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中的中国史(下)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x2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举笑谈

常杂与鲍帖


  唐朝礼部官员兖在批阅杂文试卷后说,士子们想在文章上超越他人,绝对要锐意向前。由是,他阅卷能通过的,常常不超过100份。做过祭酒(圈子监长官) 的鲍防后来也任礼部官,在帖经上要求非常严格。当时的人称他们俩为“常杂”“鲍帖”。意思是说,常兖对于杂文的要求,鲍防对于帖的要求,均极为严格。

请痛快换个题目


  乔彝参加京兆府的考试,有两个考官。中午时分,方才叩门请见,试官让人领他进来。他醉醺醺的,一看题目是 《幽兰赋》,便不肯做,说两个男人相对坐在这里写什么 《幽兰赋》,请痛快改个题目。试官就改题目为 《渥洼马赋》,乔彝说这可以,拿起笔一挥而就。其中有这样的警句:“四蹄曳练,翻瀚海之惊澜;一喷生风,下湘山之乱叶。”意思是,那马蹄撒开,大海之浪涛为之翻腾;打一个喷嚏生出的风,刮得湘山树叶纷飞。试官准备取他第一。京兆府尹说,这个人锋芒太露,只能取第二。

拿一张来


  科举考试为防止假冒,应试的人要先投奏状,由考官检验。贾岛总是写不好这个奏状,每次参加科考,常写好几幅奏状叠在一起。监场的人说: “又是你这家伙,拿一张来,拿一张来!”

大诗人竟是作弊高手


  温庭筠,花间词派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其一生恃才傲物,年轻的时候压根没把科举应试当回事,总认为只要自己啥时候想考,皇帝的乌纱帽就啥时候给,所以他一直四处游玩。到了快40岁的时候,这位鼻祖玩够了,也逛够了,这才大摇大摆走进考场,开始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可一直考到56岁,他始终没有把自己的名字弄进进士榜。不过,他的作弊技巧非常之高超,久而久之,得了个“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公元858年唐朝迎来了一次春季“高考”,即春闱,因为温大才子作弊的名声早已名扬四海,所以主考官沈询为了防止他再一次舞弊,故意把他的座位另行摆出,和其他几个考官直瞪瞪地注视着他,看到他写完一千多字的文章早早交卷退场,才松了一口气。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这一次,他竟然在考官的注視下并不长的时间内,为8位考生完成了试卷!

身份最高的状元


  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 (1118年) 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他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 (榜眼) 王昂提为状元。据传清朝康熙帝也曾偷偷参加科举,并获得第三名 (探花),但毕竟不是状元。因此可以说赵楷是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如今行货正当时


  王安石是江西进贤县饶八的外甥,因皮肤粗糙,他常遭舅父挖苦:“看你一身皮肉像老蛇皮,这种粗劣的货色有人要吗?别说金榜题名,中状元、榜眼、探花,就是考官见了你这黑不溜秋的模样也要挞笔!”
  庆历年间,王安石以出色才华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及第后,王安石写了一首诗托人带给舅舅。诗曰:“世人莫笑老蛇皮,已化龙鳞衣锦归。传语进贤饶八舅,如今行货正当时。”

因梦成状元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在确定殿试名次的头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中,他看到一个巨大的钉子,上面有几缕白丝在阳光下缓缓飘动。早上起来,他要身边的人来解梦,就在大家讨论梦的预兆时,阅卷官把拟好名次的考卷送了上来。朱元璋拆封一看,竟然看到有个贡生的名字叫做丁显,龙颜大悦,当即认为这就是昨晚所做梦的预兆,毫不犹豫地把此人放在了状元的位置上。丁显就这样阴差阳错地白白得了个状元。

国际化的考试


  明王朝的科举是可以对外的,明代的附属国如安南、高丽、占城的举子都可以参加大明国的考试。而且,明代建国之初就有相关规定:这些读书人在本国通过乡试之后,带上相关的证明文件就可以来大明王国参加会试。当然,考试的前提是,必须懂得汉文,懂得四书五经,而且可以用八股写作。明朝的法律规定对这批考生既不另眼相看也不特殊照顾,跟本国的士子一起考试,录取不限名额。如果在大明王国考中了进士既可以留下来做官,也可以回国任职。虽然每年这些国家都会派士子来参加考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中考上的并不多。

