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文交流,打造中国—东盟关系新支柱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810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合作是中国—东盟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也是双方人文交流的重要形式。随着“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想的提出,特别是在2016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之后,中国—东盟政治对话、经贸关系之外的新支柱——拓展和加深双方的人文交流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双方来说,新支柱的打造意在夯实双方对话与合作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土壤,深刻影响着双方政治对话、经济贸易与安全合作。但我们也看到,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人文交流始终是中国与东盟对话与合作关系的薄弱环节。
  机制创新,搭建人文交流平台
  21世纪以来,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与往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双方人文交流机制创新成果丰硕,人员往来规模也不断扩大。
  其中,人文交流机制的不断创新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关系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为标志,人文交流在2005年开始成为中国和东盟重点合作的领域。此后,中国—东盟陆续构建起以文化产业合作、教育交流与合作、青少年交流与国际旅游合作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文交流与往来机制。以文化交流为例,中国—东盟共同制定了《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并以2014年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活动为契机致力于共同推进人文交流与合作关系。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双方人文合作的优先领域。此外,中国将继续支持中国—东盟中心、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基金等平台建设,促进文教、青年、智库、媒体等领域交流。在实践中,“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青年事务部长会议”等创新性机制则对双方人文交流发挥了极为有益的影响。
  在双方人文创新性机制的推动下,中国—东盟人员往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和东盟互访人次由2016年的3000多万增至2017年的近5000万,再创新高。在双方人员往来中,青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2009年10月,中国和东盟启动“双10万留学生计划”,希望到2020年双方互派留学生人数均实现10万人以上。2016年,中国与东盟双向留学生总数实际上已超过20万人。显然,这增进了相互了解,进一步夯实了双方关系的民意基础,也犹如李克强总理所言,“人文合作蓬勃发展,已成为双方关系中继政治安全和经贸合作之外的第三支柱”。
  人员往来:不对称与小摩擦
  中国—东盟人员往来规模不断扩大,但双方在人员往来上呈现出明显不对称的态势,中国赴东南亚国家的人次要远远超过东盟成员国来华人次。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赴东盟国家人次增速非常明显,而东盟国家来华人次却基本停滞不前。
  东盟国家来华人次增长缓慢除了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有关,还必须考察一个重要因素,与中国相比,欧美、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的吸引力要更大。众所周知,扩大人文交流与往来规模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彼此有吸引力的基础之上,而对彼此信任与认知则是产生吸引力的关键。无疑这需要中国高度重视形塑好在东南亚国际形象和增强在地区事务中的积极影响力。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有序疏导,中国与东盟跨国人员的大规模流动还引致了双方文化的一些摩擦。近年来,特别是中国跨国人员大规模流向东南亚地区,结果引致了东南亚部分国家民众的不满情绪。这种不满情绪的产生有着多种因素,既有当地民族接纳度不足及东南亚部分国家政客的炒作、党争的聚焦,也有来自西方媒体与非政府组织(NGO)的渲染,当然还有中国部分人员的不文明行为及其中包含的文化差异。民心相通是中国一东盟关系的土壤,因此民意上对华及对中国人员的负面情绪应该得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政府充分的重视,而积极应对的态度与有序的疏导举措则成为必需。
  激发市场活力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发展迅速,但双方目前人文往来的动力大多来自顶层设计与政府层面,源自制度创新的推动,而双方人文往来的底层动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顶层设计与下层推动不仅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目前,我们在持续完善双方人文交流机制和加强创新的同时,也应该深挖市场内在的动力,以双方经贸与投资关系的升级发展拉动更多人员往来,以市场的需要拉动双方教育往来规模的扩大及提升人文交流的有效针对性。例如,近期在中国广西民族大学成功举办的中国—老挝高等教育合作论坛上,有学者建议高校与政府、企业应该“拼船出海”,共同到东南亚,在满足当地切实需求的基础上开办技能培训班、高职院校乃至高等院校。
  发挥中资企业在东南亚地区的垂范作用
  从目前的情况看,中资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经验不足,竞争意识不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未能充分评估投资风险。不仅如此,中资企业社会意识不强,承担社会责任不足。因而,部分中资企业并未能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功能,融入当地,及展现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而难以充当率先垂范的角色。
  以往我们关注更多的是,中资企业在改善企业形象方面的努力有益于降低投资风险。但实际上,中资企业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形象的直接展现。因而,中资企业需要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反哺当地民众,以及使民众在中国投资增长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受益。
  改善留学生培养制度
  目前,中国高校在留学生培养和校友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制度缺陷,主要表现为,一是大部分接收东南亚或其他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均设置了专门的国际学院或国际综合教育学院,这些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中国学生的面太窄;二是大部分高校均设有留学生公寓,这使留学生在生活层面也少有接触本地学生;三是国内高校重视“引进来”和培养的过程,但对留学生未来的去向及接下来的持续性联络、联谊则不够重视,难以使这些留学生有一个持续性的身份意识和对华亲近感。笔者认为,应当改革与完善中国高校留学生管理制度,促进留学生与本地学生的交流、磨合;持续跟进留学生回国后的情况,加强校友联谊和增强来华留学生的身份意识。通过这些,实现更多东南亚青年人认识中国、尊重中国。
