面所吸引,而对其中的思想性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社会上的许多游戏实际上不是为中学生开发的,许多血腥、暴力甚至色情的场面对他们是有害的。我们要教育学生,现在还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帮助学习的工具,而不是高级游戏机。另外,还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学生,如果想自己编出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软件,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才能成为出色的软件设计师,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合理取舍网络信息
  在青少年阶段,主要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通过互联网络,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有效利用信息。
  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其危害不亚于网络游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有害信息。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网络信息。经过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上有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怎样用?”的问题。
  三、努力规范网络行为
  由于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操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因此,经常会发现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正常”行为。
  例如“挟持同学”,做违背主观愿望的事。一些学生自恃计算机水平高,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破坏别人的工作和学习。又如“投票评选”,评选网络优秀作品或文章,传统环境下的评选,可以正确反映出大部分投票者的意愿;通过网络投票,有些同学不遵守规则,一票多投或多票一投,这样未必能真实反映出广大学生的意愿。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我们要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很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形成不正常的行为,养成坏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现在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账户里取一笔金钱;现在可能只是恶作剧,删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对于以上行为,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树立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四、控制非法信息侵扰
  要控制非法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侵扰,首先要堵住恶流的源头,通过健全网络法律的建设,保证网络的正常秩序。目前世界上几乎还没有一部完善的网络法规,网络秩序主要靠社会道德的约束力维持。教师除了呼吁加速网络法制的建设外,还要利用自己的威信,严格执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另外,在技术上进行必要的“堵”,就是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使学生在纯净安全的环境里免受毒害。如国家安全部监制的“学生浏览器”,能有效地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之外。
  总之,如何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应当联合起来,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他文献
摘 要: 陶行知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重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研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了解创造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对当前教育改革,实现“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儿童教育 陶行知 创造教育理论 创造力 六大解放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文化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课程是学校育人的媒体和蓝图,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和“代言人”。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人群的生命与精神世界充实和完善的过程。当前,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就此谈谈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中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一、课程文化与生命教育的涵义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创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
目的:研究急诊科护理工作实施针对性安全盲区管理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救治的70例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安全管
目的 探析小儿急性哮喘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于2019年1月~12月收入的小儿急性哮喘患儿12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自愿原则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
目的:讨论临床护理干预在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5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
新时期的中学教育培养的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思想和人格的人,如何让他们在中学阶段全面发展,是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仪式教育对中学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我们
摘 要: 为师之道,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塑造美好的心灵。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每个学生的能力发展都存在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  关键词: 师德建设 因材施教 教育方法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韩愈曾精辟地道出师者的真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很感激我生命中的那些师者,传授我学业,教导我为人之道,引领我走过迷茫。如今,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我正在继续传递这份感恩
智障学生是残缺的花朵,他们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爱去浇灌;他们脆弱自卑,需要我们更小心地呵护。只要我们教师付出心中的爱,对智障学生进行德育一定能如鱼得水,顺顺利利。 Menta
潮州工夫茶驰名海内外,已成为潮州最亮丽的名片之一.在潮州,家家户户都备有工夫茶具,无论哪一家,主人招待客人都是工夫荼,工夫茶在潮汕是很有名的风俗之一.
目的:探究初产妇应用产后康复护理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接收的初产妇82例为研究样本(样本对象均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病例时段内),根据入院时间单双号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