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教学意外 创造课堂精彩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堂要善于捕捉课堂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捕捉学生的疑惑需求和思维火花,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索。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意外;生成性资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不期而至的“意外”,若因为担心“意外”打扰我们的教学思路,使自己无法驾驭课堂,延误教学时间,而去阻止“意外”的发生,将会使教师错失许多因“意外”而生成“精彩”的良机。非预设性生成资源中融合了学生的疑惑、错误等要素,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捕捉学生的疑惑需求和思维火花,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索。既能展现他们的创新才能,培养其探究和质疑精神,又能获取新的知识,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意外资源在动态中无痕生成“精彩”,创造出精彩的数学课堂。
  一、错误资源,曲道引导
  事实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引出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看教师处理的方式方法。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实的课堂教学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当一些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并及时而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且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案例1:在推导得(ɑ b)2
  =ɑ2 2ɑb b2公式后进行巩固练习,老师多次强调在应用此完全平方公式时不要漏掉“积的2倍”,即2ɑb,可是还有同学在计算时漏掉。面对学生这种“不该犯”的错误,教师立即让学生停止练习,在黑板上并排写上①(5 4)2=52 42;②,(5 4)2=52 2×5×4 42然后组织学生计算、讨论、判断。
  师:请计算黑板上的两个算式,然后对比,讨论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甲:①式的左边值是81,右边值是41,所以等式不成立;②式的左边值是81,右边值也是81,所以等式成立。
  生乙:我同意甲的看法。①式的错误是在用完全平方公式(ɑ b)2=ɑ2 2ɑb b2计算展开(ɑ b)2时,漏掉了ɑ、b积的2倍,即少了2×5×4。
  生丙:我同意甲乙俩人的意见,今后计算类似(ɑ b)2的题目时,要正确使用公式,不要漏掉“积的2倍”了。
  该案例中的教师,面对自己多次强调后仍出现的错误,不是放弃这个练习中出现的细节,而是立即对自己原本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并快速采取措施,调整预设,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去做、去看、去想、去说、去比较、去感悟,使学生通过自主方式明辨是非,教师在学生的错误细节处选中了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制高点”,成为课堂有效生成的发现者。
  二、即逝资源,细微观察
  数学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尴尬的境地和艰难的抉择。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案例2:梯形的中位线(复习三角形的中位线)。
  师:三角形有中位线,那么梯形也有中位线吗?梯形的中位线又有如何的性质呢?
  生:(在没有教师的示意下,急不可待地站起来)老师,梯形有中位线,是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生洋洋得意地坐下,似乎在等待着老师的表扬)
  师:(愣了一下)你已经知道了……很好,请坐下。(师面带不悦之色,继续下面的教学程序)
  案例中,学生的发言确实难为了教师:什么都知道了,还学什么呢?预案中的所有设计全部被冲破了,还怎么教呢?
  这是在班级课程授课中常常会遇到的情况,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知识结果,即所谓的“未学先知”。而老师不恰当的提问使得了知识结果的直接出现,破坏了老师预定知识的生成过程,使教学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为更好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老师除了在课前设计时,要尽量规避提出那些大概使得知识结果直接出现的难题之外,更为注重的是,要在充实预知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学程序进行预定,以满足学生“更高的需求”。
  三、窘迫资源,坦然面对
  在教学生涯中,每个教师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样的感觉——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超出意料之外,而糟糕的是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又不足以自信地做出明确的判断,此时将陷入两难的境地。怎么办呢?于是很多教师选择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甚至干脆置若罔闻。然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赋予了教师角色的全新内涵,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专家或引导者。如学生一样,教师也是参与者和合作者,假如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当面对问题无法做出即时解答时,大可以真诚处之,坦然面对。
  案例3:师:(出示例)如下图,表示某人从家出发在任一时刻到家的距离s与所花时间t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像编一个故事。
  生1:“张大爷吃完晚饭后外出散步,走了10钟后,到达离家500米远的报刊亭,看了20分钟的报纸,就往回走,结果15分钟后到达家里。”
  生2:“小颖从家里骑自行车,10分钟后到达离家500米远目的地,20分钟后办完事情,就往回走,结果15分钟后到达家里。”当大家都沉浸在欣赏故事编得精彩与否,情节是否符合题意时,有个学生把手举得特别的高。
  生3:“你们编的故事,怎么中间一段都是看报、休息、吃饭、买东西之类不动的,听都听烦了,没有动的吗?”听了他的一番话,全班傻眼了,刚才还热闹非凡的场景消失了,笔者的心更是一惊:教了20多年的书,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以前一直按静止处理的呀,难道有错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距离不变,当然是静止的,但有没有运动的呢?应该有。但具体的例子老师一时也想不起来。笔者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了同学,再请同学们回去好好想想,看谁先找到?
