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an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为了改善城市面貌,我国也加快了对旧城的改造,而旧城改造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会对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城市生活中最为主要的三个主体,即政府、企业和市民,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将这种影响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各自的主体对应于相应的社会人群,当社会群体受到对应主体的影响之后,他们会在城市的某一空间范围内发生聚集,这样,不同的群体会聚集在不同的地区,进而促成了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局面。本文通过以武汉市为例,剖析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不同主体影响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所产生的结果,进而揭示出政府、企业和市民参与其中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旧城改造;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武汉
  城市的发展主要通过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对新区的开发,另一方面是对旧城的改造。国外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旧城改造不当引发了许多问题,比如贫困、社会阶层的分化加重、城区出现空心化等等,这种情况也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具有特殊的国情,我国在旧城改造方面有区别于国外的背景和成因。我国现阶段所进行的旧城改造,对于城市的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空间分异产生了深远影响。
  1、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许多城市开始大刀阔斧地对旧城进行改造。在城市的建设中,通过旧城的改造可以对城市重新进行规划,从而使城市的各个区域趋于平衡,功能不断得到完善。随着旧城改造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其中尤其涉及到居民住房的搬迁、企业的转移以及就业条件的改变等等,直接对市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些年来,我国通过对土地利用、房地产等方面实施了许多政策,以及拓展了投资渠道,使我國的旧城改造重新获得了动力,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但是,旧城改造毕竟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如设施建设、维护环境、人口安置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城市发展机制还存有一些漏洞,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此种情形之下,政府、企业和市民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改变了城市内部结构的原有的状态,从而衍生出了许多社会问题,使居民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造成了社会的极化和空间分异。虽然我国的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旧城改造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疑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社会空间分异。
  2、理论分析
  与国外相比,我国所进行的旧城改造在动因、达到的目标、采用的方式方法上均有很大不同。目前,我国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进行的大规模旧城改造,是为了实现三个目标:一是为了契合政府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的决议;二是有效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三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宜居条件和环境。所以,旧城改造关系到与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息息相关的三个主体之间的利益,这三个主体分别是政府、企业和市民。
  2.1政府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政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对城市中诸如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二是关于土地利用的一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其中,公共物品供给,不仅可以引起城市的聚集效应,使越来越多的居民和企业向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到位的地区聚集,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聚集效应的区域分布,这是因为市民选址首先考虑的要素便是公共物品的布局。我国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实施,使城市政府可以重新对土地进行配置,从而促进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改变。政府管理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方法便是规划,而想要使城市规划合理可行,就离不开对旧城的改造。
  2.2企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企业在城市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直接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没有企业作为支撑,城市的空间结构难以维持下去。企业通过多个方面来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比如对城市的财政贡献、生产经营地址的选择、提供就业岗位等等。其中企业选择生产经营地址的过程,便起到了重构城市空间的作用。
  2.3市民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作为城市中最小的活动主体,市民更为灵活自由,他们或依赖自身的能力或依赖社区来加入到城市的管理当中。从理论上分析,不管是市民的个人偏好,还是由市民组成一定的群体,均可以影响到城市的空间结构。一般来说,单个的活动主体所产生的影响极为有限,并且他们也不会意识到这种作用。可是一旦有相当数量的活动主体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导致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比如城市中大大小小的社区,由于具有不同的社会特性,便造成了城市社会空间的分异形成。
  3、旧城改造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
  3.1旧城改造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布
  为了充分掌握城市中不同群体的具体分布情况,选取武汉市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对武汉市不同群体的分布情形进行分析,从最终的分析结果可以不难发现,不同的群体之间的空间聚集趋势十分明显。其中,老城区主要聚集的是私企业主和个体市民,新城区聚集的是办事人员,城郊结合区聚集的为相关服务人员,远城区聚集的则是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当旧城改造之后,通过相关数据的整理可以发现,从各个城区迁出的人员主要汇集到了新城区,同时也有一部分流向了老城区。由此可见,旧城改造可以严重影响人口的空间分布。
  3.2旧城改造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
  在旧城改造中,通过研究武汉市不同主体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作用力大小,可以发现:政府在塑造城市社会空间方面居于重要地位,除去农业人口聚集区,其可以对其他任何聚集区带来显著性的影响。此外,企业和市民相比于政府,对于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影响要小的多,但是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具体来看,由于办事人员聚集区大多处于老城区中的繁华路段,这是政府着力要进行旧城改造的地区,所以政府对于办事人员聚集区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一般而言,政府不希望形成这样的聚集区,但是生存于该聚集区的人群大多具有一定的财富积累,所以即便旧城改造波及到这类人群,他们也会利用自己的经济财富得以继续留在中心地区。
  结语: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社会空间的相关研究,并不断深入探讨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本文从旧城改造的角度出发,不仅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而且以武汉市为例,以实证验证了这些影响,最终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杨云燕,田艳平,易成栋.大城市的内部迁移与城市空间动态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人口研究,2004,(02):47-51.
