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玄散文研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e83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傅玄散文对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议论政事往往能切中时弊,提出合理的举措。其散文有善于辩难的特点,论据充分,条理井然,逻辑严密,注重营造文章的语势,读来有透彻淋漓之感。散文风格雅正矜持,散文语言质朴如汉魏,形式繁复又开太康繁缛之新风。在魏、晋文风之间,傅玄是一个渐变的过渡。
  关键词:傅玄 散文 语势 繁缛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晋书》傅玄本传记载,傅玄有文集百余卷传世,但傅玄文集散佚较多,后世《隋书·经籍志》仅著录十五卷,新、旧唐书各著录五十卷,至《宋史·艺文志》仅著录一卷,且各家著录情况除篇卷分合不同外,佚失者当已居多。傅玄作品大多散见前代诗文总集或类书中,后由明清两代学者搜集成集。历代研究者一般都立足于傅玄散文的学术价值进行研究,对于其文学性较少论述。其实,从文学角度研究傅玄散文,亦具有相当的价值。
  《文心雕龙·才略》给予傅玄“篇章”较高的评价,言其多鉴诫之语,称赞傅玄为桢干之实才。这里所说的篇章即笔奏,即指上表、奏疏之类的文章。傅玄的奏疏,具有相当的思想价值,他对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上书议论政事,能切中时弊,直言不讳,正气凛然,并提出合理的举措。
  傅玄的《掌谏职上疏》和《上疏陈要务》是两篇很有名的奏疏,《晋书》傅玄本传记载了这两篇奏疏,《傅玄评传》的作者认为,这是傅玄兼掌谏职期间前后奏事的内容,是了解傅玄一生思想的重要作品。这两篇奏折,集中体现了傅玄的社会理想、为政措施以及从政能力。在《掌谏职上疏》中,傅玄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清明政治归结为“道化隆于上,清议行于下”,指出当时的社会问题和弊政乃在于虚无放诞的言论充盈朝野,天下人不重清议,导致秦朝灭亡的弊病已经在当时的社会复发。刘大杰在《魏晋思想论》中称赞傅玄的这种意见是相当正确的,看到了当时社会的病根。针对从曹氏统治集团以来所形成的社会问题和弊端,傅玄提出了解决问题、革除弊端的措施:推荐清明守礼的人做朝臣,以敦促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罢免那些虚伪粗鄙的人,以表示对不恪守礼法的人进行惩戒。傅玄提出的“举清远有礼之臣”,不仅有利于朝廷实施教化,形成清议的风气,也有助于改变曹魏以来朝野盛行的虚无放诞之风,有助于巩固仁义道德之礼法。此疏上奏之后,晋武帝立即下诏曰:“举清远有礼之臣。”并命傅玄草拟诏书推荐人才,可见傅玄的主张恳切中理,切实可行。
  受到晋武帝的褒奖后,傅玄紧接着又进呈了《上疏陈要务》,他摩天子之逆鳞,直言不讳,指陈时弊,言辞激烈,批评当时朝政未能避免汉魏的过失,闲散官职太多,学校未能设立,务农的人太少,经商的人太多。据《晋书·帝纪第三》记载,此疏上奏之后,因言辞激烈,恐触犯龙颜,有关部门请求拿傅玄问罪,但是晋武帝非但没有责罚傅玄,反而擢升其为侍中,并且下诏语褒奖傅玄,称赞他是忠臣直士,并表示自己愿虚心听取意见,号召四海之内的有识之士都来为朝廷进言。据《傅玄本传》知,晋武帝即位之初,确实广纳直言,开不讳之路,在晋武帝励精图治初衷的鼓励下,傅玄实欲有所作为。入晋以前,他曾经在东观修史十年,积累的历史知识对于其贯通古今寻找治理国家的良方是大有裨益的。司马氏集团取得统治权以后,他在司马昭军府任职,体验过西进南征的军旅生活,后又历任地方官,在温县令任上有出色的政绩,这些经历使得傅玄有机会深入接触社会,培养洞察能力以及政治头脑。所以傅玄的奏议类文章从来都是言之有物、有的放矢,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傅鹑觚集》所言的“休奕时务便宜诸疏, 切中理”,可谓中肯的评价。
  傅玄对时弊的认识和解决,是十分深刻和准确的。他敏锐地认识到晋代政府机构的臃肿和低效,认识到西晋社会虚浮不务实的风气,认识到西晋不重儒学教育、不重视农业生产等弊端,他开出的治世良方是改革机构、整顿吏治,使得官无闲职,尊儒尚学,贵农贱商,切实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再如《傅子》中提倡息欲明制,提倡节用简朴。傅玄说,如果皇帝不节制自己的物欲,那么官员们也会放纵自己的欲望,奢侈淫靡的风气会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极大危害。可见,在清谈盛行、奢靡相尚的社会风气中,他始终保持着相对清醒的头脑。西晋奢侈之风盛行,晋武帝公然支持舅父王恺与石崇斗富,可谓穷奢极欲。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倡节俭,其对立面不仅仅是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而是整个社会,是大多数朝廷官员聚敛钱财、疯狂逐利,以及皇帝本人的默许纵容乃至骄奢淫逸。由此可见傅玄的胆识、勇气以及社会责任感。傅玄被刘勰誉为“桢干之实才”,即是因为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凛然的正气,具有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治理能力。
