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潮声共月明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cang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一届的中国艺术节是国家文化艺术的节日,它不仅是对全国艺术发展的高规格检阅,也是中国舞台艺术最具影响的盛会。5月中下旬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不仅包含舞台艺术及美术、书法、摄影展,举办文华奖和群星奖的展演,还有演艺及文创博览会及惠民演出。这其中音乐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艺术元素,在舞台上,不仅有中国交响乐团《浦东交响》、香港寰宇交响乐团《弦乐四季夜》那样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章,也有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那样将器乐演奏与舞台表演深度融合的跨界出新,歌剧、音乐剧、舞剧、芭蕾舞剧无不以音乐为突破口,去带动整体节奏的推陈出新。“戏是车,曲是辙”,戏曲舞台更是如此,张曼君执导的宁夏秦腔剧院《王贵与李香香》,于舞台之上设置了60人的伴唱歌队,不仅极大丰富了秦腔的音乐层次也增添了舞台的仪式感;同样是张曼君导演的国家京剧院《红军故事》,外请了国家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伴奏,令三个短小的故事在音乐上不失饱满。
  沈阳的戏曲艺术曾经多次登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尤其是2010年在广东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沈阳评剧院《我那呼兰河》惊艳羊城,一举获得“文华大奖”,冯玉萍获文华表演奖,黄伟英获文华编剧奖,查明哲获文华导演奖,徐占海获文华作曲奖,陈锦生、陈忠获文华唱腔设计奖。三年后在山东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沈阳京剧院《将军道》获得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优秀剧目奖, 常东获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但自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之后,伴随着标准和评奖制度的改革,一方面是获奖指数大幅压缩,同时主题性创作比重日趋增加,中国艺术节的办会方式和评奖体系都进行了全面升级,这在本届艺术节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文华奖参评剧目中,虽然资深戏曲艺术家徐培成执导的两台剧目位列其中,然而沈阳艺术表演团体并未参加。但是,兄弟省市戏曲院团的精彩演绎不仅令人看到了振兴戏曲的最新成果,也为辽沈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戏曲舞台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不仅剧种多题材也很丰富,既有京剧《钦差林则徐》《奇女无容》、昆剧《浣纱女传奇》《顾炎武》、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等古装戏,有苏剧《国鼎魂》、白剧《数西调》、闽台地方戏《阿搭嫂》等近现代题材,也有京剧《红军故事》《北平无战事》《杨靖宇》、秦腔《王贵与李香香》、上党梆子《太行娘亲》、豫剧《戈壁母亲》等红色题材,还有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等富于生活情趣的现代戏。本届艺术节充分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努力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因而以沪剧《敦煌女儿》、豫剧《重渡沟》、河北梆子《李保国》、黔剧《天渠》、黄梅戏《邓稼先》、秦腔《民乐情》等剧目为代表,将真人真事搬上舞台的现实题材戏曲创作成为了一条引人注目的线索。真实生活的舞台演绎,是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的生发点,这些剧目首先给人的突出感受就是“实”,并由此与现实产生深度的关联。40余年如一日刻苦研究,并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樊锦诗,2018年末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曾任栾川县旅游工作会副主任的马海明,为洛阳市栾川县熊耳山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山区治理专家李保国教授更是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还有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邓稼先、甘肃省原政协副主席韩正卿,都是从现实走上舞台的英模人物。而舞台上的故事也大多是从生活中挖掘整理而来。按照这个思路,各个地区的英模人物不仅是政治上的崇高荣誉和社会的精神财富,同时也艺术创作的珍贵资源,不仅媒体会争先恐后地宣传报道,编剧等主创也会随之蜂拥而至。具体到辽沈地区,话剧舞台成功演绎的《郭明义》,也依然有戏曲舞台再发掘的空间。
