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野生古巴栓孔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来源 :天津农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0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野生古巴栓孔菌(Trametes cubensis)菌丝的最佳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古巴栓孔菌菌丝的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浸粉,碳源、氮源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5 g/L,3 g/L,最适培养温度为35℃,培养基初始pH对古巴栓孔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古巴栓孔菌菌丝体生长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碳源>温度>氮源。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5 g/L,酵母浸粉3 g/L,硫酸镁0.5 g/L,磷酸二氢钾1 g/L,VB10.01 g
其他文献
土壤磷素含量是反映农业生态系统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准确预测磷素空间异质性是评价土壤生产力和质量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径向基函数法(RBF)、普通克里金法(OK)、全局多项式法(GPI)、局部多项式法(LPI)、地理加权回归(GWR)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金法(GWRK)等插值方法,分别预测了三江平原白浆土典型灌区八五三、七里沁以及大兴灌区土壤磷素分布,并运用交叉验证法,通过平均误差
高等植物的成花转变受到多个基因网络的调控,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与植物自身发育的生物节律相关,然而生物钟(circadian clock)相关基因在其中的调控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构建超表达载体pCAMBIA-3301-35S::LHY,遗传转化后获得超表达植株,分析超表达生物节律基因LHY对成花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LHY超表达植株具有18片莲座叶,野生型植株为12片;LHY超表达植株在第33天出现可见花芽,野生型植株则为20 d,超表达植株表现出晚花表型。茎端分生组织解剖结构分析表明,LHY
油菜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草食动物饲用价值,且适应性强、栽培容易、生长期短,可与其他作物休耕轮作,有显著的生态及经济效益。本文阐述了油菜饲料化开发的必要性、饲用油菜品质特点、利用方式及饲喂效果研究进展。通过对油菜饲料化的开发利用,可有效缓解冬春饲料短缺问题,为反刍动物开辟新的饲料资源,同时是饲草轮作搭配比较理想的品种,有效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符合供给侧改革要求和产业发展需要。
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农业和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土壤肥力的核心和可持续农业的基础。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18年野外长期有机质物料和矿质肥料配施试验,开展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以及各组分有机碳在团聚体中分布影响的研究,为阐明不同农业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的物理保护机制提供依据。试验共设6个处理:对照(CK)、单施秸秆(S)、单施有机粪肥(M)、单施化肥(N
为开发和利用诺丽果资源,本研究将诺丽果浆分别进行非热烫和热烫处理,然后室温密封发酵,观察发酵过程中总糖、总酸、总酚含量和SOD酶活性的变化,同时测定发酵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总糖含量逐渐下降,总酸含量逐渐提高,总酚含量在发酵过程中保持在0.1~0.2 mg/mL。在第11天时,非热烫和热烫处理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86.96%和90.19%,同时均具有SOD酶活性。研究结果说明诺丽果浆发酵产物具有抗氧化活性,为功能酵素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土壤盐分胁迫下有机氮组成及氮有效性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集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壤区小麦-玉米轮作的3种盐渍土壤,分别为轻度盐渍土(含盐量2.28 g·kg~(–1), S1)、中度盐渍土(含盐量3.73 g·kg~(–1), S2)和重度盐渍土(含盐量6.69 g·kg~(–1), S3),分析不同盐分含量土壤的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无机氮含量、微生
农户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对遗产保护的认知影响着参与保护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遗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护与发展措施实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棉区气候资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研究棉花各生育期的水热时空变化特征,并提出相应技术与策略,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稳定我国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三大棉区——西北内陆(总产占全国80%以上,包括北疆亚区、南疆亚区、东疆亚区及河西走廊亚区)、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棉区377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5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61—2017年棉花各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生长度日(GDD)、高温度日(HDD)、降水量及其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分布,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显示,1)196
为探究不同国家、地区、宿主的粪肠球菌的遗传演化规律,明确不同地区粪肠球菌的同源程度和亲缘关系,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CBI核苷酸数据库里粪肠球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筛选整理、剪裁对齐后与本试验分离菌株构建粪肠球菌的基因进化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粪肠球菌在进化过程中跨地域稳定遗传,起源地可能是德国,与其他国家都有很高的亲缘性;而且数据显示进化缓慢,发生变异的几率很低,为大范围预测粪肠球菌感染发生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
合理的种植结构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及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针对白洋淀上游水资源紧缺、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当前主要作物种植结构现状,本研究以作物种植面积为优化变量,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社会需求等为约束条件,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及总灌溉耗水量最小为目标,构建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作物种植结构多目标调整模型,并提出了针对白洋淀上游平原区、山区等不同水资源限制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情景下的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原区现状机械化水平下,在不限制用水的情景下,可以通过调减一年两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