  现今留学生来华受教育以高等教育为主。但实际上,东南亚国家,特别是中南半岛几个国家,他们需要的不仅是高等教育,而且还包括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因此,我们不妨鼓励与支持更多东南亚留学生来华接受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及欢迎中国优质职业与技能培训市场企业到东南亚国家设立海外培訓中心。
  人文交流与往来是一项涉及中国—东盟关系长远健康发展与“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议题。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是双方致力于打造的新支柱,在本质上属于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因而,在这一进程中,技能的培训、知识的学习等内容之外,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民众在交流和磨合中认识彼此、尊重彼此更为重要。在某种意义上,相比前者,后者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实现质量提升的关键及夯实双方关系可持续发展社会土壤的根本。
其他文献
历经900余天的精心筹备,南宁园博园已进入开园倒计时阶段,2018年冬季将向世界展露“芳颜”!日前,第十二届园博会筹办指挥部发布主题曲《世界知道》以及吉祥物宣传片,向世界发出“冬季到南宁看园博”的诚挚邀请。据了解,本次发布的吉祥物宣传片名为《园博之旅》,时长2分50秒,重点刻画了本届园博会吉祥物“友仔”“友女”活泼、可爱的形象。宣传片通过园林建筑三维动漫,充分展示本届园博会特色亮点,吊足了广大市民
期刊
2018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这15年间,中国与东盟关系从发展期走向了成熟期,成为区域内最具活力、最富内涵的伙伴关系,并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东亚合作的风向标和试验田。在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中国—东盟合作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不仅惠及中国与东盟,而且惠及整个亚洲,并将成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
期刊
2018年的5月,注定要载入马来西亚国家发展的史册。  5月10日,赢得大选的马哈蒂尔身着马来传统服装,在最高元首穆罕默德五世的见证下完成宣誓,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年长的政府首脑,也实现了马来西亚60多年来的首次政权更迭。5月16日上午,“反对党”领袖、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安瓦尔获最高元首特赦提前出狱,开启了自己重回权力中心之路;而就在同一天晚上,马来西亚警方在马来西亚前总理纳吉布家中展开了“马拉松式”
期刊
在电影正式开场前,电影预告片播放之后,大屏幕突然一闪,一曲有泰国国王视频的颂圣歌响起,随即全体观众都起立致敬……这是在泰国电影院经常可以见到的场景。  与之相应地,具有极强泰式风格的泰国电影也是如此独树一帜。近年来,当日本电影、韩国电影、中国电影等先后代表亚洲电影在世界电影舞台闪耀光芒时,经历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泰国电影也在融合了自身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以及西方现代元素等背景下,重
期刊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下,中国和老挝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丰碩成果,其中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合作。老挝中央银行行长宋袍·派西说,金融领域已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一个亮点。目前,中国是老挝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国、第一大援助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而2018年2月2~3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老—中合作论坛,更是在中老经济走廊建设的平行议题下,让两国把金融之手握得更紧。此次论坛通过探
期刊
编者按: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15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每一届东博会,总有许多感人的故事、精彩的瞬间和美好的记忆。2018年2月2日,东博会秘书处正式启动了第15届东博会系列重要活动之“博·爱——我与东博会的故事”征文活动。本期“我与东博会的故事”,我们就从一位记者、一位老师的分享开始。  与东博会结缘,我有三个“没想到”。  我第一次知道东博会是在2008年。那一年我刚上大学,听说东
期刊
过去,很多生活在东盟国家的人民,大多是通过好莱坞,或是中国香港地区和本土导演的镜头来了解中国的。但在21世纪初,全球文化市场已经不再呈现好莱坞一家独大的格局。  对于如今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在越来越多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国而言,讲好“中国故事”,增进与世界的相互了解,为东盟国家民众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户,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社会
期刊
据谷歌(印尼)最新发布的《2017年印尼风险投资展望》报告称,过去5年内,印尼初创企业数量增长了60倍,其中仅2017年前8个月,印尼初创企业投资总额就达到了30亿美元。  经过几年的疯长,如今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尼的初创企业正呈现出一派方兴未艾的景象。与此同时,印尼政府也在顺势大力培育电商、科技、食品等领域的初创企业,并希望以此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在此背景下,包括美团点评、京东、阿里巴巴等在内的中资
期刊
2018年1月26日,第37届东盟旅游论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泰国清迈举行。东盟国家旅游部长或代表、东盟副秘书长及相关国际地区组织负责人、旅游业界和媒体代表等出席。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应邀参加。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部长威拉萨克在闭幕式致辞中感谢各界对泰国举办此次论坛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出席论坛的各方嘉宾在论坛期间围绕“东盟——持续互联、无限繁荣”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溝通交流,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农历新年里,多档贺岁电影成为中国观众热议的话题。3月4日,第90届奥斯卡颁奖礼又引爆了全球影迷的关注。而对于马来西亚的观众而言,3月还有一部电影的上映也十分让人期待,那就是根据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的自传创作的电影《李宗伟》(《原名《败者为王》)。随着3月15日该片在全球公映,其在中国国内上映的时间也指日可待。  该片计划在中国亮相,让人不禁想起2017年以黑马姿态在中国市场斩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