唯一的女状元


  清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吸引更多有文化的妇女参加政权管理,专门开设了女性参加的科考,试题为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天京女子傅善祥,在答卷中列举了古往今来贤女之功,深刻地批驳了孔子歧视妇女的错误主张。因斥责千古圣人的勇气,其颇得洪秀全赏识,洪秀全亲自选定她为状元,并选派她到东王府担任女簿书。这次考试,洪秀全还将其他成绩优秀的女子录为“探花”“榜眼”。可惜太平天国只存续了十几年就垮台了,这个制度也就没有坚持下去。傅善祥参考时年仅18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状元。

为科举疯狂


  据 《履园丛话》 记载,乾隆时,浙江宁波一名叫金法的考生,一心想中举,但多次考试,却年年不中。因承受不了年复一年的失败,此人得了疯病,被锁禁起来多年。乾隆三十年 (1765年)乡试时,这个人忽然病好了,但他依然忘不了自己多年的科举梦,于是当年参加了考试,竟然考中了举人。赴宴时,他的心情非常不错,红光满面,意气风发,远非昔日落魄的样子。正在得意之际,他猛然想起自己的考卷中有一个问题没答,深恐被发现会取消自己参加会试的资格。他越想越害怕,看着旁人的笑脸,总觉得别人都好像知道了此事一样,都在嘲笑他,于是疯病突发,再次被家人禁锁起来,几年后不治而亡。

外交奇闻

史上最牛的大使


  唐初,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天竺统一了北印度,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并很快与大唐建立了友好关系。公元647年,唐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出使印度。但此时中天竺发生了政变,篡位的新王阿罗顺那竟将王玄策扣押。后来,王玄策寻机逃脱,一路来到了尼泊尔,向尼泊尔王借得7000骑兵。王玄策还檄召邻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又集兵马万余,自为总管、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天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闻讯后也发兵1200人帮助王玄策。   王玄策攻入中天竺,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天竺,求得东天竺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王玄策、师仁设分兵伏杀计,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并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

最早的熊猫外交


  公元685年,垂拱元年九月十八日,巳刻时分 (上午9点钟),长安宫廷卫队和两个驯兽人簇拥着两只宽敞高大、披红戴花的兽笼,乘着驿传快车,从长安出发,向东疾驶。一行人抵达扬州后,登上海船,准备随同日本遣唐使,一起漂洋过海前往日本。原来那笼中之物乃武则天赠给日本天武天皇的两只“白熊”和70张毛皮,“白熊”实际上就是大熊猫。

辛仲甫不辱使命


  宋太宗时起居舍人辛仲甫出使辽国,辽王问之:“听说中原朝廷之中,有一名叫党进的人,非常骁勇;请问像他这样的人才,宋廷到底有多少呢?”辛仲甫回答说:“中原名将很多,像党进这种人,只是做鹰犬的材料,哪能数得清呢?”辽王想留下辛仲甫,辛仲甫说:“有诚信才能成就道义,就道义而言,我不能留下;如强迫我留下,我只有死一条路。”辽王知道辛仲甫坚守节操,无法动摇,就备了厚礼,送辛仲甫回中原。事后,宋太宗说:“仲甫远赴绝域出使,可说是不辱君命,如果大宋再有几个像他这样的人才,朕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大国风度


  契丹国奏表大宋国,请求当年在给他们的俸禄之外,另借一些钱。宋真宗去请教王旦。王旦说:“东部边疆形势很紧急,契丹正准备来侵犯,只不过拿这件事来探听朝廷的虚实罢了。陛下可以在今年给他们的三十万钱物之外,各借给三万,然后告诉契丹,所借之钱从下一年他们的俸禄内扣除。”契丹得到借钱后,感到非常惭愧。到下一年时,王旦告诉管发放钱财的人说,契丹所借的六万钱物,对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还是按常年的数字发给他们俸禄,不必扣除,但今后永不为例。
  西夏首领赵德明无故向大宋国借粮一万斛,王旦请皇帝命令管财务的人准备粮食一百万斛放在京城,然后通知赵德明来取粮。赵德明看到这种情况,感到非常惭愧,说: “大宋朝廷里有能人。”于是就停止了挑衅活动。

祭祀音乐对他国无好处


  宋仁宗时期,契丹派使者前来请求观看太庙中的祭祀音乐表演。仁宗向群臣征求意见。宰相说:“这种音乐除非是祭祀,不能随便演奏。”枢密副使孙公说:“应该以礼节来谢绝,就说:‘演奏太庙中的祭祀音乐,是为了歌颂我们祖宗的功德,对于其他国家并没有什么好处。如果你们派人来参加我们的祭祀活动,就可以观赏到了。’”仁宗用这句话回复了之后,使者再也不提这件事了。