  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发展,现实主义理念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这最为鲜明地体现在沈阳评剧的发展历程中。一方面有高擎现实主义大旗的辽宁人艺这个强大的资源库,另一方面杨晓彦、冯玉萍等主创在中央戏剧学院接受过系统的斯式戏剧理论熏陶,同时多次与话剧导演及主创的成功合作,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现代戏探索之路。评剧《小女婿》是有辽宁人艺安波、潘崮等艺术家的心血;评剧《风流寡妇》有洛汀、刘家荣的艺术追求;评剧《我那呼兰河》更未离开坚守现实主义戏剧理念的查明哲及其團队。此外,编剧李宝群、舞美设计王纪厚,也经常出现在主创阵容之中。毫无疑问,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与歌剧的音乐精髓推进了沈阳现代戏的发展。但作为以普通话对白的地方戏剧种,同时需要极力避免成为“话剧+唱”的案例。这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戏曲的唱念做打,另一方面要强化“韩花筱”三大流派的传承,同时戏曲音乐的个性化特征也需要彰显与弘扬。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现实题材的戏曲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主义理念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为深入地贯穿了现代戏曲的深层。甚至可以说,现实题材的戏曲创作已经成为了现实主义戏剧的一个全新成长空间。可以认为,创作选题集中于真实英模,表现语言突出戏曲化特色,创作理念以现实主义为根基,是艺术节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的突出印象。戏曲是角儿的艺术,现实主义戏剧同样强调典型人物的塑造,而现实题材讴歌英模的剧目中,主题的艺术形象则最为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特征。豫剧《重渡沟》中,由贾文龙饰演的的马海明就是这样一个生动、鲜活、立体的典型形象。他以唱念做打作为戏曲的表现方式,内心深处又有着深度的动因。相对而言,这是一个比较令人信服的艺术形象,他兜里揣着快板,手里端着的照相机,风趣油滑却很文艺,村民称他为“马大煽”。多年前他领着村民种烟叶严重亏损,他要给乡亲们一个交代,也要给自己一个交代。而关于做事与位置和关于金钱的内心阐述又极富哲理。要位置是为了做事情,没有位置做不成;要了位置做不了事情,要了位置也没用。有钱能使磨推鬼,缺了资金成不了事;但共产党员为人民,绝不能出卖灵魂给金钱。这些深埋在情节之中的哲理既予人启迪,又合理熨帖,增加了行为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漫天大雪中富有悲剧意味的情节,不仅展现了他全面的身手,更是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态度,发人深省、感人至深。
  新的舞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本届艺术节比较突出的特征之一,尤其是东道主上海的剧目几乎每一个都有所突破,比如《最后一头战象》舞台上3米多高的巨型偶,比如话剧《追梦云天》中即时影像的运用,再比如沪剧《敦煌女儿》舞美采用的装置风格,都令人耳目一新。除此之外,戏曲舞台上新技术也被广泛使用。豫剧《重渡沟》的透明纱幕将影像与表演合二为一,马海明的空中飞人宛若大片;河北梆子《李保国》则使用了环形银幕,让果树环绕在三维空间。虽然,通过影像技术还原现实破坏了戏曲的审美传统,但也确实丰富了文旅融合的实用手段。
  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现代戏舞台上,西洋乐器已经成为标配,大中小提琴、贝司、双簧管、单簧管、长笛、小号、长号、圆号、定音鼓、小军鼓及钢琴,均是出现在乐队之中。甚至,秦腔《王贵与李香香》甚至在乐池和台上分置了两组乐队。这一方面产生了恢弘的音响效果,同时也令演员的发声技巧受到了挑战。沈阳评剧本体发展离不开音乐的创新,在相当长的时间它甚至是走在前面的,通过本届艺术节我们也验证了它的步伐和方向,沈阳戏曲音乐的创新并非是孤独而寂寞的前行。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已经结束了,中国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但海上的潮声依然萦绕在我们的耳边,它让我们回忆,也给我们启迪。
  郑永为    沈阳艺术创作研究所副所长、盛京戏曲论坛秘书长、研究员
其他文献
艺苑  1.1 致音乐与生活 《音乐生活》编辑部  2.1 与音乐一路同行 刘恩波  3.1 音乐与生活同在 毛琦  4.1 歌窈窕之章 林超然  5.1 让美好继续美好下去 梁海燕  6.1 歌之大者为国为民 胡一峰  7.1 音之美乐之雅 乐歌  8.1 乐随心动与古典同行 欣阳  9.1 乐之生 高月  10.1 培根铸魂不辱使命 赵瑞雪  11.1 我的歌词自白 贾铮  12.1 我们走过
期刊
20世纪是中国歌劇创作的高峰期,在探索民族风的道路上,中国歌剧的创作审美有了较高的提升,创作风格也逐渐分成了两大类别,第一种是非常经典的民族歌剧,顾名思义民族歌剧注重于展现本民族的文化、历史等方面。另一种则是将中国和西方结合起来,主要是借鉴于西方的传统创作手法以及将西方的歌剧进行二次创作。《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作品则是一部本民族风格十分鲜明的歌剧,这部歌剧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带领人民
