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管窥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H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城市之中,水资源缺失、雨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都已经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为解决城市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海绵城市理论来指导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前城市的生态现状.对此,本文就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城市规范;环保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进一步地加快,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当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相关学者提出了海绵城市理论,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城市规划之中,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城市中的污染问题,因此对于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1.1 海绵城市理念
  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实质上就是构建一个高效的雨水开发系统,通过对于多种技术的采用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良性循环,使得城市中的雨水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提高城市对于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以及排放能力,从而使得城市的“海绵”功能能够得以维持。在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之中,对于径流雨水的处理往往都是通过管渠、泵站等设施,通过对于这些设施的利用,虽然能够实现对于雨水的快速排除,但是一旦降雨量过大时,市政雨水管网和排涝设施的压力就非常之大,而且在降雨的初期,地面的许多污染物都会随着雨水排入河流,会对河流的水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将这些雨水排入河流之中,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这些水资源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就是致力于建立起高效的雨水控制系统,海绵城市更加注重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所以通过海绵城市理论能够实现雨水的可持续排放,更好地对雨水加以利用。
  1.2 海绵城市建设途径
  要有效地建立起海绵城市,主要的途径就是对于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加以有效的保护,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加以修复,而且在今后对于城市进行开发时充分考虑对于环境的影响,要想有效地建立起海绵城市,主要就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于当前存在于城市之中的河网水系、湿地及绿地等雨水滞纳区必须要进行有效的保护,通过保护这些地方的水资源来使得城市的水环境不再进一步受到破坏,而对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要积极地采取措施对其加以恢复,以此来提高城市滞纳雨水的能力,使得雨水资源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所用;其次,还可以采取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技术措施,使得雨水能够得到积存、渗透和净化,而且也不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2、基于海绵城市的现代城市规划途径
  2.1 保护和修复天然海绵体
  要想在城市规划之中更好地对海绵城市理论加以应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于城市之中天然的海绵体加以修复,通过这些天然的海绵体来对城市的水环境加以调节,比如说城市周边的湖泊、湿地等,都是属于天然的海绵体,这些海绵体对于建设海绵城市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天然海绵体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开展城市规划的过程之中,可以将天然海绵体划入限建区和禁建区的范围之内,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天然海绵体加以保护,使得这些天然海绵体能够保持较好的调洪能力以及海绵吞吐能力。其次还需要对于自然生态加以修复,通过生态砌岸和水植物培育等方式来使得绿色生态系统得以修复,从而对于城市天然的海绵体加以修复,最后还可以通过对于生态走廊的建设,建设有利于海绵城市发展的生态走廊,从而使得天然海绵体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修复。
  2.2 通过人工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
  并不是在所有的城市之中天然海绵体都十分丰富,对于一些缺乏天然海绵体的城市,要想有效地构建起海绵城市,还可以通过人工建设和改造的手段来创造出一些生态海绵体,在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过程之中,应该将人工生态海绵体的建设纳入规划之中,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城市蓄洪排涝和汇聚雨水的能力。比如说可以建设人工园林或者绿地,通过人工绿地园林的建设,来使得城市中的污染能够得到一定的处理,其次也可以对于城市的水系统加以构建和改造,通过建立起大型的水网生态系统来使得自然水体能够实现有效的自我调节。此外,还可以在开展城市规划的时候对于传统的工业区建设模式和居民区建设模式加以转变,把传统的集中式绿地转换为规模小并且较为分散的下沉式绿地,这样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消纳径流雨水的效果。最后还可以对于城市园林绿地加以有效的改造,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对于设计加以改进,从而提高绿地生态效益,最终促进城市整体的水循环。
  2.3 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
  除了对于城市之中的天然海绵体加以保护和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之外,还可以通过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的方式来促进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而且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还有着更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仿生人工海绵体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来设计相应的仿生人工海绵体,也可以在城市道路或者广场等公共区域有效地收集雨水,通过对于市政水循环系统的充分利用来对雨水资源加以收集,從而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总而言之,通过对于仿生人工海绵体的建设也能够有效的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结语:
  总之,当前城市之中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所以必须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有效的应用海绵城市理论,从而对当前城市中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的问题加以有效的解决,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淑秋,韩志刚.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367-368.
  [2]仝贺,王建龙,车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04):108-109.
  [3]杨彬,董春常.探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6):430-43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公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国家对于农村公路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如何合理的开发农村公路,一直以来都是技术人员关心的问题。开发农村公路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需要高超技术,还需要一定量的人才,但是每年国家对于公路建设的投资是非常有限度的,所以本文将对如何控制农村公路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农村公路;工程造价;策略  随着我国不断的改
期刊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老百姓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低碳型经济这一理念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被广泛地融入到各个角落。与此同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引入低碳理念,可以在保证建设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实现节能环保以及再循环的作用,因此,将低碳理念运用到园林景观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低碳理念;园林景观;运用  引言:  现如今,由于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生产规模的不断
期刊
【摘要】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受土类、初始状态、饱和度以及所受的应力历史等因素有关。对于天津地区来讲: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土体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绝大多数属正常固结土。因此,土类和土体的初始状态是影响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抗剪强度指标;物性;关系  一、前言  在工程勘察设计中,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是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科学、准确地确定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关系到工程设计质量和工程运行安全。
期刊
【摘要】电子信息在经过长时期的快速发展之后,就会形成地理信息系统,这种电子系统的形成与相关科学的日益增长之间是有着相互适应的关系,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球上所存在的具有空间方位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与总结。该系统目前在地质矿产的勘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就将以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矿产勘查过程中所进行的应用进行总结与论述。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矿产勘查;应用  一
期刊
用笔的质量是中国画的第一要素。山水花鸟皆然。它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观和核心概念。  一般认为用笔似乎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认为是状物和表现画面内容的手段,但它除了有应物象形的功能,还要达意、畅神,表现心象和意境。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完善的用笔基础上。否则,用笔无法,一切将无从谈起,这就是中国画。它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家理论和太极学说古老的“易”理成就了“一画论”的审美理念。无论中国画有多大的含量全都
期刊
【摘要】水是人类的生命的起源,临水而居是人类早期的居住形式,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发展,滨水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近年来滨水酒店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就滨水酒店的现状,分析我国滨水酒店的客观环境,浅析建造可持续发展滨水酒店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浅析可持续发展滨水酒店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滨水酒店;可持续发展;现状;发展  自古以来水就是生命的自然聚居地,同时也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人类自
期刊
近日,从北京市规划委获悉,今年,本市71个棚改项目将全力推进,多个项目将同时推进拆迁,学校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将和棚改安置房同步建设,尽早解决市民的居住困难问题。  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北京市远郊区及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任务列入计划的共有71个项目。截至目前,已经有多个棚改项目取得控规相关审批文件。  棚改计划不仅仅惠及城六区的居民,远郊区
期刊
6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美国亚裔房地产协会主办,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常州市人民政府、平安银行、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协办,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在常州举办。  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是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而设立的一项品牌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八届。本届论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新五年、新格局”为主
期刊
6月27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中国城市复兴研究院筹办的“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在北京丽亭华苑酒店成功举办。  此次研讨会由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主持,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苗乐如、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周久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为了改善城市面貌,我国也加快了对旧城的改造,而旧城改造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会对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城市生活中最为主要的三个主体,即政府、企业和市民,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将这种影响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各自的主体对应于相应的社会人群,当社会群体受到对应主体的影响之后,他们会在城市的某一空间范围内发生聚集,这样,不同的群体会聚集在不同的地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