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教材、学情分析。
  《量一量》选自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中的第二课。“面积单位”的内容给人一种“没有什么可讲”的印象:就三个单位,到底有什么可讲的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理解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据此,教师对教材稍作了处理,定下了主线:活动一,通过比较大小,感受单位统一的必要性,把学习面积单位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活动二,先体验认识三个面积单位中最小的单位“平方厘米”后,让孩子们在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中同时认识“平方米”和“平方分米”。活动三,将所学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从主线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从现实经由几何知识再回到现实的体验过程,既能积累新的数学活动经验,还能深刻体会几何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形成空间观念,丰富空间表象,激发想象力;其次,从横向看,学生测量面积单位“平方厘米”、体验感悟“平方米、平方分米”的过程,既能使这些面积单位直观具体,还能够使整个测量活动充满激情和快乐。同时,要求学生进一步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米和1平方分米的物體的活动过程,是对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在认识面积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在体验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与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基础上,感受各个面积单位的大小,以及物体表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也为学习探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作好铺垫。
  3.在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和抽象概括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充分感受面积单位1厘米2、1分米2和1米2的实际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认识面积单位的基础上,建立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
  师:学校的塑胶跑道建好了(课件出示操场图),以后,学校的很多运动项目的比赛都将在这里举行。因此,经校董会研究,接下来考虑为篮球场也铺上塑胶。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的篮球场(课件演示场地)。那么我们的长方形篮球场面积是多大呢?(课件演示场地面积及问题)。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的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平时喜闻乐见的蓝球运动场走进今天的新知探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探究
  (一)活动一:比一比,感受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1.教师用课件演示:两种方格图表示篮球场面积的方法。
  学生观察思考后,质疑:
  同样是测量篮球场的面积,为什么数据会不一样呢?
  (学情预设:
  生1:因为方格的大小不一样
  生2:因为左边的方格比较大,右边的方格比较小。
  生3:因为……)
  2.进一步追问:如果想让数据变得一样,该怎么办?
  (预设:
  生1:方格的大小要一样
  生2:……
  师:是这样吗?我们试试看)
  课件演示:换成同样大小的方格
  3.梳理后,课件出示:测量时需要统一单位。
  4.揭示课题,板书:量一量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方式测量得到的结果比较,学生感受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在这个过程中,直截了当把学习面积单位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活动二:量一量,体会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一〉认识1平方厘米
  1.师:测量面积时用多大的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呢?
  出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请学生从学具中把它找出来,摸一摸,感觉一下大小。
  (建立表象:“1平方厘米很小”)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大小和它差不多的东西。(举例子)(学生纷纷说)
  集体交流后,让学生拿尺子量边长,汇报结果(通过测量再次体验1平方厘米的“小”)
  3.课件演示介绍: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厘米2
  (板书:边长 面积
  1厘米 1厘米2) 板书后介绍读写法
  4.数学家们是这样规定的:(课件演示,边读)
  请1至2名学生个别说,请小组说,全班说
  (师:好的,1厘米22有多大呢?)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1平方厘米)的样子。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本环节设计意在唤醒学生在刚经历的活动中所有的记忆,对“1平方厘米”的大小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5.动手剪:请学生利用桌上的白纸,剪一个1厘米2的正方形。(学生动手剪)
  6.展示交流:剪完后拿出1厘米2正方形卡纸和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集体交流评价。
  7.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厘米2,学生自由说完后,师课件演示实物图。
  8.质疑:拿1厘米2的正方形纸片测量我们的数学书封面,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课件演示:数学书封面填满方格的过程,得出测量的结果。
  (设计意图:外化活动的趣味性更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1平方厘米时,让孩子们看一看有了直观感受,接着摸一摸再次体验单位大小,摸完以后剪一剪——多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反复体验“1平方厘米”的大小;而在连续有趣的活动形式后,“拿1厘米2的正方形纸片测量我们的数学书封面,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这个活动中需解决的问题,既激发并有效维持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引领学生走向深层次的探究,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二〉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让学生拿刚认识的1厘米2 测量一下一张课桌的面积。
  规定学生只能在8秒内完成测量。
  (预设:学生动手测量,规定时间里都没办法完成,学生感受到“小单位”的不便。)
  师:怎么样?(生:太难了 生:太小了)
  师:如果拿它来测量黑板的面积呢?(不行不行,太小了……)
  那你觉得用多大的正方形来测量课桌桌面比较合适呢?请用手比划比划。
  测量黑板又要用多大的正方形比较合适呢?(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动手比划)
  2.梳理:要测量课桌桌面和黑板的面积,学生们用手比划想象的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大小不一,产生新的学习需要。教师请同学自学课本P43页。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思考:
  (1)还有哪些面积单位?