  傅玄的文章,有善于辩难的特点,论据充分,条理井然,逻辑严密,注重营造文章的语势,读来有透彻淋漓之感。傅玄所处的时代,玄风渐炽,清谈方盛,但是他并没有参与到清谈的行列当中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玄风与清谈就与傅玄绝缘。其实,他的文章所表现出来的辩难特点,和当时的玄风、清谈是有一定关联的。我们知道,傅玄曾极力反对清谈。清谈者在傅玄看来,是一些“利口覆邦国之人”。但傅玄并不是简单地、一概地反对清谈,他反对当时何晏等人“好辩而无诚”的清谈,对于名理派谨严地校练名理是不反对的。傅玄的从兄傅嘏,在魏晋清谈史上是一位重要人物。刘大杰将何晏等划为清谈玄论派的代表,将傅嘏归入名理派的代表,他认为名理派虽也有老庄的思想,但他们谈论的内容较为切近实际。在处事行政方面,他们的行为并不浪漫,生活谨严,办事极有规律。可见,傅嘏虽然是个清谈家,但却是属于务实一派,与所谓的玄论家是不同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也说,魏末西晋时代是清谈的前期,这个时期的清谈,是士大夫藉以表示本人态度及辩护自身立场的东西。也就是说,这种清谈和汉末的清议颇为相似,都是与现实政治相关,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和实用的价值。所以,傅玄对从兄傅嘏的清谈是持肯定态度的。而无论是名理派还是玄论派,只要是清谈,必然离不开辩论的风气。汉末儒学衰微,经学作风被扫荡,儒学独尊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的思想开始回归自由,刘大杰认为,在这种空气里,学术界产生了怀疑的精神和辩论的风气。当时的清谈集会,正是讨论学术最好的机会,整个社会充满了这样的辩论风气,如傅嘏与荀粲校练名理,正是魏晋清谈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浸淫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中,尤其是对名理派的清谈持着肯定的态度,傅玄就不可能不受到一些感染和影响了。这种影响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辩难之风的形成。《晋书·傅玄传》(附傅祗传)记载:傅祗著有驳论文章十余万言。傅祗文章惜乎不存,但我们仍可由此推知,当时的确存在以辩驳为特色的著文风气。郭预衡《中国散文史》认为,“精名理,善论难”是两晋文章的共同特点,陈柱《中国散文史》专门有“论难派之散文”一节。以上论述说明魏晋时期纵横论辩文风盛行文坛。傅玄不参与名理之辩,但浸淫在论辩的时代风气里,不免形成善于辩难的创作特点。   受时风熏染,傅玄为文富于条理逻辑、长于雄辩。如其奏议多以“臣闻”开头,以述前代圣明之治,引起君王的憧憬心理;然后从近世之弊谈起,引起君王的警醒之心;再陈述当今的弊端,激励君王有所作为;最后献计献策,帮助君王解决问题。这令人联想到孟子见梁惠王,委婉有度,却步步紧逼,令君王无所遁逃,最后不得不采纳谏议。如晋武帝曾下诏褒扬傅玄上奏的事情都是国家的根本,是当今最重要紧急的事务。所以傅玄的上奏基本都被晋武帝采纳,这与其奏疏的论据充分、富于条理和逻辑、有辩难之风是分不开的。
  为了配合这种文风,傅玄很注重营造语势。如《平赋役》句式整饬,显出着力安排的痕迹。全篇倡导减免赋役,说理透彻,虽平实却有纵横之势,不容辩驳,读来有一种淋漓的快意。傅玄还善于取譬设喻,由远及近,阐发幽微之理。他做过这样的比方,用天以春生比方君王的仁令,用天以秋杀比方君王的威令,其比喻贴切生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而又生动地阐明了礼法并重的依据和重要性。再如《掌谏职上疏》以及《上疏陈要务》均注重遣词造句,常常用平实的语言组成一气呵成的句群,令人读来有淋漓之感,其间蕴含着极强的语势。而这种语势极强的行文风格,无疑强化了文章的雄辩之风。傅玄的奏议所存不多,一般都是以追述圣王和先帝的圣明统治入手,然后大胆指陈时弊,最后提出解决措施。傅玄在晋代功高位尊,颇受优容,其为人处事有恃无恐。本传载:“傅玄入晋后恃宠而骄,始与皇甫陶于大殿上争言喧哗遭贬官,后来又于羊皇后丧仪上争言骂座,再遭贬官,抱恨而终。”究其畅言无畏、雄辩骋辞文风形成的原因,大约与其处境的优越是分不开的。
  傅玄的经历、处境对其文风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傅玄历经了建安、正始时期,其间儒学衰微已成必然趋势,所以傅玄的思想虽然以儒家思想为主,但是也表现出心慕纵横、乘时权变的倾向。如傅玄在曹魏时期投靠司马氏政权,表现出乘时权变的倾向。唐长孺曾说过,傅氏一门本是司马氏的羽党。入晋以后,傅玄制礼作乐,功高位尊,不免有自矜的情绪。上文提到,傅玄的奏议多以“臣闻”开头,细读傅玄的奏议,“臣闻”二字充满自信;上文还提到,他对于君王的循循善诱、步步紧逼的文风,实际上都来自于这种自信。只有处境优越、身被恩宠的臣下,才会有这种自信自矜的情绪。傅玄的奏议、铭、箴,都透露出这样的情绪,行文总是一派办理公务的架势,严肃认真,如《太子少傅箴》、《吏部尚书箴》等,此二篇箴言均以训诫的口吻写成,风格雅正矜持。
