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微血管病变,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2)是与血管发生密切相关的新蛋白,槲皮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但其对DR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槲皮索脂质体对视网膜组织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清洁级雄性成年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个组,其中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他60只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槲皮索分为50 mg/(kg·d)(低剂量)、150 mg/(kg·d)(中剂量)和250 mg/(kg·d)(高剂量),并用脂质体包裹,分别对模型鼠进行灌胃3 ~5 ml共12周,其他模型鼠分别用生理盐水和羟苯磺酸钙混悬液灌胃作为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给药12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并分离视网膜,用ELISA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Ang-2的吸光度(A450)值,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视网膜中Tie2 mRNA的A值(Tie2 mRNA/GAPDH mRNA).结果 ELISA检测表明,槲皮素中剂量组、高剂量组Ang-2的A450值分别为0.796±0.057和0.842±0.043,较生理盐水组的1.012±0.046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95、2.698,P<0.05).RT-PCR检测表明,槲皮素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Tie2 mRNA在视网膜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712±0.092和0.821±0.087,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1.182±0.0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497、2.852,P<0.05).Ang-2蛋白及Tie2 mRNA表达量的下降均以中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 槲皮素脂质体对视网膜中Ang-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可对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微循环异常有改善作用。
槲皮素脂质体对视网膜组织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摘 要】
: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微血管病变,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2)是与血管发生密切相关的新蛋白,槲皮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但其对DR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槲皮索脂质体对视网膜组织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清洁级雄性成年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个组,其中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他60只大
【机 构】
:
266042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66042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66042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66042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出 处】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2年30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背景 老视是影响中老年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氧化损伤有关.SS31是线粒体靶向的抗氧化剂,研究其对L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对老视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SS31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人L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FBS)的DMEM低糖培养液对人LECs细胞株HLEB-3进行培
以机械混合的Ru-Zn+HZSM-5为催化剂,在釜式反应器中对苯选择加氢与环己烯水合反应集成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引入HZSM-5后苯转化率大大增加,环己烯选择性下降,分析认为是氢溢流
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研究了Ru-Zn/ZrO2催化剂上苯的部分加氢反应.在还原阶段于水相中引入Zn2+可使部分Zn以原子态进入Ru基催化剂.理论计算表明,Zn原子在Ru基催化剂中的存在
与蛋鸡阶梯式笼养模式相比,蛋鸡层叠式笼养模式具有提高土地、鸡舍利用率及生产效率等优点,结合自动化环境控制设备的使用,该养殖模式对鸡舍内环境有良好的调控作用。本研究
针对土的力学行为的不确定性和无规则性,运用分形理论对其颗粒级配、分选性、孔隙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与分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种用一种参数求得多种土力学参数的
利用压缩映射的非线性二择一性质,得到了Banach空间中压缩映射的若干新不动点定理,从而推广了著名的压缩映射Altman定理、Roth定理和Petryshyn定理.
背景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是多种细胞参与的损伤修复过程,目前临床尚无常规应用于防治aPVR的药物。壳聚糖是一种新型的缓释给药载体,载药量大,药物作用时间长,成为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