  (2)书上是怎样描述这些面积单位的?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读完后小组里面互相交流。)
  3.学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引导学生尝试规定1分米2和1米2。
  4.汇报交流:请2—3名同学说面积单位。
  师结合汇报交流,拿实物介绍1分米2、1米2
  课件出示概念,板书补充:1分米2和1米2
  5.找出1分米2和1米2的正方形卡纸,摸一摸,感觉一下它的大小。
  思考:平时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一平方分米?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一平方米?
  6.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师课件出示实物图补充说明。拿平方分米和自己的手掌比对比对,引出:一个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7.由平方米的实例引入教室地面,
  小游戏:1平方米可以站几个人?整个多媒体教室可以站满几个人?
  在板书整理的基础上,梳理小结:今天一起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生:……)
  (师:对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我们怎么用比较合适呢?如果再让你测量一次,你会选择什么面积单位测量课桌的桌面?黑板呢?)
  (设计意图:在对三个面积单位中最小的单位“平方厘米”进行充分的体验后,让孩子们在接下来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中同时认识“平方米”和“平方分米”,感受两个单位的大小,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
  三、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课堂练习:P44 第1题、第2题,请学生打开课本,完成练习。
  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填空。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 ( )。
  (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
  (3)练习本封面的面积约212( )
  (4)单人床的面积约2( )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评价。
  2.P44第2题。
  3.动手量一量:现在,同学们手上都有3种面积单位。请自主选择单位测量下面这些物体一个面的面积。课件出示表格。
  4.(分组测量:1组的同学测量邮票、2组的同学橡皮擦,3、4组的同学测量文件袋,5、6组的同学自主选择一种进行测量。比一比,哪一组同学测得又快又好。)
  结合课件展示,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配音读。
  比比谁的眼睛亮:
  放学回到家,马小哈一家三口围坐在一张1平方分米的方桌上吃午饭,可一不小心,咬到一粒石子,马小哈那颗表面约有1平方米的大门牙,被咯掉了,鲜血直流,马小哈忙掏出1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往医院跑!
  (學情预设:学生笑,
  师:笑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发现了3处错误!
  生2:1平方米的门牙?又不是妖怪
  生3:……)
  师:所以,填写面积单位之前一定要先想一想它有多大。
  2.梳理小结: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一节课。其实啊,面积单位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三个,还有比它们更小,比它们更大的面积单位存在。相信同学们只要平时多观察,多动手实践,多用心思考,一定能越学越好!
  (设计意图:课堂知识贵在求“通”,课后梳理其实就是“串点成线”、站在终点用“立体”的眼光回望起点和过程,它是学生对已学新知的巩固,此时老师的因势利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更深层次的联系。)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石井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我们农村小学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使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各位老师在语文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画面的形象生动化,枯燥的内容直观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体现教学的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形象、简洁、明快,提高了课
期刊
[摘要]创新离不开学习,创新也离不开实践,而创新最基本的要素是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从小培养,从幼儿抓起。否则思维怠惰的习惯一旦养成,想改就很困难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及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个过程。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关键词]独立思考 习惯 能力 培养  抚今追昔,凡杰出人才,其思维皆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之优秀品质。一味汲取别人思想,照搬别人经验,不顾一切的拿来主义,
期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需要教师的赞美,赞美是师爱的表现,是对学生的积极的肯定。教师只有细心地捕捉学生瞬间闪现的火花,才会表达出恰如其分、内涵深刻的赞美之情。  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赞美学生是人文精神在教育
期刊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确保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小学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要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进行。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思想品德 素质教育  一、引言  小学生容易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本身特点的影响,导致以下现状发生:有的
期刊
[摘要]高校校史馆是大学的形象和窗口,讲解员是校史馆的“活名片”。目前,各高校校史馆工作普遍重视收集、布展,轻视讲解及观展后的效果,本文以武汉科技大学校史馆为例,结合学校培养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做好高校校史讲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 校史讲解工作 实践与思考  高校校史馆是大学的形象和窗口,校史馆每年接待大批校内外参观者,已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目前,
期刊
[摘要]《环境监测》是培养环境科学人才的专业课,环境意识教育是通过对环境知识的传播,达到提高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的现状,强调了加强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为培养环境科学优秀的技术人才同时提出了环境意识素质教育重要性。  [关键词]环境监测 环境科学 环境意识 大学生  《环境监测》课程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等相关专业必的主干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讲授大气
期刊
[摘要]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供教育能力。本文在农村幼儿园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实践活动基础上,提出幼儿园以“亲子活动”这一新颖的教育形式为切入点,在亲子、家园的双向互动中,逐步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升家长的教养水平。  [关键词]亲子活动 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
期刊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体会。  一、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特征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
期刊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低年级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工科本科生教学改革的需要,本着本科生培养遵循着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奔创新的思路,从大一开始的实施导师制、大二进行专业课指导、大三注重的实践教学、大四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即完成了培养和学习的任务,也进行实践过程,更重要的循序渐进的为学生进一步提升打好了一个良好和扎实的基础。在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和平台。对于材料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技能环节和增加专业实习的时间,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