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宝宝出生了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g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新的小班小朋友要入园了。上一届的孩子们留下了6只白玉蜗牛,我们把它们投放在养殖区,希望能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帮助他们缓解入园焦虑。开学了,先是有几个不哭的孩子注意到了它们,纷纷过去看蜗牛,但只是看了看就走了。随着孩子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他们去看蜗牛的次数越来越多,也开始帮着老师照顾蜗牛,喂它们食物,给它们的家喷点水。
   蜗牛产卵
  9月7日中午,孩子们正在午睡,我突然发现一只蜗牛产卵了,而且产了好多好多,我赶紧用手机录下这个难得的时刻,并上网了解有关蜗牛产卵的资料,知道了现在正是蜗牛产卵的季节。下午起床的时候,我没有提醒孩子们,想看看他们能不能发现。子珊第一个发现,并且大声叫起来:“老师,快点看,有白色的东西。”所有的孩子们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这是蜗牛的蛋。”“不对,是蜗牛宝宝。”“是蜗牛吃的东西,老师给放的,我看见了。”看到孩子们对蜗牛卵特别感兴趣,我决定带他们进一步观察。我让每个组分别观察这些卵,孩子们在观察过程中又发现了问题。魏莱说:“老师,怎么这么多白色的球啊?”令怡说:“我觉得是蜗牛的宝宝。”子墨说:“不是,是它的蛋,就跟鸡蛋似的。”秋实说:“不是,好像是石头,就在里面放着的。”子墨说:“快看,有的蛋壳都破了。”
  孩子们似乎对白色粒粒到底是什么还分不清楚。因为蜗牛孵化的过程需要12~20天,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比较长。为了把握住幼儿此刻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我决定不等小蜗牛孵化出来,而是将事先录的蜗牛产卵的视频和从网上找的照片放在电脑上,给孩子们简单讲解了,白色的粒粒就是蜗牛的卵,过一段时间就会孵出蜗牛宝宝。孩子們听后觉得新奇极了,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蜗牛宝宝的出生。由此,一场关于蜗牛卵孵化的观察活动开始了。接下来,我和孩子们一起记录了蜗牛产卵的时间(9月7日),等待着它一步步孵化出小蜗牛。通过这次讨论,孩子们知道了蜗牛是卵生的,并且知道了白色的颗粒是蜗牛产的卵,卵能孵化出小蜗牛来。
  记录完时间后,我又进一步问孩子们:“那这些刚产的卵放在哪里呢?怎么样照顾它们才能快一点孵出小蜗牛呢?”孩子们都在猜测讨论,子珊说:“要不放在纸盒子里?”子墨:“不行,纸盒子会憋死它们的。”我问:“那怎么办呢?”子墨说:“就放在和蜗牛妈妈一样的盒子里。”我又问孩子们:“我们该怎么照顾它们呢?”子珊也问:“它们也需要喝水吃东西吗?”这个问题我们都不了解,于是一起上网查找资料。资料上说:“刚产的卵要单独放在一个盒子里,要有洞,这样会有空气。在盒子底下放一层沙子或土,把卵放上去,再盖一层被子(纱布),只要沙子或者土干了,就要喷水,但不能喷太多。”孩子们和我一起按照查到的方法,将蜗牛卵安置好。
  “卵生”这一概念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理解起来通常比较困难,一般是在大班阶段开展相关活动。但是恰逢我们的蜗牛产卵,使幼儿对蜗牛产卵的过程(录像)、卵的样子和卵孵化出小蜗牛(后续观察)能够有直观的观察和了解,那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蜗牛是卵生动物也便有了可能。但是小班幼儿观察的持续性有限,因此对于蜗牛卵会有怎样的变化,我采取先告知、再观察验证的方式,满足幼儿当时的好奇心,激发后续观察的愿望。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感知到蜗牛是卵生的动物,了解了卵孵化的环境和条件,激发了尊重和爱惜小动物的情感。
  照顾蜗牛宝宝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孩子们对观察“孵小蜗牛”的活动兴趣更加浓厚了,每天都去观察,给卵喷水,天天盼着小蜗牛快点出生。
  9月25日区域活动时,昕宸跑过去看蜗牛,他惊喜地发现蜗牛卵已经孵出小蜗牛了。孩子们都围了过去:“好小啊。”“我能摸摸吗?”“这么小的蜗牛吃什么啊?”有了照顾大蜗牛的经验,孩子们自己提出来要照顾好这些小蜗牛,并将照顾大蜗牛的经验迁移到对小蜗牛的照顾上,喂小蜗牛各种食物,给小蜗牛的家喷水等等。
  这样过了两天,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小蜗牛吃什么呢?”昕宸有些伤心地说:“我给它的面包一口都没吃。”世勋则高兴地说:“胡萝卜片、绿菜它都吃。”“是的,你们两个人观察得都很仔细,刚出生的小蜗牛确实只能吃一些绿菜叶或者切成薄片的胡萝卜,不吃面包和饼干。”
