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6和hepcid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贫血的相关性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tt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和hepcid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在贫血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诊断时伴或不伴贫血的45例DLBCL患者,在诊断时抽取外周血标本,分别检测IL-6、hepcidin、血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Hb)浓度等。以2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DLBCL患者的血浆hepcidin及IL-6水平分别为(347±171)μg/L、0.27 ng/L(0~9.61 ng/L),与健康对照者的(175±92)μg/L、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高乳酸脱氢酶(LDH)(P=0.003)、有B症状(P=0.040)和年龄校正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1(P=0.010)的患者中血浆hepcidin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男性(P=0.003)、肿瘤分期Ⅲ~Ⅳ期(P=0.008)和IPI评分>1(P=0.004)的DLBCL患者中IL-6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epcidin水平与血清铁蛋白高度相关(r=0.77,P<0.001),与IL-6弱相关(r=0.31,P=0.030),与Hb无相关性(r=-0.12,P=0.300)。IL-6表达水平与Hb呈负相关(r=-0.35,P=0.009)。多因素分析提示,IL-6可以预测贫血(P=0.03),而hepcidin不能预测贫血(P=0.89)。结论 DLBCL患者血浆hepcidin常高表达,但IL-6水平升高在DLBCL患者贫血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
其他文献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包含多种亚型的淋巴瘤。PTCL在现有治疗方案下预后较差,其治疗仍是一个挑战。在2016年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中,多项研究报道了PTCL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均给予服用眩晕宁片(4片,tid)治疗,试验组则配合针灸治疗(风池、风府、太
滤泡淋巴瘤(FL)是起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多篇研究报道了FL治疗的最新进展。 GA101联合化疗、苯达莫司汀(BR)联合90Y替伊莫单抗(90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温针灸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仅用温针灸,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
10月10日11时50分许,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杨家巷一私人小餐馆发生液化气罐爆炸,造成17人遇难,其中14名为学生.事故原因初步判定为瓶装液化石油气泄漏遇明火爆炸.该餐馆涉嫌无
早期实体肿瘤即血管前期肿瘤(prevascular stage),当肿瘤直径在1~2mm时,常通过弥散方式获取营养;当肿瘤直径大于2mm时,弥散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肿瘤进入血管(vascula
边缘区淋巴瘤(MZL)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可以分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淋巴结MZL及脾脏MZL,其中以MALT淋巴瘤最为常见,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7.5%。2016年第58届美国血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 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0例PCNS DLBC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对66例可随访患者进行生存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颈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0例颈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作业疗法(OT)和运动疗法(PT),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WT1基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用于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的可能性。方法收集58例初发AML、32例初发ALL、40例AML-完全缓解(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