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旅游业态是历史文化街区活力的源泉,是历史文化街区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和统计分析,对旅游业态进行研究。从利益相关者类型、利益相关者参与度、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三个角度对旅游业态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构建了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长效治理机制。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治理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0023
1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文化名城内传统街巷格局、河道水系和传统建筑风貌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的区域[1],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风貌的完整性和典型性、遗存的真实性和空间的功能性三个基本特征。[2]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掀起了古城更新改造高潮,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并引入新兴业态得到广泛认可,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商业业态也成为激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3],是吸引客源的重要因素。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古城东北部,北起白塔东路,南至干将路,面积约1165公顷,至今仍保存了河街并行的双棋盘街坊格局。1986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绝对保护区,2002年开始苏州市政府实行整治和保护工作,修缮和改善历史建筑,重新进行功能定位,鼓励公众参与开发[4],引入餐饮、住宿等旅游业态,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业态类型与功能定位不一致、业态分布不均衡、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5],其根本原因是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问题。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系统研究利益相关者与旅游业态之间的关系,构建利益相关者旅游业态治理模式,以期对历史文化街区研究有所贡献。
2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21旅游利益相关者理论
国内学者在历史文化街区利益相关者研究方面,彭凯、周均清分析了历史街区复兴中各利益相关者,并提出建立合作博弈机制才能达成确定型利益相关者的多边共赢局面。[6]谢涤湘、朱雪梅(2014)分析了广州市恩宁路更新改造转型中的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认为城市治理的转型和历史街区的更新需要充分而有效的公众参与;[7]王兆芳等(2014)在对正定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文物估计、历史建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造5个方面进行公众感知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公众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愿,可为政府制定保护决策提供依据;[8]邱灿华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平江历史街区旅游产业集群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型[9],顿明明(2016)分析了平江历史街区保护的空间目标、社会目标、文化目标和物质目标分别关联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并提出建立“目标-利益相关者”间的互动机制,尊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目标才能实现。[10]可以看出,政府、开发商、当地社区、经营者、旅游公司等是历史文化街区主要利益相关者。
22旅游业态理论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的研究,主要从业态的类型、业态的变化、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等角度分析具体历史文化街区。[11]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和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分类也不尽相同。业态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压力而更替,从而引导和驱动空间形态不断适应消费需求,因此形成了业态空间,不同业态对应不同区位和商圈[12],同类型的旅游业态呈现出集聚的空间特征。[13]
综上可知,对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类合作和博弈,缺少针对具体业态的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旅游业态是活力来源,是发展的持久动力,分析具体业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构建发展模式,是研究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的重要切入点。
3利益相关者与旅游业态分析
31利益相关者类型对旅游业态定位影响
根据2014年《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对该街区的发展定位,根据项目前期调查结果,将街区内旅游业态分为重点业态、主导业态、配套业态和社区业态四个层级[14],利益相关者与旅游业态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是政府主体,包括国家、江苏省和苏州市姑苏区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行政管理部门。政府部门代表公共利益,委托专家学者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各项规划,旅游业态发展围绕规划进行,以“旅游、休闲、文化”为主题,居民和旅游经营商根据政府政策发展业态。
图1旅游业态利益相关者图谱图片来源:根据调查走访结果整理。
圖2旅游业态空间分布图图片来源:根据调查走访结果整理。
32利益相关者参与度对旅游业态空间特征影响
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高,旅游业态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参与程度低,业态数量少且分布不均。街区旅游业态空间分布现状如图2所示。
旅游业态不均衡分布的原因有三点:①政府开发、专家规划的重点为平江路主干道,集中了233家业态,是该街区内业态主要集结地;②一部分经营者在利益驱使下,发展起与苏式传统文化不相符的小吃铺、低端旅游纪念品和杂货店;③社区居民对旅游业态开发参与度不高,街巷内分布的社区业态绝大部分是外来经营者经营的小吃、杂货店等低端业态;④旅游者都集中在平江路主干道上,消费引导业态选择,因此旅游业态都集中在主干道,街巷内分布的旅游业态很少。
33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对旅游业态类型与结构影响
利益诉求的变化会引导利益相关者改变经营的业态类型,从而影响旅游业态类型的数量组合和结构。
根据2016年调查问卷分析结果,25岁游客占62%,40%的游客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消费金额为10~50元,消费对象主要为平江路的各种小吃。因此,各类经营者把原来经营状况不理想的会馆、画廊等改成利润空间较大的小吃类或低端旅游纪念品类商铺,这种业态几乎占平江路主干道36%左右。
以位于平江路31号的“筑园会馆”为例,原来是在清代民宅“张氏旧居”的基础上改造的一家精品民宿及附属书吧,后来由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丰富,筑园会馆逐渐在市场发展中败阵,2014年初,“筑园会馆”变成了一家专营旅游纪念品的商铺,但经营的纪念品却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风格,跟国内其他景区内“价高质次”的纪念品一样。在资本逐利的天性下,旅游经营者会根据旅游者消费情况调整业态,以符合市场需求。 4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构建
旅游业态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过程,对应的利益相关者也由于类型、参与度和利益诉求也发生变化,因此,旅游业态能否健康持久地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影响了旅游业态定位、类型、结构和空间分布,并最终影响旅游业态的发展趋势。
根据利益相关者在旅游业态中的角色和作用,构建融政府、旅游经营者、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四个群体的治理机制,相互作用如图3所示。政府的作用体现在:①委托专家制定规划,定位旅游业态发展方向;②监管旅游业态经营方向,协调旅游业态结构;③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态发展。旅游经营者的作用体现在:①根据规划发展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定位一致的旅游业态;②持续经营旅游业态,增长利润。社区居民的作用体现在:①参与旅游业态开发;②展现街巷传统文化。最后,旅游者是市场力量,旅游业态为旅游者服务,同时旅游者又是政府制定规划和经营者调整业态的依据和风向标。
图3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
5结论与分析
通过本研究,针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①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发展需要依靠传统文化,政府需要对业态类型严格监管,防止形成小吃一条街;②苏式生活是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吸引因素,政府需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态开发建设,形成“蘇式生活博物馆”;③街巷业态是苏式生活形态的重要展现形式,需要提升当地居民参与度,主干道业态和街巷业态一起均衡发展,才能促进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钊,陆林,王莉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安徽屯溪老街的实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5):525.
