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丽果浆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

来源 :天津农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开发和利用诺丽果资源,本研究将诺丽果浆分别进行非热烫和热烫处理,然后室温密封发酵,观察发酵过程中总糖、总酸、总酚含量和SOD酶活性的变化,同时测定发酵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总糖含量逐渐下降,总酸含量逐渐提高,总酚含量在发酵过程中保持在0.1~0.2 mg/mL。在第11天时,非热烫和热烫处理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86.96%和90.19%,同时均具有SOD酶活性。研究结果说明诺丽果浆发酵产物具有抗氧化活性,为功能酵素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是典型的根茎型禾草,根茎作为其营养物质储藏和营养繁殖的重要器官,在提高植株地表侵占能力及地下固土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茎的发生和发育与内源激素密切相关,本试验以采自甘肃境内9个不同生态型的野生草地早熟禾为试验材料,以‘午夜Ⅱ’草地早熟禾为对照,分析根茎扩展能力与内源激素含量间的相关性,以期揭示草地早熟禾根茎扩展的激素调控机理,为草地早熟禾新品种选育和草坪养护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型野生草地早熟禾根茎扩展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榆中草地早熟禾的分蘖
试验以10个草莓品种为试材,对各品种果实商品品质及果实营养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利用聚类分析对草莓各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各品质指标方面表现不同,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依据多个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类,将10个品种聚类分成四类。其中第一类酚类物质较高,包括‘红颜’‘甜查理’和‘丰香’;第二类果实口感和单果重较优,包括‘隋株’‘圣诞红’‘佐贺清香’‘雪妹’和‘章姬’;第三类可作为加工品种,包括‘全明星’;第四类抗氧化性物质含量较高,包括‘初恋’。本试验结果为草莓的品质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为建立高产油用牡丹评价模型及选择优良高产单株,以85株油用牡丹‘凤丹’为研究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凤丹’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籽粒重与总籽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聚合蓇葖果数、有效果荚数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51、0.5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主要性状降维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籽粒因子、生长因子、败育因子、果形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4.52%,并以4个主成分贡献率为权重,建立了油用牡丹高产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得分将85株油用牡丹分为5个等级,并选出极高产株系A66,
水热条件是影响作物分布与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玉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和能源作物,探讨其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及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平均温度(Tmean)、生长度日(GDD)、高温度日(KDD)、日照时数(SD)、有效降水(Pe)和灌溉需水量(IR)为水热条件指标,基于全国422个气象站点和292个农气站点观测数据,采用趋势和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1960—2018年中国九大玉米种植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建立鱼类生长发育模型以实现水产养殖精细管理已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介绍了梭鲈鱼养殖数据的来源以及采集、定性特征的处理等数据预处理方法,然后介绍了利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方法进行降维处理的步骤,最后详细介绍了机器学习数据集划分方法和运用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XGBoost 3种方法建立梭鲈鱼生长发育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的方法和过程。结果表明,基于随机划分数据集、采用BP神经网络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梭鲈鱼生长发育的预测效果最好。
以国产高粱品种‘忻粱52’和苏丹草品系‘美引-48’杂交所获得的F2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单株粒重、着壳率、千粒重和穗重4个产量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法进行遗传分析,以确定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计算其主基因遗传率,分析各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model B_2是单株粒重的最适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76.38%;着壳率、千粒重和穗重这3个性状的最适模型均为model B_1,即受两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1.25%、52.85%、49
土壤磷素含量是反映农业生态系统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准确预测磷素空间异质性是评价土壤生产力和质量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径向基函数法(RBF)、普通克里金法(OK)、全局多项式法(GPI)、局部多项式法(LPI)、地理加权回归(GWR)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金法(GWRK)等插值方法,分别预测了三江平原白浆土典型灌区八五三、七里沁以及大兴灌区土壤磷素分布,并运用交叉验证法,通过平均误差
高等植物的成花转变受到多个基因网络的调控,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与植物自身发育的生物节律相关,然而生物钟(circadian clock)相关基因在其中的调控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构建超表达载体pCAMBIA-3301-35S::LHY,遗传转化后获得超表达植株,分析超表达生物节律基因LHY对成花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LHY超表达植株具有18片莲座叶,野生型植株为12片;LHY超表达植株在第33天出现可见花芽,野生型植株则为20 d,超表达植株表现出晚花表型。茎端分生组织解剖结构分析表明,LHY
油菜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草食动物饲用价值,且适应性强、栽培容易、生长期短,可与其他作物休耕轮作,有显著的生态及经济效益。本文阐述了油菜饲料化开发的必要性、饲用油菜品质特点、利用方式及饲喂效果研究进展。通过对油菜饲料化的开发利用,可有效缓解冬春饲料短缺问题,为反刍动物开辟新的饲料资源,同时是饲草轮作搭配比较理想的品种,有效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符合供给侧改革要求和产业发展需要。
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农业和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土壤肥力的核心和可持续农业的基础。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18年野外长期有机质物料和矿质肥料配施试验,开展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以及各组分有机碳在团聚体中分布影响的研究,为阐明不同农业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的物理保护机制提供依据。试验共设6个处理:对照(CK)、单施秸秆(S)、单施有机粪肥(M)、单施化肥(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