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实施德育工作的途径有千万条,但我认为:必须强化班级管理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毋庸置疑,学校的大部分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级,要依靠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班级实施。简言之,班级管理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起着主体作用。学校氛围重点在于建设班级这个德育阵地。
一、以办学总目标引导班级的德育功能
我们围绕整理资源,优化环境,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促进发展显示特色的办学总目标,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提升办学条件,使我们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教育的发展也充满机遇和挑战,随着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加与校外不良环境的存在,老师面临的是一些学生心理障碍、部分学生怕做作业、课外无人辅导等系列问题。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升办学水平,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怎样实现?我们将总目标从层面到具体环节分解到班级,让大家各使高招,各显身手,比如我们要求每位班主任针对班级管理中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以点带面,逐个突破。有的班主任采用交朋友、找亮点的方法;有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一段时间看变化;有的班主任给学生定目标;有的班主任上门帮助,指导孩子父母正确的教育方法;有的班主任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等等。从班主任成功的喜悦中,我们感到这些个案中所反映的德育功能和一些层面上的变化都是在办学目标的诱发下实现的。
二、以制度管理引导班级德育工作具体化
发挥班级的德育主体作用,必须通过制度和目标管理促进班级管理规范化,使其在具体、细致的工作中渗透德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班级以文明礼仪及养成良好习惯为重点,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如各班级制定的各种公约等,同时结合国情、校情及一些重大活动对学生进行了“五爱”教育和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教育。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的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虽然是小学生,但他们仍具有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量化管理,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的好形式,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目的。如要求学生按照《小学生守则》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班级可以通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以培养学生遵守时间,自觉安排好上课学习时间。又如对学生的卫生习惯要求,班级要有检查、评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来克服学生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进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三、以活动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深入
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在班级。活泼多样的活动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使德育更精彩。人要有信念,在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没有正确、积极、高尚的世界观,那么将来他们的思想意识一定会被消极自私甚至反动的追求所充斥,我们要认识到学校的每一个行为举措都是为育人服务的,要利用好每一次活动的教育因素。
班级德育活动在班主任和授课教师的协调努力下,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丰富的德育内容,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一定的手段渗透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如果说,学科的渗透如同春风化雨润泽孩子们的心灵,那么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就如同一场场夏雨对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进行德的洗礼。交通安全、预防溺水等珍视生命教育,关注生存与生态环境,重视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等,把人的价值与社会与自然统一起来,感知人与社会要和谐发展、相互依存。
经典诵读比赛结束后,我们将经典诵读常规化,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孩子在朗朗诵读声中沐浴着中国五千年文化,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健康成长。写字课上,学生在悠扬和谐的音乐声中挥毫泼墨,情景交融,无疑是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
我们将文明礼仪习惯化……善于发掘学校每项活动的育人功能,尽可能多开展行之有效且有趣的活动,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伴着我们的活动迅速成长。
四、以情感纽带亮化班级德育工作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以情感教育为前提,以对学生充满强烈的爱为出发点,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尊重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理解学生,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在充满爱的前提环境下,“立规矩、成方圆。”班级的管理以情感为纽带,以规章制度为依托。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
五、发挥班集体德育教育功能产生的共振效应
无数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证明,营造一个好的班级环境对于身处该环境中的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因为集体内相互影响产生共振效应,无形中放大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但反之亦然,要把蝴蝶效应的好的作用发挥出来,聪明的教师善于利用这点,利用班级舆论的力量,利用一些核心人物的影响作用,树立好的典型,教师做好导向纠偏的作用,省力而作用非凡。如:教师及时发现班上某人不经意中表现出来的好行为、好的精神品质,要及时表扬鼓励,不但会给予当事者极大的惊喜与成功感,也对周围的人产生联动的促进作用,小学生极易效仿,渴望鼓励,教师为何不率先煸起“小小的一只蝴蝶翅膀”,进而掀起一场“德育教育的风”呢?