  孩子们通过动脑猜想、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这些方法,知道了刚出生的小蜗牛吃什么。而且每天都能主动去观察,能长时间地完成一件事,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是非常难得的。自从了解了小蜗牛的食性以后,孩子们又多了一项任务,照顾蜗牛宝宝。
  随着观察的深入,孩子们又发现了有趣的事情。一天早上,虫虫小朋友第一个来到养殖箱前,看了半天对我说:“老师,你看蜗牛死了,它怎么一动不动。”“你猜猜这是怎么回事?”“不知道,会不会是死了?”早饭后,我让孩子们都观察了一下蜗牛,6只蜗牛都缩在壳里,任凭我们怎么动它,都不醒。于是,“蜗牛怎么不动了”这个探究活动就自然而然地开展了。我先让孩子们猜一猜蜗牛为什么不动了?乐乐说:“我想它可能是死了。”豆豆说:“是不是睡懒觉了?”琪琪说:“可能睡懒觉吧,我就爱睡懒觉。”心心说:“是不是饿了?不想醒?”贝贝说:“肯定是死了,我好伤心。”……根据已有经验,孩子们都知道蜗牛喜欢在暖和的地方住着。我引导幼儿站在窗台旁边感受一下温度。悠悠说:“太冷了,有一股凉风。”(这会儿正值9月下旬,班里还开着空调,有点冷)孩子们一下子就发现了是空调太冷的原因,导致蜗牛一动不动的。随后我请孩子们出出主意:“怎么才能让蜗牛暖和起来?”
  子萌说:“给它盖被子吧。”小雅说:“被子可不行,塞不进这个箱子,要不把我的毛巾给它盖上。”崇竣说:“盖一片叶子吧,一片菜叶?”云可说:“不行,要不穿厚厚的衣服,我家里的小狗冬天冷了就穿衣服。”宛恬说:“那要不我们在箱子底下垫一块布试试吧。”于是我们一起用他们想出来的办法试验了一下,盖毛巾(塞不进去)、盖叶子(身体圆圆的尖尖的,盖不住)、垫布(箱子依旧是凉凉的)、穿衣服(没办法完成)。这些办法都不行。最后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加热垫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加热垫的作用,并插上电,让孩子们用手摸一摸,感受它的热度。当我们把蜗牛养殖箱放在加热垫上时,其中有两只蜗牛不一会儿就伸出了头来,看来这个办法有效果,需要人工给它加热。
  通过猜想、亲手摸一摸加热垫、试一试的方法,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蜗牛的生存环境。每天都有孩子去观察小蜗牛,也有孩子去摸摸加热垫看看温度适不适宜。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和小蜗牛的感情更深了,对小蜗牛的照顾也更用心了。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常年带小班的老师,孩子们的“入园适应”问题年年都会碰到,而每年我们也想了无数的办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不哭不闹,但效果甚微,教室里还是每天充斥着孩子的哭声、喊声和各种告状声。怎样才能既让孩子很快喜欢上幼儿园这个“新家”,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同时也能让老师相对轻松一些呢?  近些年,我园借鉴新西兰“学习故事”的理念,对儿童的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我对自己过去“看待孩子的视角”进行了
在益智区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会疑惑,即便投放了半成品材料、低结构材料,为什么幼儿还是不感兴趣。实践中,我尝试进行放权,鼓励、引导幼儿自行投放、淘汰材料。  引导幼儿自行投放材料。投放前,可以给幼儿若干规则:1.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材料;2.是自己感觉有困难的,经过区域进一步探索,能够解决困难的;3.根据自己对益智区域的理解,判断区域中需要哪些形式的益智材料,進行投放。  鼓励幼儿自行淘汰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的重要讲话中,勉励全国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总书记提出的新希望、新标准如何在幼儿园一线得以实现,引发了我园党支部全体党员的认真思考。  在“守初心”主题教育学习中,思考“四有教师”标准  园所党支部在当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
我一生中最引以为荣的有两件事,一是1949年10月1日,我作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当时,激动的心情终身难忘,回绕在脑中的想法就是:长大了要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我迈入幼儿教育门槛65年来,忠实地从事了一个职业——幼儿教育。在这65年中,我见证了新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两个辉煌时期。  第一个辉煌时代是20世纪50年代,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初期,我国幼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培养幼儿审美鉴赏力的教育活动。