  [2]郑远.旧城改造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9):116-117.
  [3]赵红梅.旧改拆迁亟需立法变革[J].中国房地产业.2014.5-6
其他文献
【摘要】绿化工程不仅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对促进生态发展也有很大作用。但是为了让园林工程拥有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必须对成本进行准确、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绿化工程;成本控制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群众对现代建筑质量有了更多的要求,这也是建筑功能日益全面化、智能化的原因,同时其配套设计也越来越广泛。很多有关城市居住工程的技术、材料、管理与工艺都得到了改善,同时也让外部环境对园林绿
期刊
【摘要】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公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国家对于农村公路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如何合理的开发农村公路,一直以来都是技术人员关心的问题。开发农村公路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需要高超技术,还需要一定量的人才,但是每年国家对于公路建设的投资是非常有限度的,所以本文将对如何控制农村公路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农村公路;工程造价;策略  随着我国不断的改
期刊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老百姓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低碳型经济这一理念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被广泛地融入到各个角落。与此同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引入低碳理念,可以在保证建设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实现节能环保以及再循环的作用,因此,将低碳理念运用到园林景观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低碳理念;园林景观;运用  引言:  现如今,由于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生产规模的不断
期刊
【摘要】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受土类、初始状态、饱和度以及所受的应力历史等因素有关。对于天津地区来讲: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土体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绝大多数属正常固结土。因此,土类和土体的初始状态是影响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抗剪强度指标;物性;关系  一、前言  在工程勘察设计中,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是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科学、准确地确定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关系到工程设计质量和工程运行安全。
期刊
【摘要】电子信息在经过长时期的快速发展之后,就会形成地理信息系统,这种电子系统的形成与相关科学的日益增长之间是有着相互适应的关系,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球上所存在的具有空间方位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与总结。该系统目前在地质矿产的勘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就将以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矿产勘查过程中所进行的应用进行总结与论述。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矿产勘查;应用  一
期刊
用笔的质量是中国画的第一要素。山水花鸟皆然。它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观和核心概念。  一般认为用笔似乎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认为是状物和表现画面内容的手段,但它除了有应物象形的功能,还要达意、畅神,表现心象和意境。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完善的用笔基础上。否则,用笔无法,一切将无从谈起,这就是中国画。它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家理论和太极学说古老的“易”理成就了“一画论”的审美理念。无论中国画有多大的含量全都
期刊
【摘要】水是人类的生命的起源,临水而居是人类早期的居住形式,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发展,滨水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近年来滨水酒店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就滨水酒店的现状,分析我国滨水酒店的客观环境,浅析建造可持续发展滨水酒店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浅析可持续发展滨水酒店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滨水酒店;可持续发展;现状;发展  自古以来水就是生命的自然聚居地,同时也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人类自
期刊
近日,从北京市规划委获悉,今年,本市71个棚改项目将全力推进,多个项目将同时推进拆迁,学校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将和棚改安置房同步建设,尽早解决市民的居住困难问题。  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北京市远郊区及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任务列入计划的共有71个项目。截至目前,已经有多个棚改项目取得控规相关审批文件。  棚改计划不仅仅惠及城六区的居民,远郊区
期刊
6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美国亚裔房地产协会主办,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常州市人民政府、平安银行、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协办,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在常州举办。  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是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而设立的一项品牌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八届。本届论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新五年、新格局”为主
期刊
6月27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中国城市复兴研究院筹办的“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在北京丽亭华苑酒店成功举办。  此次研讨会由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主持,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苗乐如、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周久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