三佛齐乃生间谍


  三佛齐这个地方,古代的时候称为“陀利”,地处连通东西的要道,自古以来航运便十分发达,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曾经派遣使者来中国。且从那以后,三佛齐和中国的交往一直不断。明洪武年间,当地有三个国王占据一方,后来,被爪哇国所灭。洪武十三年 (1380年),当地流传着“三佛齐乃生间谍”的说法,于是,明朝政府就让沿海的官吏严加管理,禁止他们走私。这样一来,在三佛齐的人就断绝了不少财源,只能在海上以做海盗为生,西洋的朝贡之路也因此给断掉了,中原市场上那些西洋货物比如说胡椒、香料等等就十分短缺。但是,走私没有被禁绝,反而有更多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做这个事情,并愈演愈烈。郑和下西洋以后,西洋朝贡之路才重新被打开。

明成祖不相信眼泪


  明永乐年间,安南发生内讧,胡氏取代陈氏,称为安南之主。一些不满于胡氏政权的人纷纷向外求援。一天,一个名叫裴伯耆的安南陈氏旧臣突然来到南京。这个裴伯耆是一位申包胥式的人物,他心怀陈朝,不满胡氏的倒行逆施,于是来大明国乞兵复国。裴伯耆在殿上向明成祖哭诉:“臣不才,窃效申包胥之忠,敢以死请,伏望陛下哀矜。”裴伯耆的话虽然颇为煽情,但并未打动明成祖,因为这一时期大明国的经营重点是北方,明成祖正准备北伐,无意在南方构衅,何况安南无论是陈氏还是胡氏掌权,只要臣服于大明,并无多大区别。因此明成祖仅命赐给裴伯耆衣食,对出兵复国却只字不提。

玩到国外的文字狱


  明代大兴文字狱,不仅大臣因文字横遭不測,就连藩国朝鲜也不能逃脱。明太祖时,朝鲜国王李成旦进表笺,有犯上字样,明太祖当即下令将进贡物品全部打回,还要朝鲜交出撰写此文的郑总。朝鲜恐惧,将郑总押送至南京。太祖下令,发配云南,仍令辽东都司不许高丽人通界,也不许商客贸易。

和洋人一起过年


  据 《春冰室野乘》 记载:有一年,眼看就要过除夕了,李宅突然来了一个俄国使者,递上文书说是第二天要来衙门求见。李鸿章坐在堂上,看了一眼文书,就拿起笔在末尾批注:“批准明天来见。”一旁的侍郎看到后,诧异地说:“明天就是除夕了,您哪里还有时间去见俄国大使?何况他们也并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只是过来搅局,让我们不得安生过年。您还不如直接推辞了吧。”哪知李鸿章笑着说: “您的家眷都在这里,全家人一起聊天过除夕当然开心。可我呢?一个人在这边,孤苦一伶仃,还不如让这些洋人都来。除夕之夜,一起嬉笑怒骂,也是很好的消遣办法。明天让这些洋人都来衙门,我一个人在这里坐堂就可以了。”

晚清官员出国必带剃头匠


  自打1645年多尔衮颁布剃发令以后,剃发留辫就成了大清国男人的法定发型。这个发式前期叫“金钱鼠尾”,清代中后期逐渐演变成了我们在电视上看见的“阴阳头”,总趋势是辫子在变粗,剃光的部分在减少,越来越好看。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再好看也不能违反一条核心精神——辫子的部分随便长,多长都没事,但辫子以外的地方必须剃光。所以,剃头可是官员们出国要面对的大事。清代第一任驻外使节郭嵩焘大使出国就专门带着剃头师傅,因为他也要隔10天左右剃一次头。曾纪泽跟郭嵩焘级别一样,他的陪同出国人员名单中也有一个专门的剃头师傅。1905年,清政府派端方、戴鸿慈等5位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浩浩荡荡的随行队伍里还专门有一个剃头匠。

市井风物

唐代的“快餐”


  快餐并非现代人发明,在古代也有快餐。早在唐朝时,市场上就有一种叫“立办”的酒席。据李肇的 《国史补》 记载:唐德宗临时召见吴凑,任命他为“京兆尹”,且要立即赴任。时间虽然紧迫,但为庆贺自己的升迁,吴凑还是邀请了亲友来家中聚餐。当亲友赶到时,酒宴也已摆好。客人不解,问何以能这般迅速?吴府的人回答道:“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由此可见,这“立办”,可算是唐代的快餐。

