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自拍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405567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身边的朋友都喜欢自拍。有一天,我问自己:自拍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容貌,自我欣赏,还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美?分享自拍,是不是意味着过度关注自己,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为什么自拍后总是忍不住对外分享呢?
  空想不一定得出什么结果。我做了一個实验:每天自拍一张自己在真实、自然状态下的照片,并上传到朋友圈。一个月过去后,再回头研究这个问题吧!
  回翻这30天的自拍动态,我有了一些发现。有的照片中,我红光满面,大汗淋漓,这是因为我刚刚进行了一次运动,心情愉快,表情放松。有的照片中,我眼含泪光,大拇指和食指用力地把嘴角向上掰,这是我在提醒自己要控制情绪,振作起来。最近的一次自拍照里,我的眼圈是黑的,眉头紧锁,也许我要适度休息了。一个即将参加中考的女生的日常,一览无余。我认识到,原来自拍是一个人审视自己、修正自己的途径。自拍能够展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能够代替镜子,让人不时回顾过去,或者找到现在的自己。
  我还注意到朋友的评论留言——“今天好美!”“最近是不是累了?休息一下,喝杯蜂蜜水吧!”“你最近发自拍太频繁了吧?”“你怎么有抬头纹?”从各色的评论里,我找到了自己喜欢自拍并分享自拍的原因:第一,我渴望得到别人的支持和鼓励;第二,来自外界的适度关注对一个人来说是必要的。
  其实,在分享自拍的那一刻,已经对他人有了期待:我们在渴望得到关注的同时,也害怕受到伤害。因此,有些容貌姣好的人,不好意思频繁自拍,她会担心人家说她臭美虚荣;有些相貌平平的人,在努力美化自己的同时,语言上多了一点自嘲。我也见过一些人的自拍,因为真实而可爱,他们似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更注重展示自己的内心。这一类人很了不起,而前两类人的想法也很正常。别人的评论也许就像三棱柱,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自拍者的形象。心理学上就有一个说法,一个人往往通过他人来评估、认识自己,但是,过于关注他人的评论,自拍及分享自拍就成为负担了。
  我意识到,不同的人,审美眼光是不同的。我不再躲在夸张的美颜、磨皮、大眼技术下,因为光洁的皮肤和大大的眼睛不是美丽的唯一标准。有人喜欢白皙的肤色,有人喜欢黝黑的肤色;有人喜欢大眼睛的明亮,有人喜欢小眼睛的含蓄。我们不应该因为审美的差异而自我怀疑,每一个人都是和他者有差异的个体,认同人与人的差异才会确立自信。
  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束复色光,一张自拍照可以是自我审视的平面镜,也可以是他人目光的三棱柱。他人不同的评论,恰恰可能让自己了解到,原来自己是这么多元的!而自己一直只看到其中的一面呢!嗯,对于一束光来说,找到合适的角度,找到恰当的介质,变得色彩斑斓,真的是趣味无穷!而这也许就是自拍并分享自拍可以给我带来的快乐吧。
其他文献
这是我写给你的  又一封信,不长,不像从前  我想象的那么长  我想象的,三千公里那么长  (我只居住在尽头的小县城)  我想象的,几百个日子那么长  (我只能生活在一个昼夜里)  窗外是柔软的风  你看,我生来所经历的  最漫长的冬季也已经过去  额尔齐斯河的冰在融化  戈壁褪下辽阔的雪色  此时我似乎能看清一切  虽然我还不愿相信  所以,我厌倦自己  想過一种陌生的生活  我的手能触摸另一只
期刊
裘山山是我一直特别喜爱的作家。喜欢她娓娓道来的叙事,喜欢她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更喜欢她笔下传达出的善良和温暖。  《谁在讲故事》写的是“我”童年的一段往事。跟随父亲从石家庄到四川大山里的一个家属安置点,转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校,老师学生都说当地土话,让“我”感觉自己是外人。看起来要孤单寂寞地适应一段没有朋友的时光。可是还没有两天,这种孤独的状态就被同桌一句“你说话好好听”给打破了。“我”在这个陌生