  傅玄在著文的时候,很少流露自己内心的情感,这和当时其他文人有所不同。比如其子傅咸常在文章里抒发一些真情实感,令读者有较多的感触和联想的空间,傅玄则显得十分谨慎和冷静,这与傅玄的处世观有很大关系。在当时政治斗争比较复杂的时期,处世、为文都需要权衡,说真话、表真情,都需要谨慎为之。傅玄虽然曾经因为言语冲突两遭免官,但究其主要原因,并非是由于出言不慎,而是因为他后期极度居功自傲、有恃无恐。实际上,傅玄一向是个非常谨慎的人,他的文章内心情感流露较少,这与他乘时权变、老练成熟以及权衡利弊的处世态度原本是密切相关的。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认为,晋人的著作,有以繁缛擅长者,如葛洪《抱朴子外篇》;有质实近于魏人者,如傅玄《傅子》及袁准《正论》。《傅子》各篇语言风格以质朴为主,这大约正是刘先生所谓“质实近于魏人”。实际上,傅玄的散文兼有质朴与繁复的风格,质朴主要指语言,繁复主要指比较注重句式安排。傅玄散文语言质朴如汉魏,而其繁复又开西晋太康繁缛之新风。《傅子》骋辞雄辩的文风以及注重句式安排、运用铺陈排比等手法营造文章语势的特点,隐隐透出对繁缛形式的追求,可谓太康文风之先兆。单从这一点来看,傅玄文风在魏、晋文风之间,正是一个渐变的过渡。
  参考文献:
  [1] 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2]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3] 魏明安、赵以武:《傅玄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5] 魏明安、任菊俊:《“清远有礼”是傅玄树立的德目》,《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6] 殷孟伦:《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7] 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年版。
  [8] 郭预衡主编:《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9] 陈柱:《中国散文史》,上海书店,1984年版。
  [10]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版。
  [11]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马黎丽,女,1972—,湖北兴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工作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古诗英译也是传递文化、研究语言的必由之路。许渊冲的“美化之艺术”观点是对诗歌翻译和赏析方法的核心概括,其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的统一是古诗英译和译文赏析时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本文据此评析《春晓》一诗较为经典的两篇译文,通过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各自特点,并进一步提出,在诗歌译文赏析时,读者既要关注诗歌之美,又要注意译者对于原作的侧重点和体现的文学、美
期刊
摘要 小说以阅读为目的,同时蕴涵文化特质。可读性和文化传递性导致翻译矛盾:适应目标读者的改变与文化特征的忠实传递。本文拟从功能角度分析该矛盾,以《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为个案,试证目的论可有效解决该矛盾。  关键词:《骆驼祥子》 目的论 主体性 因素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小说翻译矛盾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以大众阅读为目的,但同时蕴涵
期刊
摘要 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境内的民间音乐葫芦丝,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音乐类(民间音乐类),是植根于丰富的傣族民间音乐,是具有民族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域文化。本文论述了葫芦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简要介绍了当代葫芦丝文化的发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角度分析了葫芦丝文化的现状,提出了文化产业开发利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理、有机的契合,以实现文化的多样
