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生阅读的价值取向

来源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i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封教育学院开封475004
  摘要:来自高校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调查表明,疏远经典名著、阅读退化是当前大学生文化取向中一个突出现象。大学生课外阅读呈一种通俗化、功利化、快餐化倾向,很大程度上带有功利色彩和消闲色彩,而非拓宽知识、提高修养。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经典的呼唤与关注无疑是对人文关怀的呼唤,是精神文化支撑的同归。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72-03
  
  正如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规律作为主线一样,人类精神文化的沿革要保持其生命力,亦必须循着求真、向善、爱美的主线前进。在社会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段,它抑或会出现跳跃、颠荡甚至倒退,但游离主线终究会有回归。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在享受着物质财富的增长所带来的生活上的极大满足的同时,又必须无奈地直面物质生活的提高所伴随的精神贫困与危机。经济的繁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深入,都是一把把双刃剑,为现代人的生活增添科技营养的同时也潜伏着精神的浮躁、空虚和动荡。在高等学校,当前大学生对于那些容易接受那些闲适的消遣文学、所需时间短的“快餐文化”,诸如言情作品、休闲杂志等的偏爱;对于网络阅读的情有独钟就是一种证明。从表面看,这只是一种现象,并不能横加褒贬,因为这些媒体承载的信息量大,读来有趣,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对于经典的学习,距离今日大学生既已遥远。这种状况让人心痛,也带给我们深刻的反思。
  早在1942年,朱自清在《经典常谈》里曾有这样的观点:“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中的好文学,浇溉和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有涵养与情趣;而圣哲格言,在为人处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引,不致使我们陷入困惑的黑暗中。在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次动荡的中国教育界,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中国教育界,阅读经典,进行经典教育,正是在这“素质”二字。究竟何谓经典?其实并没有人以定义的方式加以界定。意大利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作家卡尔维诺有过这样一个很精辟的论断,他说经典就是那些不断被重读的文本,而每一次的重读,都会随着知识水平、人生阅历甚至心境的不同获得完全不同的感受与启发。毫无疑问,经典作品体现着文学史上文学艺术的伟大成就,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永恒的艺术价值,体现民族审美风尚和美学精神,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穿越具体时代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在价值与美学维度上呈现出时间与空间的普适性。源远流长的中外文学经典,形象地演绎着人类的文明史、精神史、奋进史;生动地展示人类求真、求善、求美的历程。在对于经典的学习中,我们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交流,与那些不朽的思想相互碰撞,是与哲人的对话,是去寻找精神的诗意的栖息之地,使我们的精神家园更加滋润。但近年来社会多阶层对利益的最大化追求,曾经使人望而景仰、近乎神明的学术文化领域也呈现出市场化、商业化、低俗化的现象,而且波及大学校园。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经典的呼唤与关注无疑是对人文关怀的呼唤,是精神文化支撑的同归。因此,可以认为,对经典名著的关注,是时代和现实发展的必然。
  不少来自高校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调查表明,疏远经典名著、阅读退化是当前大学生文化取向中一个突出现象。大学生课外阅读呈一种通俗化、功利化、快餐化倾向,很大程度上带有功利色彩和消闲色彩,而非拓宽知识、提高修养。
  为什么如此?原因探析如下:
  
  1.现实社会大环境导致阅读取向的感性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并潜在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露。物质文明的发达使人类生活水平空前改善,但人们为了生活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对比下,我们的心也浮躁了许多,面临精神的不安与危机。在这个浮华的时代,供我们选择的东西太多太多,喧闹和繁杂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主旋律。人们在繁杂的生活中迷失着信仰,思想意识中有了许多复杂的声音,失却主旋律的引导,在道德观、价值观上呈现多元取向。高校也不再是宁静的象牙之塔,莘莘学子也不可能与现实割裂开来。于是,在阅读取向上,感性阅读甚于理性阅读,一些格调并不高雅的言情类、生活类、时尚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满足了某种心理需求,或者是缓解释放了生活的压力。
  
  2.电脑网络的发展导致阅读取向的通俗化
  
  现今之社会,可以说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工业化状态”,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知识的性质,进而改变了文化艺术的性质和特征。科技的产物——电脑网络,已逐步成为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角色甚至是决定性因素。然而,世间的许多事物都是利弊相生,祸福相随,网络也不例外。它就像一条大河,挟裹着珍珠和泥沙翻腾而下,既传播文明又倾泻垃圾,既开启民智又制造蒙昧盲目。大学生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实践的舞台。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于喜欢探索、追求新事物的大学生无疑充满着诱惑力,自然就有不少大学生痴迷于它。然而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无效信息,但信息在目前这样一个“后工业化时代”已变成了瞬息万变、十分不稳定的东西,网络带给人们信息阅读的同时,反而使人们获取的知识越来越少。在信息社会,畅游网络并不表明我们拥有的知识更加丰富,我们的知识更多的来自于我们的严肃阅读。大卫•丹比,美国《纽约》杂志的电影评论家。1991年他48岁,突然回到母校选修“文学人文”与“当代文明”这两门课,重读西方经典。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源于他自身的知识危机,他曾言道,“严肃的阅读或许是一种结束媒体生活对我的同化的办法,一种找回我的世界的办法”。此外,网络中还充斥着性、暴力、色情等低俗场面的描写,这些垃圾文化的传播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使其价值取向多元化,从而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足够牢固的精神屏障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其行为易受影响。网络就其与大学生阅读之间的关系而言,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交往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另一方面,它导致了快餐文化、低俗文化的盛行,严重地影响着当今的大学生阅读走向。
  
