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通风系统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技术

来源 :山东煤炭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9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永明煤矿5202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上隅角瓦斯积聚等现象,通过研究,决定对5202工作面采取“沿空留巷抽排+煤柱孔带抽”联合瓦斯治理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联合瓦斯治理技术后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在0.2%~0.4%之间,解决了上隅角瓦斯治理难度大、瓦斯积聚等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他文献
为了达到增透煤层与强化瓦斯抽采的目的,选用高压液体割裂煤层设备,在煤峪口矿5101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进行了高压液体割裂煤层现场工业试验研究,共计完成了6个循环、总计450 m左右的高压液体割裂煤层工业性试验。经过试验后,5101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抽放孔的瓦斯总流量和瓦斯浓度显著增大。
针对4-2205综放工作面顶板坚硬,不能正常垮落问题,以深孔预裂爆破技术作为顶板弱化技术,增加顶板裂隙发育。研究结果表明:致裂区域煤层顶板垮落规律,且回采期间应力变化平稳,无应力大幅波动;根据回采情况数据统计显示,致裂区域回采率高,回采的煤炭粒度小,整体体积均匀。
为解决井下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治理措施工程量大、钻孔利用率低、覆盖范围小等问题,提出试验实施地面“L”型钻井技术,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同时抽采邻近层卸压瓦斯和本煤层采空区瓦斯,实现瓦斯治理的安全、集成、高效。
为了解决综采工作面的防灭火问题,以古城煤矿18509工作面为研究对象,从矿井实际情况出发,从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个方面对工作面的火灾防治进行了详细设计,采用采空区束管监测、注氮、喷洒阻化剂等手段,有效遏制了综采工作面火灾的发生,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为解决胡底煤矿3#煤层瓦斯压力及瓦斯含量等基础参数缺失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钻孔实测的研究手段,得到如下结论:3#煤层最大瓦斯压力为0.98 MPa;3#煤层吸附常数a=20.79 m3/t,b=1.33 MPa-1;3#煤层的瓦斯含量为4.25 m3/t,属于中等瓦斯含量,应适当提高瓦斯治理强度,保障工作面安全生产。
为降低采面瓦斯涌出给煤炭带来的回采影响,以四老沟矿3-5#煤811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具体瓦斯治理措施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回风顺槽内错20 m位置布置高抽巷,通过抽采采空区瓦斯,可降低采面瓦斯涌出;在采面布置各类安全传感器,实时监测各位置瓦斯情况,可提升采面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现场应用后采面瓦斯浓度均未出现超限情况,瓦斯治理效果显著。
针对阜生煤矿1103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浓度高达130 mg/m3,能见度不足15 m,传统喷雾降尘效果差等技术难题,提出了泡沫复合除尘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用泡沫复合除尘技术后,工作面回采期间全尘浓度控制在35 mg/m3以下,呼吸性粉尘浓度控制在54 mg/m3以下,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精准测定神达金山矿13101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区域,试验应用进、回风两侧采空区内O2含量变化对其进行划分,得出工作面进风侧处散热带为0~30.4 m,氧化带为30.4~72 m,窒息带为72 m以里;回风侧处散热带为0~14.4 m,氧化带为14.4~36.8 m,窒息带为36.8 m以里;当13101工作面月推进速度大于12.89 m时,采空区无自然发火危险;当工作面月推进速度小于12.89 m时,采空区将有自然发火危险。
为了研究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及标志性气体,本文利用煤自然发火气体产物模拟试验装置,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应以CO作为指标性气体,并辅以C2H4、C3H8和C2H2来分析煤的自然发火特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防灭火措施。
针对柴里选煤厂人工灰分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无源在线检测灰仪技术指标及结构组成。HC-3500型(无源)灰分仪在柴里选煤厂精煤灰分在线检测中的应用表明:灰分仪能满足煤样灰分检测的要求,优于人工采制化检测,对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