期刊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以及能指与所指理念的研究,揭示索绪尔任意性的观点与结构主义思潮之间的内在联系。索绪尔在语言学中虽然没有使用“结构”一词,但他对抽象的语言系统结构的强调,对后来的结构主义思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索绪尔 任意性 结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
期刊
摘要 Grice的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是指导言语交际的重要原则。本文从合作原则入手,分析美国著名室内情景喜剧《好汉两个半》中的部分幽默对白,以实例说明违背合作原则的数量、质量、关系、方式准则产生的幽默效果。旨在提供较深的欣赏层面来理解情景喜剧中的幽默,进而为人们日常交际中如何正确使用幽默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作原则 言语幽默 《好汉两个半》  中图分类号:H059
期刊
摘要 在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及其英译本的个案研究中,英汉主位结构及主位推进模式有较大差异。汉语句子围绕话题展开,主位变换频繁,形式看似松散,意义却紧密相连;而在英译文中,则以主谓为主干,其他成分围绕主干层层搭架,各个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严密。另外,汉语中的人称主语在英语中常被转换为物称主语。这些差异不仅反映出汉英句法“流散型”与“聚集型”、“人称”与“物称”的差异,同时也体现了东西方
期刊
摘要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自由派诗歌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其后期作品《蜜蜂组诗》,浅谈了她笔下的“蜜蜂”式女性世界,在分析其创作脉络和创作风格的基础上,讨论了普拉斯对于女性世界的关注和对女性处境的同情与忧虑。  关键词:西尔维娅·普拉斯 蜜蜂组诗 女性世界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1962年2月11日清晨,西尔维娅·普拉斯为孩子们准备了早餐之后,拧开
期刊
摘要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母题。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是中西方戏剧大家,《拜月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二人爱情婚姻方面的代表作。本文试图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重新解读两剧,分析中西方婚恋观的异同。  关键词:关汉卿 莎士比亚 《拜月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婚恋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拜月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简介  爱情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永
期刊
摘要 阮籍和陶渊明作为魏晋风度的最高代表,两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家世背景以及人生遭际、理想抱负极为相似,对阮、陶二人的诗作加以具体分析,可见阮籍《咏怀诗》的创作题材、表达内容、艺术风格对陶渊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阮籍 咏怀诗 陶渊明 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阮籍作为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五言《咏怀诗》82首代表其最
期刊
摘要 登高意象作为创作主体情感抒发的一种艺术表现模式,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登高意象肇端于《诗经》,此时它具备了抒发念亲怀远情怀、展现英雄形象的艺术表现功能。登高意象的最终定型是在战国时期,它已超越了《诗经》中于生活实景或兴象中表现念亲情感的阶段,而融入进生命意识的内蕴,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审美内涵与更为深刻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登高意象 《诗经》 战国 先秦 屈原 宋玉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