  3.课业与就业的困扰导致阅读取向的功利化
  
  毫无疑问,现在的大学生是在踏进校门的同时就感受着课业与就业的巨大压力。为给自己寻找将来的出路,许多人在阅读取向上选择了急功近利。各种应试书,如英语四级、六级的考试书,计算机等级考试书,还有修第二学位的书,成为学子们的最佳选择。阅读基本上是走一条“教材+专业书+英语四六级辅导+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的读书之路,呈显着对读书的迷茫,阅读情况令人担忧。其实,大学的读书生活,是应该通过文化经典阅读,使学生从中发现人的精神力量、汲取精神营养,通过文学精品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学会科学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感悟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从而使其成为精神成熟、思维理性、人格完美、道德完善的栋梁之才。这才应是其阅读行为和阅读取向的价值依据。从表面看,这种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激发了大学生阅读的短期行为,但这只能是一种短期效应,会使他们在学习或活动中缺乏提高综合素质的长远目标和对自身发展的深层思考。
  如何改变这种阅读取向上的这种不良取向,从而强化经典学习意识呢?
  首先,全方位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追求意识,提升阅读取向。人的理想没有终极,人对力量的追求就没有终极,对知识的追求也就没有终极。有知识才能有力量,有力量才能实现理想。人是具有“明天”这个概念的唯一的动物,人们今天追求知识是为了明天。大学生将来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进步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大学生以面向将来的态度指导自己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取向。通过阅读中外人文经典名著,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世界文明的熏陶,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反思、感悟使命。《史记》、《资治通鉴》等书,让大学生们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辉煌宏大,领略中国文化的厚重和历史的壮阔;诸子百家的著作不但含有深刻的哲理,还包含着极大的人生智慧和高尚的人格标准,如《易经》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说,被清华大学奉为校训。孔子讲仁、义、礼、智、信,讲温、良、恭、俭、让,提倡君子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西方哲学富有理性色彩,康德、黑格尔、罗素、尼采等人的著作所显示出来的活跃的思维、严谨的逻辑、完善的道德法则,则是大学生思维和行动可借鉴的精神支点。这些经典阅读可提高大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艺术情趣和阅读品味,全面增强其人文素养。
  其次,开设相关课程,增进文化认同。读经典有一定困难是正常的,这就需要。
  开设相关课程予以指导。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他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文化传递者,由于师生间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交流和相互信任,故而教师的治学态度、方法及人格魅力更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们的人品和学识是一种最直接的影响学生的力量。针对经典阅读存在的实际障碍,在大学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权重中,不妨增加人文教育课程的课时和比例,设立必修或选修课程。基于这些学科的人文学科性质,其目标应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的阅读鉴赏能力,通过专职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文学经典中提升人文素质,提高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据有关资料介绍,针对读经典存在的实际障碍,目前一些高校纷纷开设了相关课程,来指导大学生阅读经典,如清华大学开设的《中国文化名著导读》课程。出版界也积极配合课程的开设,出版了相应的推荐书目,像华文出版社出版的《一生难忘的47本书》等。
  另外,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环境,塑高校“书香”环境。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乘此东风,应努力营造校园理想的读书环境。可以通过校园读书文化节、读书沙龙、诗会、文学经典阅读协会、征文竞赛等形式来推动校园文学经典阅读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中交流情感、学习互动。可以经常组织开展人文学术讲座,包括读书系列、传统文化系列、名作赏析系列等。不同的讲座引发了不同的思想撞击,开启求知若渴的大学生知识之窗。这些人文系列学术讲座不但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堂知识,陶冶情操,涵养心灵,还可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底蕴。
  
  4.结语
  
  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大学生精神成长的维生素,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阅读取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应飘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阅读成为学生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让学生亲近文学经典、阅读文学经典、读好文学经典,提升人生境界,塑造完美人格,成为真正和谐的人。
  参考文献
  [1]熊淑玲.大学语文应倡导经典文学阅读[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41~42
  [2]张硕.对大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状况的认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1):174~176
  [3]杨棣.关注大学生文化经典阅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许军娥.用文学经典引领大学生阅读的新航标[J].职业时空,2007,(19)
其他文献
读书是建立学习型团队最好的方法,让读书学习成为师生的习惯,让师生把读书学习作为终身需求,因此,推动师生阅读,建立学习型团队也就成了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 Reading is th
目前,福建省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已达26868个,党组织的覆盖率达66%,党的工作覆盖率达80%。全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际情况同"两个全覆盖"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各级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无人机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并且在很多的领域当中都有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在测绘工作中应用无人机,能够从更大程度上为挖掘出测绘工程的工作
为了获取制动引起转向盘抖动的传递路径,通过制动抖动整车道路再现试验,确定了制动器制动力矩的低频波动(BTV)向转向盘传递的主要路径,并考察了传递路径中各个零部件对制动抖
在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见惯了冰箱、洗衣机、彩电一类的“铁家伙”,但菜刀、吉他、电子琴一类的生活用品甚至玩具也出现在这些家电卖场。“只要与家电有关联,都是我们进军的目
为探讨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病人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21例LBBB患者均完成二日法门控负荷/静息MPI、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TT)、超声心动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中秋、国庆的到来,为成都玩具市场带来了一轮销售小高潮。就成都荷花池宏正广场玩具市场营业额来看。环比有一定提升。除暑季特色玩具及水上玩具外。各种玩具销售同上期相比都
2016年8月底,拖拉机动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东方红-LF904/LF954/LF904-C/LF954-C轮式拖拉机》、《东方红-LR6A3LU柴油机》、《东方红-YM6S4UF柴油机》、《东方红-Y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