[2]杨新海历史街区的基本特征及其保护原则[J],人文地理,2005(5):48-50.
[3]潘运伟,杨明,郑憩,等北京南锣鼓巷商业业态演变及其影响机制研究[C]//孟兆祯,陈晓丽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90-94.
[4]林林,阮仪三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06(3):45-51.
[5]陶洵阳公共管理视角下历史街区保护管理对策研究——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5:13-37.
[6]彭恺,周均清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历史街区复兴[J].城市问题,2012(11):66-70.
[7]谢涤湘,朱雪梅社会冲突、利益博弈与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以广州市恩宁路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4,3(21):86-92.
[8]王兆芳基于公众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以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4(2):27-30.
[9]邱灿华,顾玉婷,姜珊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平江路历史街区治理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8):266-269.
[10]顿明明苏州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及其策略应对[J].规划师,2016,7(32):39-44.
[11]肖鑫豪,林岚,苏秋红,等泉州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开发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1(35):33-35.
[12]张环宙,沈旭炜,吴茂英城市滨水历史街区空间更新与业态更替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1):90-91.
[13]赵梦妮,钟勇德旅游特色街区业态比较研究——以张家界溪布街和桂林阳朔西街为例[J].中南林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6-8.
[14]张磊玲,许欢,易琪,等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调查研究[J].旅游纵览(下),2017(4):107-108.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治理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0023
1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文化名城内传统街巷格局、河道水系和传统建筑风貌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的区域[1],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风貌的完整性和典型性、遗存的真实性和空间的功能性三个基本特征。[2]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掀起了古城更新改造高潮,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并引入新兴业态得到广泛认可,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商业业态也成为激发历史文化街区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3],是吸引客源的重要因素。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古城东北部,北起白塔东路,南至干将路,面积约1165公顷,至今仍保存了河街并行的双棋盘街坊格局。1986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绝对保护区,2002年开始苏州市政府实行整治和保护工作,修缮和改善历史建筑,重新进行功能定位,鼓励公众参与开发[4],引入餐饮、住宿等旅游业态,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业态类型与功能定位不一致、业态分布不均衡、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5],其根本原因是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问题。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系统研究利益相关者与旅游业态之间的关系,构建利益相关者旅游业态治理模式,以期对历史文化街区研究有所贡献。
2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21旅游利益相关者理论
国内学者在历史文化街区利益相关者研究方面,彭凯、周均清分析了历史街区复兴中各利益相关者,并提出建立合作博弈机制才能达成确定型利益相关者的多边共赢局面。[6]谢涤湘、朱雪梅(2014)分析了广州市恩宁路更新改造转型中的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认为城市治理的转型和历史街区的更新需要充分而有效的公众参与;[7]王兆芳等(2014)在对正定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文物估计、历史建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造5个方面进行公众感知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公众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愿,可为政府制定保护决策提供依据;[8]邱灿华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平江历史街区旅游产业集群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型[9],顿明明(2016)分析了平江历史街区保护的空间目标、社会目标、文化目标和物质目标分别关联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并提出建立“目标-利益相关者”间的互动机制,尊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目标才能实现。[10]可以看出,政府、开发商、当地社区、经营者、旅游公司等是历史文化街区主要利益相关者。
22旅游业态理论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的研究,主要从业态的类型、业态的变化、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等角度分析具体历史文化街区。[11]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和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分类也不尽相同。业态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压力而更替,从而引导和驱动空间形态不断适应消费需求,因此形成了业态空间,不同业态对应不同区位和商圈[12],同类型的旅游业态呈现出集聚的空间特征。[13]
综上可知,对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类合作和博弈,缺少针对具体业态的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旅游业态是活力来源,是发展的持久动力,分析具体业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构建发展模式,是研究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的重要切入点。
3利益相关者与旅游业态分析