期刊
2019年6月19日晚,北京当代乐团策划演出的“‘起点’Departure经典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与上海音乐学院“国际一流作曲人才培养与实践”战略创新团队项目合作,如期在上海交响乐团演艺厅上演。2018年秋,这支中国最年轻的北京当代乐团起航,著名作曲家秦文琛担任乐团艺术总监,他的作品极富影响力,他对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有着前瞻性的视野,对中国当代音乐的本土与国际化影响充满人文情怀。乐团策划人之一青年作
期刊
7月1日晚,“在鲜红的旗帜下”——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庆祝建党98周年民族音乐会,在盛京大剧院隆重举行。本场音乐会由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承办,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协办。音乐会由辽宁民族乐团青年指挥石光执棒,辽宁民族乐团演奏,实践合唱团担任合唱,特邀沈阳市群众艺术馆少儿合唱团的“小歌唱家”们参加合唱,辽宁歌舞团主持人王南、沈阳电视台主持人张强
期刊
中国戏曲是载歌载舞的综合性舞台艺术。“生旦净末丑”有各行当的程式,“唱念做打舞”也有严格的规范,而流派唱腔又有独特的工尺。穿衣戴帽、举手投足、引车卖浆、钹刀赶棒……从演唱到表演,舞台表现语言包罗万象:从服装到道具,繁复庞杂又有着深奥的讲究。因而,传统戏曲就有承担“导引”功能的综合者,但一般限为兼职,其中有班社的班主,有师门的师傅,也有后台的“坐钟”,相当于现在的舞台监督。映衬着戏曲导演体系逐渐形成
期刊
人类从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何为音乐?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维克多·雨果曾这样表述它,“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可见,音乐本身是一种感知,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贫富,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瑰宝。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作为世界八大艺术之一的音乐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有一部分拥有音乐天赋并且有音乐情怀的人,坚定地选择了音乐作
期刊
孟京辉作为中国当代先锋戏剧的领军人物之一,尽管时常毁誉参半,但他始终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并且时不时给观众们带来惊喜。归国后,孟京辉戏剧思想开始发生转变,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并提出了走“人民戏剧”道路的观念。他通过《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宣告戏剧思想的转向,通过《恋爱的犀牛》探索人民戏剧的理想途径,并成功将商业操作与艺术理想相结合。但同时也受到了很多非议,很多人认为转向“人民”的他和观众靠得太
期刊
传统戏曲是角儿的艺术,是以主演为核心的艺术创作。但当它走进了现代剧场,导演作为二度创作的核心,其对舞台呈现的重要性得到了凸显。一方面,戏曲导演是协调唱腔设计、作曲、表演、舞美、灯光、服装的核心环节;另一方面,戏曲艺术的本体特征也决定了导演要以音乐唱腔为重点,同时兼顾意象化的审美呈现,深谙唱念做打等程式语言。导演不仅决定着故事的讲述方式,更决定着剧目的舞台美学,因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戏曲导演?”也成
期刊
管风琴作为最古老的键盘乐器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其一直作为宗教音乐的代表乐器被人们所了解。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双排键与电子管风琴这类结合了电子技术的乐器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且走进了各个教堂中,上海中心城区的教堂众多,有一大部分教堂在使用电子管风琴。本文以当今上海中心城区教堂内的电子管风琴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视角,以部分教堂为例进行个案分析,对电子管风琴在上海教堂内的使用现状
期刊
古谱解译的成果只有轉化为音响,才能更易于为大众所感知。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已经有过一些古谱解译类的音乐会,但它们多是限于学术层面,多只在院校或研究所中视奏或内部交流,普通乐迷则很少参与,音乐会的策办者与大众之间互不感兴趣。去年展演的陈应时教授的敦煌古谱解译音乐会在社会引起关注,我曾经写过一篇评论,对这场音乐会的创演者主动拉近与大众的距离之探进行了由衷点赞。音乐会在学术界产生影响后又得到国家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