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为什么要深入探讨价值与价值观的问题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立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的价值观,需要我们对人性和人类发展逻辑的理性认知。特别是我们正在经历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处于大调整的过程中,更要让理性的精神贯注到价值和价值观的培育与确立中。
  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成为经济上的巨人,在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取得非凡的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法治国家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向“重建文明”“重建秩序”的伟大目标,正在把自己建设成为集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文明素养于一体、富有生机活力又秩序井然的伟大国家,中国的思想理论应当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管子就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命题(《管子·牧民》)。这个命题后来引起史学大家司马迁的高度重视,在为管子所作的传记中,司马迁特别记述了管子任政相齐,使“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而管仲之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管子的这一命题,他将其中的“则”改为“而”,于是有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格言。在这句引文的后面,司马迁还称引了管子的“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一语(《史记·管晏列传》),“四维”即“礼义廉耻”。在春秋那个已然“礼崩乐坏,上凌下僭”的大变动时期,明确提出这些指向社会富足且文明的价值主张,并作为治国安邦的政策,足见管子的远见卓识。管子之所以有这种远见卓识,根本上在于他主张“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并将其视为国家稳固的基础①。后来更明确地主张“仁者爱人”的孔子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着眼点正在于管子基于其“人本”思想而对华夏文化和文明的贡献。
  我们知道,“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必要条件、重要条件,却非充分条件。物质丰裕,可以让人过体面的生活,提升人的自尊与文明,也同样可以引发人的怠堕甚至堕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的论断,民间的“饥寒起盗心,饱暖思淫逸”之说,在中外历史上都有大量经验的支持。这里的关键在于,人是否拥有远大的志向,能否保持进取向上的精神,又直接关联着他们所传承的文化的性质,以及他们能否创新传统文化,为其注入新的营养和血液,根据人自身全面发展的目的和社会的进步,形成新观念,建立新规则,创造新文明。中国今天的和未来的发展,不是为了称霸于世界,而是为了行王道于天下,造福中华民族,也为人类谋福祉。因而我们更需要在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前提下,体悟“天地生物生人之大德”,发扬宋儒“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情怀,厚德载物、仁民爱物;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实现美美与共的和谐局面。
  反思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我们会发现,中国过去虽然没有“价值”和“价值观”这样的概念和提法②,但却是最重视价值观的国度,“仁义道德”“忠孝节义”都属于价值观。近代以来,自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直到国共联合抗战和随后的内战,背后都有某种价值观的引导和支持。有些价值观给我们带来光明,有些价值观却把我们引入黑暗之中。到文化大革命时,空想的、极左的价值观发展到“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地步。这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正如社会主义价值观有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转换的问题,确立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的价值观,亦非只要诉诸良好的愿望就行了,这里更需要我们对人性和人类发展逻辑的理性认知。因为人们的任何愿望、观念,都会受制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处境和社会环境,能否超越这个处境与环境的局限,而又不失之空想,就需要理性的考察分析,特别是我们正在经历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处于大调整的过程中,更要让理性的精神贯注到价值和价值观的培育与确立中。
  现在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和创新了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又充分吸取了现代人类文明的优秀思想观念,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当今世界,只有那些能够将各民族自身与其他民族发展的需要与目的,协调起来、结合起来的价值观,尤其是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才是合理的、先进的,才能把整个社会凝聚起来,让“近者悦、远者来”,达到最大的普遍性和最长久的持续性。
  为此,我们更需要深入地认识:何谓价值?何谓价值观?何谓现代价值观?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摆脱各种思想上的狭隘和空疏,获得一种平实而高远的眼光,引导我们对自己时代的命运与使命作出更好的理解与把握。
其他文献
摘要 市场经济本来应该是一种公平竞争的经济形态,而灰色权力以及灰色权力地带的出现,从基础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规则,为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如果未来的改革不能有效清除灰色权力这个怪胎,不能把公权力限制在市场活动中的一定空间之内,中国的经济社会风险还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因此,遏制灰色权力的盛行和泛滥,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灰色权力 权力寻租 市场公平 社会风险
【摘要】由于国家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倾斜政策效应及其它历史原因,东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西部乡镇中小企业由于受诸多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导致了企业内控制度欠缺,从而使企业在发展中降低了经营效率,增大了经营风险,降低了信用度,出现融资难,现代管理制度难以有效推行,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等问题。  【关键词】内控制度 管理者素质 管理目标 经营成本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区域经济
【作者简介】  杨恕,兰州大学原副校长,中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中亚、反分裂、反恐、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理论。  主要著作:《转型的中亚和中国》、《世界分裂主义论》等。  摘要 从我国发展的历史来看,西部地区具有重要战略价值,西部地区的发展也一直是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丝绸之路
【摘要】德国历史上的“国家”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构建合法性认同、形成有效治理结构、寻找转型契机的不同努力。“君权神授”、“继承罗马”、“选侯选举”、“承认现状”、“人民主权”是德国历史上除民族主义外常见的五种权力自证模式。各类“国家”在内外权力施展的四类模式之间移动,构建起一段历史时期内的有效治理结构。国家的转型动力主要来自更高使命的呼唤、突然降临的外部压力和逐步酝酿的内部风暴等三个方面。  【关键
摘要 制度创新是创新最核心的部分之一,没有合适的制度,就没有良好的发展。实行“一国两制”解决澳门、香港、台湾问题是东西方制度理论的创新成果。澳门受惠于“一国两制”,也理应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在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及走出去战略中,澳门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成为展示华夏文化软实力的窗口、思想创新的平台、制度创新的“试水区”。  关键词 一国两制 澳门 制度创新 软实力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一直是
【摘要】钱伯海先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教学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就,为中国经济和统计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先生的创新性成就举其要者有:创建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创立社会劳动价值论,提出国民大核算构想,推进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改革,优化统计学科体系,创立经济新学科,创新经济学理论,绘制经济学发展蓝图。先生献身科学,追求真理,践行了哲学社会
【摘要】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模式对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指导意义。要找准住宅产业化推进系统中的关键回路和瓶颈问题;以引导消费市场为主带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逐渐淡化对行政力量的依赖;以长远政策为主,避免对短期政策的过度依赖;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避免急功近利的冒进行为。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住宅产业化产业政策    住宅产业化在我国的发展简介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要】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散性与生存困难性,使得对其的保护和发展都依赖于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城市旅游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政府要以城市文化主题的多样性为发展目标,构建网络生态、旅游生态的文化生存生态,注重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关键词】文化生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伴随着工业化向信息化的时代演进,城市的发展呈现出根本性的变革。那种由规模化、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经济全球化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对于中国而言更是如此,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合作与摩擦成为了中国与世界的主旋律。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汇率问题、惩罚性关税等频频出现,而且,近几年贸易摩擦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尽管如此,仍改变不了中
【摘要】我国目前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拐点上,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网络、农业管理数字化、农业服务精准化是必然发展趋势。发展智慧农业需要牢牢抓住“互联网 ”战略机遇,深入推动互联网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融合。推进都市智慧农业需要政府引导;需要完善政策法规,优化都市智慧农业发展环境;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制定都市智慧农业发展战略规划;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推进都市智慧农业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