千奇百怪的文身


  刺青在唐中期及以后可谓流行一时,当时的长安、成都、荆州、黔南都有刺青的风俗。男人用针在皮肤上刺出图案,然后涂上墨,待创面痊愈后,就形成了无法洗掉的图案。
  当时的刺青者大多数是市井恶少或者军人,所刺的内容千奇百怪。家住长安大宁坊的张干在自己的左臂上刺的是“生不怕京兆尹”,右臂上刺的是“死不怕阎罗王”。“京兆尹”是当时的官名,就是京城的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王力奴在自己的胸部和腹部刺上了山、庭院、池榭、草木、鸟兽。赵武建在身上刺了160处番印。还有更奇怪的,蜀人赵高将佛教里的天王像刺在背部,他犯法时应该杖背二十,可是地方官吏却不敢动手,因为他背上刺着天王。后来剑南节度使来了,用杖刑将他背上的天王像打得稀烂。节度使走后,赵高挨家挨户袒衣讨钱,美其名曰“修理功德钱”。

东京百姓爱下馆子


  《梦粱录》 记载:东京的百姓,寻常家里都不开灶的,人们吃饭基本上在外面搞定。宋朝时东京汴梁的酒楼正店有72户,而小店不能遍数,皆谓之“脚店”。例如正店有:城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城西宜城楼、金梁桥下刘楼、曹门蛮王家、乳酪张家,城北八仙楼、郑门河王家、李七家正店、景灵宫东墙长庆楼。

历史上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


  南宋 《武林旧事》 曾列出了部分球星——“筑球三十二人”的名字,当时参赛人员较汉时的每队十二人增加了四人,变成了十六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具体为:“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这应该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了。

清人的“口香糖”


  能除口臭的食品有很多种,除了丁香和糖炒栗子,还有橘子、橙子等水果以及花椒、茴香等调料。清朝的男人去青楼嫖妓,吃完花酒都要再叫一盘糖炒栗子,究其原因,无非是想除除口臭,好跟神女同赴巫山。嘉慶时另有竹枝词:“寒火三更灯半灭,门前高唤灌香糖。”“灌香糖”指的还是糖炒栗子,这玩意儿甜香四溢,吃一枚美半天,小夫妻夜半过生活,用它清新一下口气再接吻,情趣陡然上升。清朝的北京人爱吃零食,特别是嘉庆年间的男人,身上常拴一荷包,荷包里装满胡椒籽儿,会客之前,那手先伸进荷包里,捏出一粒胡椒来,撂嘴里嗑,见人说话,一嘴的胡椒味儿,把口臭盖过去了。胡椒很辣,吃多了上火,除此之外,其功能跟我们的口香糖颇为类似。

清代的鱼翅


  鱼翅之所以令人遐思,根源还是在于它的名贵。鱼翅通常分为白翅和黑翅两种,白翅乃以尖头鲨、白眼鲨为原料,黑翅则是以青鲨、鼠鲨为原料,两者相较,白翅要更为昂贵。清代,鱼翅与熊掌、海参、猴头并列为四大名菜。《清稗类钞》 中记载,清代的广东,筵席上珍肴中最为名贵的一道菜是清炖荷包鱼翅,每碗要售至十多两银子。因为鱼翅从干品泡发,到漂水、去除杂物、蒸煨去腥,要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工序。在前期工作准备好之后,还要加入上好的火腿、鸡汤以及鲜笋等物炖煮两日,口感方才融洽完美。所以在清朝年间,有鱼翅的宴席就是属于非常上档次的。