  由于笔者的坦然面对,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学生的兴趣来了,积极性也高了:“今天的问题难住了老师,有挑战性!”过了一两天,这个学生兴奋地跑过来说:“老师,我想到了!绕圈,绕圈走,这个人出发10分钟后,以他家为中心,在半径为500米的圆形道路上走了20分钟。”对呀!怎么没想到呢?在圆周上既可以运动也可以静止,既可以前进又可以来回走动,既可以原路返回又可以另路返回。
  这一案例中出现的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预见的情形,成了本堂课的精彩之处。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如果教师对这种情形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甚至避而不谈,教学怎能有个性?又怎能有生机?正是教师不嫌其烦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发现了课堂的活力,及时捕捉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并作为活的教学资源,精彩地促使教学的动态生成。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信息的传递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我们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钟祖文.例谈初中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J].考试周刊,2011(65).
  [2]陈德前.既要关注生成,又要重视预设[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09).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2002(09).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评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恰当运用和把握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本文通过多样性、多向性、民主、注重语言机智等几个方面对于有效的课堂评价的内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要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必须让学生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但当前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不懂得有效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这种现象,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开展各项读书活动,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指导  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
【摘 要】交通安全教育一直是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在学校现有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创建特色班队文化(包括创建具有交通安全信息味道的班级文化、建立班级交通行为评价体系等措施)对低年级儿童进一步深入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使学生最终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  【关键词】交通安全教育;班队文化;小学低年级  “生命重于泰山”。由于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事故成了不可小觑的
【摘 要】古诗文教学在培养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古诗文研学问题的设计从字词类、诵读类和意象类三个方面考虑,通过学生自主研学和合作交流的方式以期达到读懂诗文内容、注重朗读和背诵以及体会诗文的意象和情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诗词;研学问题;设计策略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与读书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概念和活动背景上便可以划分。两者同为活动,不能混为一谈,但只要注意课程性质,仍是可以整合的。其中,番禺区的“四步阅读法”就可以灵活地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组活动的实践中。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读书活动;整合策略  一、从概念上去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
【摘 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除了指导学生学习外,主要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从多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  【关键词】化学教学;兴趣;素质教育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中线相等,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其逆命题也成立.这就是对称性.如线段中垂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平行线及圆的相关定理也都是可逆的.这也是反身性.但是,由于角平分线与高线和中线相比条件明显弱化(没有垂足,中点的具体直观性及其与边的直接联系),导致了Steiner-Lehmes定理证明的难度.但因此也引起数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人们潜心于该定理不同证法的探究及形式多样的引
摘要:习近平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全面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系列重要指示,思想强教、人才强教、改革强教、法治强教、外交强教成为其论述的主要内容。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着力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树立人民群众的教育自信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对课程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物理实验教学课程资源又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物理实验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与途径,努力开发和有效利用实验教学课程资源。  【关键词】实验教学;课程资源;实验室;改革创新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学课程从过去的“教学大纲”转向现在的“课程标准”,它对课程目标、课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无论课前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其实这些“意外”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因此,面对这些“意外”,我们应耐心聆听,进而灵活利用“意外”,激发学生活力,让“意外”演绎出独特的价值,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一道原本可能归于平淡分析的位似问题,却引发了一次卓有成效的课堂研讨,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