期刊
北疆的冬天寒冷又漫长,辽阔的雪色覆盖了一整个冬天。直到有一天,额尔齐斯河的冰开始融化,大地上的雾气逐渐消散,一切开始分明,清晰。  在这样的时刻,诗人开始感受到某种无法抵抗的真实。然而,这种真实又让人感觉陌生。“此时我似乎能看清一切/虽然我还不愿相信/所以,我厌倦自己/想过一种陌生的生活……”一种陌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我的手能触摸另一只手/我的脚走在道路上/我的灵魂不再无依无靠”,一种真实可感
期刊
@大家天天刷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姿势正确”。牙刷垂直于牙面,对牙齿冲击很大,正确的方式应当是牙刷与牙龈线呈45度角,手握牙刷上下刷(顺着牙齿生长的方向),这样能有效清洁牙齿、牙缝,避免伤害牙龈。传统的“拉锯”式刷牙,不但清洁效率低,还会造成楔形缺损,导致牙齿更快脱落。赶紧改吧,别再“拉锯”了。  @脾气不好,可能是睡眠少。来自国际睡眠权威杂志《睡眠》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睡眠良好的人更能忍受噪音,生
期刊
千年“旱魇”  那些关于林州的往事,无法不让人耿耿于怀。  晋冀豫三省相接的省界线在河南境内形成了一个接近90°的角,这个角的一条边是漳河的河道,另一条边是太行山的绝壁,两边框住的地方就是林州。  山岭环绕之下,林州以一块小小的盆地接纳了择居于此繁衍生息的人们。  但并非所有的盆地都是膏腴之壤,在这个地方,干旱的印记更为蚀骨铭心。翻开林州县志,这几个字眼总是反复出现:旱!大旱!连旱!凶旱!亢旱! 
期刊
女儿:“写作,让人可以借助文字抒发自己、抚慰自己,更重要的是,记录下生活并且与生活对话。每次和爸爸一起完成一篇同题文章,我心里都对自己不满意。落笔时,种种因素牵制着我继续往下写。我为了那些踌躇不前的文字们哭泣过,但是哭过之后我很高兴。这表明我对自己的文字抱有责任感,眼下落笔有顾忌,不会口出狂言。我仍然敬畏文字,并不曾放下对它们的热爱。它们向我提供了表达的出口,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我和爸爸妈妈的交流,
期刊
1941年,中国横断山深处向来平静的小城丽江突然与国家命运有了关联。当日本人完全封锁了中国的海上通道,并进军缅甸,切断滇缅公路时,丽江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物资往来的重要窗口。  从印度加尔各答和孟买出发的火车把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运抵卡里姆邦,那些紧俏的物品会被飞机拉走,沿惊险的驼峰航线送至丽江,再转运至重庆或昆明。剩下的则交由那些勇敢的马帮,他们会沿着崎岖的茶马古道,越过高山、峡谷、河流,同样来到丽
期刊
时至今日,桂林这座小城依然保持着她不紧不慢的格调。  当中国其他城市的楼房越盖越高的时候,桂林却从不慌张,因为若要以“高度”去评判一座城市,她自有决胜的法宝。  在香港,百米以上的高楼有3000余座,而在桂林2万多平方公里的岩溶盆地中,高达百米的石峰林立在民居之间,难以计数——这是大自然打造的“巨型城市狂想曲”。  有人说,桂林的岩层太脆弱,不能承重,所以桂林才盖不起高楼。但在临桂新城区,照样有一
期刊
我对奶茶有点儿上瘾,隔几天就要来一杯。奇怪的是,明明每次点了同样的口味,喝起来却觉得味道是不同的。  只有偶尔几次,我会觉得好喝——奶茶简直是把我从悲惨无聊的生活中解救出来的天使!那样喝着奶茶,满满的幸福感会从心里溢出来,连空气都是香甜的。但大多数时候,它是我用钱给自己买来的膘肉,里面的配料飘散出一股带着塑料质感的气味。我像一个等着拆礼物的孩子那样下单,又像完成任务一样喝掉它。奶茶给我带来的幸福感
期刊
女儿的内省力似乎超越了她的年龄。经常买一杯奶茶喝,在她看来,是一种瘾,一种自我麻痹,借助短暂的味觉刺激并不能够缓解内心的焦虑。我也有同感。今天,社会似乎进入一个快餐文化的时代,吃饭速食,恋爱速配,学习速成……流行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缺乏积累,难以形成底蕴。每个人都生怕落伍于这个善于制造热点也容易遗忘热点的时代,随波逐浪,不敢停留。在这样的时代,多巴胺也容易快速分解,许多陌生的刺激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