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理念下的品德课堂教学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落实品德新课标的要求,仅有学科知识并不能解决问题,PCK(学科教学知识)作为能有效解决教与学问题的核心知识,会影响教师教学行为,对品德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意义。在PCK理念下,品德课堂注意还原教学的意义,重视教与学的统一,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PCK 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26-02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新课标的要求,任教品德的教师不得不经常思考:品德教学如何体现学科的特点?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并获得良好体验?等等。很多关于教与学的问题,大家能想到但未必都能找到很好的答案,于是越来越多任教品德的教师日益发现,要想在品德课堂上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恐怕仅有学科知识是不行的。在这个时候,有教学专家就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PCK。
  1 什么是PCK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或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这一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由斯坦福大学的舒尔曼(Lee.Shulman)为强化教师行业标准,针对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缺失而提出。舒尔曼认为,PCK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是教师独特学科内容领域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真正具备PCK的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还应该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在Shulman的基礎上,Grossman&Lee等人继续发展了PCK理论,使之成为更完善的系统:不但有静态PCK,还有动态PCK;不但有普通PCK,还有专科PCK。PCK的进一步研究,揭示了它是教师知识中最有意义的知识,PCK中各种成分的研究为教师教学知识发展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2 PCK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认知心理学有一个基本的假设:个体的知识结构及其对世界的心理表征在个体的知觉、思维、和行为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教师的思维受其知识的影响,因而指导其在课堂上的行为。
  PCK作为教师知识的核心,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知识基础,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首先,教师拥有多少PCK,决定其教学能力的大小。其次,PCK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定型的作用,老师一旦建构起自己的PCK,就会内化成为其解释、认识、评价实践的框架和模型,并以此去分析、说明、论证、评价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成为处理各种教学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再者,它影响教学行为的结果,PCK把学生的知识、学习的知识和教学情境的知识等予以融合,帮助教师建构起教学的内容,指导其选择适当的呈现方式,如类比、举例、讲解、和演示等,以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越是优秀的教师,PCK越丰富、越系统,其教学行为也越出色,对学生的影响亦越深远。正如在《什么最重要·为美国的未来而教》一书所言:教师知道什么,和他们能做什么,对学生学习什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3 PCK理念下的品德课堂教学
  PCK是一种为了有效教学所必须拥有的知识。在品德教学中,拥有PCK理念的教师会作怎样的思考,其课堂会呈现怎样的特点呢?
  3.1 注意还原教学的意义
  PCK与特定主题紧密联系,即与学科内容息息相关,作为统领性的知识,即课堂培养目标的知识,是学科教学知识最为关键的部分。
  案例:《品德与生活》二年级《诚实的孩子》(片段)。
  师:今天老师觉得应该表扬一个同学,他就是小伟。昨天下午,老师把语文测验卷给大家发下去了,小伟发现测验卷上有一个地方明明扣分了,可是老师没留意,结果算错了他的成绩,把分数算高了。小伟发现了这个问题,下午就赶紧过来告诉老师,把分数重新算过更正过来。大家说,小伟是不是应该表扬?
  生:是!
  师:你们说说,小伟为什么应该得到我们的表扬呢?
  生1:小伟没有欺骗老师。
  生2:小伟很诚实,不是自己该得的分数就不要。
  生3:小伟这样做,还能帮助老师改正错误。
  师:我也觉得是那样,没有小伟的诚实,老师算错了的分数就永远改不了。所以啊,除了要表扬小伟,老师还真要谢谢小伟,感谢他的诚实,帮助了我。我们一起竖起小拇指夸夸小伟,好吗?
  (师生共同竖起拇指夸小伟)
  师:在平时,你有没有像小伟这样,做过诚实的事情呢?跟同位说一说,再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生同位自由交流)
  师:谁来说说自己诚实的故事?
  生:……
  师:我们也来夸夸他!
  (生雀跃地夸奖同学,被夸奖的同学显得精神奕奕)
  上《诚实的孩子》这一课,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很喜欢用“狼来了”或“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的故事做开头引出。比较起来,上面案例中的老师的这个开头就不一样,它用了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引入。这个例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比起那些不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其他例子,狼来了的故事也好或者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的故事也罢,学生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显然对学生更有说服力。PCK理念之下的品德课堂,注意还原教学的意义。它知道《品德与生活》旨在培养学生生活的态度、能力、习惯,其教学的意义就是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来,回到生活去,“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不是凭空说教,不是为教而教,而是紧扣课程的培养目标,重视选取与与目标相适应的素材设计课堂教学,使之还原本来的意义,这是PCK理念下的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
  3.2 重视教与学的统一
  PCK研究的是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因此,重视教与学的统一成为PCK理念之下课堂的显著特征。   案例:《品德与社会》三年级《老师教育我成长》(片段)。
  师:今天学习完的这一课,大家都明白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
  生2:没有老师,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知识。
  生3:我很感谢老师教给我知识,还教育我做人的道理。
  (上课老师看到一个学生耷拉着头,没什么反应,于是上前提问他。)
  师:说说你对老师的看法,好吗?