近年来,为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越来越重视美育对于幼儿终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但在落实《指南》的过程中老师们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针对这些问题和困惑,笔者带领来自北京市西城区不同园所的老师们进行了“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实践与探索”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做了很多尝试与调整,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与挑战。本文在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动作发展列为幼儿健康领域目标之一,此目标的确立将给幼儿体育活动带来深远的影响。实际上,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将健康领域的首要目标设定为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因为学前时期是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在童年早期至中期,即大约3~8岁期间,会形成多种基本动作技能,这些动作技能使儿童在动作反应中有更多的选择,为他们的动作表现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明,儿童早期动作的良好发
近两年来,为落实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越来越重视游戏对于幼儿主动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但在落实《指南》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带领北京市西城区一些幼儿园进行了“创设开放性环境,支持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做了很多尝试与调整,也遇到了不少困惑与挑战。本文在与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合作研究、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将教师们的实践
建立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归属感是小班年龄段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既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社会适应的重要一步,也是幼儿园组织开展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  归属感既是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一种情感。当一名幼儿在一个班级中感受到充分的安全,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了解并维护集体的规则,承担起自己对于班级的责任,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替代的一员,以班级为荣并乐于为班级增光时,他就有了切切实实对所在班级的归属感。“幼儿
开放办学、家园合作是世界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本着尊重、平等原则的家园沟通与合作,能够促进家园双方的教育优势互补、质量互促,有利于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互斥,形成家园协调一致、携手共育的局面。  我们发现,如今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水平日益提高,参与幼儿园管理和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仅仅靠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微信群等形式开展家园沟通,并不能让家长充分了解、理解及信任园所,对家长育儿理念和方法的改善也作用
一  当年邱大林拿到向阳街二十六号楼四十五号房门钥匙的时候心里有点别扭,他和佟旭说:“住路口边上,有一种要出岔儿的感觉。”正沉浸在买新房喜悦中的佟旭觉得老公太矫情,白了他一眼说:“能出什么岔儿啊?你一个堂堂的人民警察还信这个?真是笑话。”  向阳街二十六号楼临街,出楼门东边不到二十步是十字路口,站在邱大林家三楼的阳台上,能看到两条骨瘦如柴的单排车道在二十六号楼下交叉。若干年后,随着私家车的增多,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