31利益相关者类型对旅游业态定位影响
根据2014年《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对该街区的发展定位,根据项目前期调查结果,将街区内旅游业态分为重点业态、主导业态、配套业态和社区业态四个层级[14],利益相关者与旅游业态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是政府主体,包括国家、江苏省和苏州市姑苏区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行政管理部门。政府部门代表公共利益,委托专家学者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各项规划,旅游业态发展围绕规划进行,以“旅游、休闲、文化”为主题,居民和旅游经营商根据政府政策发展业态。
图1旅游业态利益相关者图谱图片来源:根据调查走访结果整理。
圖2旅游业态空间分布图图片来源:根据调查走访结果整理。
32利益相关者参与度对旅游业态空间特征影响
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高,旅游业态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参与程度低,业态数量少且分布不均。街区旅游业态空间分布现状如图2所示。
旅游业态不均衡分布的原因有三点:①政府开发、专家规划的重点为平江路主干道,集中了233家业态,是该街区内业态主要集结地;②一部分经营者在利益驱使下,发展起与苏式传统文化不相符的小吃铺、低端旅游纪念品和杂货店;③社区居民对旅游业态开发参与度不高,街巷内分布的社区业态绝大部分是外来经营者经营的小吃、杂货店等低端业态;④旅游者都集中在平江路主干道上,消费引导业态选择,因此旅游业态都集中在主干道,街巷内分布的旅游业态很少。
33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对旅游业态类型与结构影响
利益诉求的变化会引导利益相关者改变经营的业态类型,从而影响旅游业态类型的数量组合和结构。
根据2016年调查问卷分析结果,25岁游客占62%,40%的游客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消费金额为10~50元,消费对象主要为平江路的各种小吃。因此,各类经营者把原来经营状况不理想的会馆、画廊等改成利润空间较大的小吃类或低端旅游纪念品类商铺,这种业态几乎占平江路主干道36%左右。
以位于平江路31号的“筑园会馆”为例,原来是在清代民宅“张氏旧居”的基础上改造的一家精品民宿及附属书吧,后来由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丰富,筑园会馆逐渐在市场发展中败阵,2014年初,“筑园会馆”变成了一家专营旅游纪念品的商铺,但经营的纪念品却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风格,跟国内其他景区内“价高质次”的纪念品一样。在资本逐利的天性下,旅游经营者会根据旅游者消费情况调整业态,以符合市场需求。 4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构建
旅游业态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过程,对应的利益相关者也由于类型、参与度和利益诉求也发生变化,因此,旅游业态能否健康持久地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影响了旅游业态定位、类型、结构和空间分布,并最终影响旅游业态的发展趋势。
根据利益相关者在旅游业态中的角色和作用,构建融政府、旅游经营者、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四个群体的治理机制,相互作用如图3所示。政府的作用体现在:①委托专家制定规划,定位旅游业态发展方向;②监管旅游业态经营方向,协调旅游业态结构;③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态发展。旅游经营者的作用体现在:①根据规划发展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定位一致的旅游业态;②持续经营旅游业态,增长利润。社区居民的作用体现在:①参与旅游业态开发;②展现街巷传统文化。最后,旅游者是市场力量,旅游业态为旅游者服务,同时旅游者又是政府制定规划和经营者调整业态的依据和风向标。
图3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
5结论与分析
通过本研究,针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①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发展需要依靠传统文化,政府需要对业态类型严格监管,防止形成小吃一条街;②苏式生活是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吸引因素,政府需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态开发建设,形成“蘇式生活博物馆”;③街巷业态是苏式生活形态的重要展现形式,需要提升当地居民参与度,主干道业态和街巷业态一起均衡发展,才能促进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钊,陆林,王莉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安徽屯溪老街的实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5):525.
[2]杨新海历史街区的基本特征及其保护原则[J],人文地理,2005(5):48-50.
[3]潘运伟,杨明,郑憩,等北京南锣鼓巷商业业态演变及其影响机制研究[C]//孟兆祯,陈晓丽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90-94.
[4]林林,阮仪三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06(3):45-51.
[5]陶洵阳公共管理视角下历史街区保护管理对策研究——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5:13-37.
[6]彭恺,周均清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历史街区复兴[J].城市问题,2012(11):66-70.
[7]谢涤湘,朱雪梅社会冲突、利益博弈与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以广州市恩宁路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4,3(21):86-92.
[8]王兆芳基于公众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以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4(2):27-30.
[9]邱灿华,顾玉婷,姜珊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平江路历史街区治理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8):266-269.
[10]顿明明苏州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及其策略应对[J].规划师,2016,7(32):39-44.
[11]肖鑫豪,林岚,苏秋红,等泉州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开发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1(35):33-35.
[12]张环宙,沈旭炜,吴茂英城市滨水历史街区空间更新与业态更替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1):90-91.
[13]赵梦妮,钟勇德旅游特色街区业态比较研究——以张家界溪布街和桂林阳朔西街为例[J].中南林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6-8.
[14]张磊玲,许欢,易琪,等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调查研究[J].旅游纵览(下),2017(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