  生4:老师总爱批评我,我不喜欢老师。
  师:老师总是批评你,你心里肯定很不开心,但你想想老师为什么总是批评你呢?
  (生4沉默不语)
  师:其他同学帮他找找原因,老师为什么总是批评他呢?
  生:……(其他学生纷纷说出了众多的原因)
  师:看来老师批评你还是有原因的,如果你改正缺点了,进步了,相信老师也没理由会批评你。当然,每个人都有缺点,老师也不例外。当你总是不改正的时候,老师也容易着急,这一点我们当老师也要注意。如果哪位老师真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伤害到你的,我代她向你道歉,也希望你能体谅老师的工作,行吗?
  (生4不好意思地笑着点了点头。)
  上述的这个教学案例,按老师的预设,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可以一致的。但在课的结尾,偏有一学生对老师课堂上的教不认同,甚至对老师还充满怨气。到这里,教与学发生了冲突。PCK理念下的教师,会重视品德课堂上的教,但更重视在课堂上因应学生的学来教。它知道《品德与社会》要让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因此,在课堂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倾听学生的心声,哪怕对“不和谐音”也不会置之不理,而是随时根据“学”调整自己的“教”,“教”为“学”服务,由此统一。
  3.3 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PCK研究的除了有静态的知识,还有动态的知识,PCK认为教师对教学法、学科内容、学习特征和学习情境等构成因素的综合理解总是处于连续的发展过程中,并且教师能够依据他们的理解为学科中的特定内容创造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既定的课堂情境中构建最有效的理解。
  案例:《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与诚信“签约”》(片段)。
  师:诚信是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根本,但在現实生活中,坚持诚信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关于诚信的一些困惑。
  (师拿出盛满学生关于诚信的困惑的小纸条的玻璃瓶)
  师:这里装的都是大家关于诚信的困惑的小纸条,我们随便抽一张看看里面写了什么:有时候我会忘记做作业,这时候如果我告诉老师,就会担心批评我,如果欺骗老师,又觉得不应该,真不知道给怎么办?
  师:看来,面对诚信,坚持还是放弃,内心有点挣扎了。
  (板书:坚持 放弃)
  师:面对诚信,坚持会怎么样?
  生1:坚持诚信,说出自己没有完成作业就是因为忘了,老师真的会批评的。
  生2:批评就批评,谁叫他没完成作业。
  生3:但是被老师批评是很难受的!
  师:说出来就有可能被批评,编个理由蒙老师呢?结果会怎么样?
  生4:可能会混过关,老师就不追究了,第二天补交就是。
  生5:如果是我,我会感到不安,因为这就欺骗老师了。
  生6:如果一不完成作业就欺骗老师,会很容易养成经常不完成作业的习惯。
  师:面对诚信,坚持就有可能被批评,但是有利于自己成长,放弃可能蒙混过关,但就会容易养成不良习惯。你们觉得,被批评和养成不良习惯,哪个对你的人生的影响更大?
  生7:当然是养成不良习惯了。
  生8:如果因为怕老师批评就撒谎、逃避,那这个同学就太不应该了。
  生9:我也觉得要对老师诚实说出自己没完成作业的事,老撒谎,真不好!而且错了向老师诚实认错,以后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就行了。老师经常说人人都有错的时候,错了改过来就好了,不应该有思想负担。
  师:是的,有错就改,坚持诚信,这样才是正确的选择。在遇到关于诚信的问题时,一定要把握好人生的天平,不让它向错误倾斜。
  上述这个教学案例,关于对诚信的看法,是坚持还是放弃,老师设计在具体的事件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PCK理念下的品德课堂,重视这种在具体的情景之下的教学,而且认识到这种通过设置与优化的教育情境,是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结构重组以及完成道德情感内化升华的必要手段。再者,老师并没有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学生可以选择坚持也可以选择放弃,只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就行。PCK理念下的课堂,知道在学生道德化的过程中应给予一个开放的平台,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选择,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重视观点的碰撞,最终才生成大家相对一致的看法。
  参考文献
  [1] 高芹.PCK: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视角[J].教育探索,2011(12):116-118.
  [2] 谢盈盈.基于PCK理论的课堂教学设计 [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9):24-26.
  [3] 成尚荣,杜文艳.德育课堂教学的智慧[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
  [4] 李雪红.小学品德教学拓新[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在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活动中,高校妇女组织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众多优势,可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校园先进文化建设、形成高校良好校风等方面。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认字读词,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由此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以小学课外阅读指导为出发点,并提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小学 课外阅读指导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政治合法性是政党长期有效执政的基本前提。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由于体制的转轨和价值观念的嬗变,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巩固
餐饮业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是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集中的地方,就业分散不稳定,劳动用工不规范,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餐饮业推动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是保障劳动者合
期刊
The need to prevent cancer leads the authors to propose three innovative courses of cancer as categories of disease. The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are to study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therapy in orthopedics and sports medicine has seen an expansion in use since 2003. The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not only review ev
The capacity at which a rural community can mobilize resources involved in recruiting physicians has positive implicationsfor community health. The purpose of t
期刊
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隐私,尊重学生所拥有的权力,善待学生的自尊。对学生的尊重是教育发挥作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