当然班主任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表现自己的言行。这样无形之中就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素质的效果。
实践使我们受益颇多,班级管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越发明显。
一、以办学总目标引导班级的德育功能
我们围绕整理资源,优化环境,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促进发展显示特色的办学总目标,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提升办学条件,使我们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教育的发展也充满机遇和挑战,随着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加与校外不良环境的存在,老师面临的是一些学生心理障碍、部分学生怕做作业、课外无人辅导等系列问题。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升办学水平,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怎样实现?我们将总目标从层面到具体环节分解到班级,让大家各使高招,各显身手,比如我们要求每位班主任针对班级管理中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以点带面,逐个突破。有的班主任采用交朋友、找亮点的方法;有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一段时间看变化;有的班主任给学生定目标;有的班主任上门帮助,指导孩子父母正确的教育方法;有的班主任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等等。从班主任成功的喜悦中,我们感到这些个案中所反映的德育功能和一些层面上的变化都是在办学目标的诱发下实现的。
二、以制度管理引导班级德育工作具体化
发挥班级的德育主体作用,必须通过制度和目标管理促进班级管理规范化,使其在具体、细致的工作中渗透德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班级以文明礼仪及养成良好习惯为重点,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如各班级制定的各种公约等,同时结合国情、校情及一些重大活动对学生进行了“五爱”教育和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教育。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的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虽然是小学生,但他们仍具有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量化管理,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的好形式,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目的。如要求学生按照《小学生守则》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班级可以通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以培养学生遵守时间,自觉安排好上课学习时间。又如对学生的卫生习惯要求,班级要有检查、评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来克服学生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进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三、以活动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深入
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在班级。活泼多样的活动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使德育更精彩。人要有信念,在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没有正确、积极、高尚的世界观,那么将来他们的思想意识一定会被消极自私甚至反动的追求所充斥,我们要认识到学校的每一个行为举措都是为育人服务的,要利用好每一次活动的教育因素。
班级德育活动在班主任和授课教师的协调努力下,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丰富的德育内容,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一定的手段渗透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如果说,学科的渗透如同春风化雨润泽孩子们的心灵,那么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就如同一场场夏雨对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进行德的洗礼。交通安全、预防溺水等珍视生命教育,关注生存与生态环境,重视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等,把人的价值与社会与自然统一起来,感知人与社会要和谐发展、相互依存。
经典诵读比赛结束后,我们将经典诵读常规化,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孩子在朗朗诵读声中沐浴着中国五千年文化,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健康成长。写字课上,学生在悠扬和谐的音乐声中挥毫泼墨,情景交融,无疑是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
我们将文明礼仪习惯化……善于发掘学校每项活动的育人功能,尽可能多开展行之有效且有趣的活动,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伴着我们的活动迅速成长。
四、以情感纽带亮化班级德育工作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以情感教育为前提,以对学生充满强烈的爱为出发点,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尊重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理解学生,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在充满爱的前提环境下,“立规矩、成方圆。”班级的管理以情感为纽带,以规章制度为依托。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
五、发挥班集体德育教育功能产生的共振效应
无数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证明,营造一个好的班级环境对于身处该环境中的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因为集体内相互影响产生共振效应,无形中放大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但反之亦然,要把蝴蝶效应的好的作用发挥出来,聪明的教师善于利用这点,利用班级舆论的力量,利用一些核心人物的影响作用,树立好的典型,教师做好导向纠偏的作用,省力而作用非凡。如:教师及时发现班上某人不经意中表现出来的好行为、好的精神品质,要及时表扬鼓励,不但会给予当事者极大的惊喜与成功感,也对周围的人产生联动的促进作用,小学生极易效仿,渴望鼓励,教师为何不率先煸起“小小的一只蝴蝶翅膀”,进而掀起一场“德育教育的风”呢?
当然班主任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表现自己的言行。这样无形之中就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素质的效果。
实践使我们受益颇多,班级管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越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