何为请安


  请安原是明代军礼中的一项,见于 《大明会典》。当时全国各指挥使司、各卫所都有这个礼节,称为“屈一膝”。到了清代,在八旗和明朝遗留下来的绿营中仍然沿袭旧习。本来,兵士见到上级军官应该下跪,但因为身上有盔甲,只屈一膝或半膝,久之,不穿盔甲时也以屈一膝为礼,并和叩首、打恭一样,含有问候请安的意思。在八旗人家和部分汉族官宦人家,晚辈见长辈、平辈中幼见长、奴仆见主人至亲友相见,都行这个礼,所以屈一膝又叫请安。但在衙门或公共场所,则不论旗人汉人都行打恭礼,不能请安。
  男子请安的姿势:先端正姿势,如“立正”的样子;然后向前迈左腿,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右腿半跪,略微停顿;眼平视,不许低头、扬头或歪头;双肩平衡,不许弯腰,左右腿的间距不可太大,保持左腿向前迈的自然距离,不可向后蹬腿。
  女子请安姿势与男子同,只是左右腿的距离要近,动作幅度小,双手扶左膝,右手不下垂。
  (选自《图说微历史:细节中的中国史》/品墨 编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年2月版)
其他文献
李雪峰 (1907年1月19日—2003年3月15日),生于山西省永济县, 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9月当选为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60年9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兼北京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1965年1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6年6月兼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1967年1月至4月,到天津工作。1968年2月至1970年12月任河北省革命
罗万化 (1536—1594),字一甫,明代上虞人。少年时代苦读钻研诗书,对真知和实践的认识颇为深刻,这影响了他一生的为人处世。明代隆庆二年 (1568),罗万化中状元。从政后,正赶上张居正任首辅执政,听说罗万化的才学和能力,就想把他招致门下。当面暗示多次,罗万化不予理睬,张居正又托一位门客去游说,罗万化依然严词拒绝。  不仅如此,万历元年 (1573) 癸酉科乡试时,罗万化出任顺天考场考官,更是
胡乔木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1930年底,他在清华大学经曾迪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秋,在其家乡江苏盐城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左联”工作任职。1941年2月起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担任毛泽东的秘书,1992年9月逝世。他先后参与党内大量重要文件的起草,同时编辑整理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
1905年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电影 《定军山》 是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这部影片的拍摄时间与西方国家发明电影(1895年)相差仅10年,其在世界和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丁亚平曾评价说:  《定军山》 的拍摄作为一个象征,代表着一个没有中国电影、一个没有中国人自己拍摄电影的时代的结束。它代表着中国电影的开始。  这一部由著名京剧大师谭
1919年,是梁思成进入清华学校读书的第4个年头。这所以留美预备学校的形式设立的学校,自诞生起,就呈现出不同于普通新学的气象:它的经费以美国返还的庚款为保证,它的教学,“所有办法均照美国学堂”,学制长达8年,依学科程度分为中等科、高等科,中等科相当于美国的高中,高等科相当于美国的初级学院(即美国两年制短期高等教育机构)。毕业生水准与美国大学二年级学生相当;学科设置以英语和科学为主,注重音乐、美术、
明朝万历年间,商业活动发达,人口流动也越发加速,各种“出行指南”也应运而生,《天下水陆路程》就是万历年间非常有名的一本。但就是这本见证了明代商旅繁荣的图书,除记载了“假冒伪劣”风气,更记载了当时明朝另一个叫人一头冷汗的景象:越发泛滥的盗贼。  以 《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如果从徐州到北京,一路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响马贼”随时都会出没。从北京到江西,以及从广东到浙江,都是必须要走白天的路,绝
标题是友人读了朱永嘉先生微博后对我说的一句话,显然是危言耸听,完全是吓唬我的话。所说的文章题目叫 《路线、政权和世界观》 (下称《路线》),这是我组织和编发的,这是事实,可又怎能同林彪和林彪爆炸扯在一起呢?硬要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扯在一起,就成了今古奇冤了。  2015年 《世纪》 杂志第3期曾刊发程继尧先生回忆 《我是如何被戴上“林彪黑秀才”帽子的》一文,本文刚好可以和此相互佐证,以我的亲身经历反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是昆曲 《林冲夜奔》中的台词,好像是出于明朝李开先的 《宝剑记》。近来不止一次见到报刊上有人引用,由此想起,有男无女,岂不偏向?是不是古代女子都像老前辈贾宝玉先生说的那样是水做的,容易流泪,和男的不能相比?可是也不盡然,那位以流泪出名的林黛玉女士魂归离恨天时只说了半句话:“宝玉!你好……”并没有大哭一场。大概是伤心哭过以后泪就干涸了吧?于是我想补一句:“女儿有
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收藏着许多革命文物。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讲述着一个故事,见证着一段历程,折射出一种精神。  深藏于衣冠冢里的 《共产党宣言》  在纪念馆展厅中央的展柜中,摆放着两本薄薄的小册子,这就是 《共产党宣言》 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1920年8月首版本和9月再版本。这两版宣言被后人称为 《共产党宣言》 “姊妹本”。而在9月版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9月版 《共产
曾经我在给年逾九旬高龄的沈老先生撰写年表时,断断续续听他谈及张爱玲,前后有八年之久,像打捞历史的碎片,渐渐拼接出一段他与张爱玲不算太短的文缘轶事。2015年适逢张爱玲 (1920—1995) 仙逝二十周年,谨此为上海文坛前辈呈上心香一炷。康乐酒家,首次见面  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六日下午三时,由 《杂志》 社主办,在康乐酒家举办了一次评论张爱玲及其 《传奇》 的座谈会,《杂志》 当年九月号以 《〈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