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99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应重视美育的实施,使我们发现语文教学美的现象和美的规律,使我们能运用美的规律来观照语文学习,按照语文美的规律来创造语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寻美的乐趣。
  【关键词】中学语文;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
  语文教学几乎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所致力研究的一切美。教师应把语文看作美的载体,把语文看作一个美的系统存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理解美,从审美感知中获得美感,获取知识,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
  1 在美德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
  1.1 纯文学的美和文章的美
  从语体学角度看,纯文学既文艺语体,其中包括叙事语体、抒情语体和戏剧语体,三者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纯文学的美集中体现在“语言——意象”(从语言媒介创造的审美意象)上。一般的文章主要是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其中鼓动公文语体、通俗科技语体和文艺政论语体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他们的美集中在“审美——感情”(用语言传达情绪、情感等)上。文章中的情不是融于意象之中,而是与人、事、理相依傍。
  1.2 语文教材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汉语教材形式美首先体现在字形、语音及其组合上。汉字是方块,能体现整齐(如田字)、对称(如林字)等形式美的规律。汉语语言丰富,包括声、韵、调,能带来形式美。比如律诗,有平平仄仄的对称呼应,有韵脚的重复回环,诵读起来有规律的节奏间隔,能造成抑扬顿挫之美。汉语教材的形式美还能体现在文章作品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和叙事类的作品的悲欢离合的结构。它是抑扬顿挫之美在结构布局上的体现,切合我们民族由传统文化所铸造审美形式美。另外,汉字的字形本身就具有调动读者对形象的直觉联想的功能。如“暴”字,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意思,太阳位于当头,两只手捧出米来晒,很明显,这是晒的意思。
  语文教材的内容美表现在,语言文字能够鲜明生动地描绘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形象。
  课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美,那美不胜收的画面,精彩的修辞手法,鲜明的感情色彩,具有个性的人物刻画等,无不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语文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以致创造美,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 美化教学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之美的同时,还要带领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神韵美,与作者发生感情上产生共鸣,更要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学渗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彼此成为审美对象,互相关照,互相感染,互相融合,形成美的艺术的教学整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1 引入佳境
  老师积极引发学生的感情,使他们与具体课文建立审美关系。其中关键是引起学生对课文感兴趣,唤起他们内在的审美需要和欣赏课文的热情。此时教师可直接把教材的美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范读,朗读技巧较好的范读,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率先进入佳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若朗读条件较差,可借助放录音来弥补不足,配乐范读更有效。老师可选择意境相近的乐曲来播放,这就使审美客体通过音乐的优美旋律,在审美主体的脑海中更加形象,产生更加热烈的氛围。教师也可以在剖题,介绍作家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时,抓住其中与教材美相关的感情因素来影响学生。比如在教学《石壕吏》、《春望》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诗人杜甫于“安史之乱”中漂泊的人生历程和潦倒处境,使学生深刻体会诗人“穷年忧黎远,叹息肠内热”,“无力拯乾坤”的忧国忧民的心情,进入角色,进入佳境,为以后教学创造良好情境。
  2.2 自主欣赏
  教师要逐步地把课文中的美突现出来,使学生自觉介入。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不宜把文章作支离破碎的分析,而应抓住文章的切入口——背影,把讲解、美读和描述结合起来。《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一线串珠。全文四次出现“父亲的背影”,前呼后应,首尾圆合,尽显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拳拳爱心。学生精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四次背影,教者适当进行点拨,这样既不会损坏文章的整体性,又突现了文章的美,使学生在欣赏性阅读的同时,被文章所表达的至深的父爱所感动,并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审美想象,从而形成审美化的教学情境。
  2.3 升华美感
  在这一阶段,教师进一步深入启发学生,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得以升华,这通常是在课文总结时进行的。但无论是思想内容的总结,还是写作特色的归纳,都不应是抽象的概括和枯燥的归纳,而应当是根据学生实际获得的审美感受,并饱含教师的审美感受而作的有血有肉的言语概述。我们对《背影》的教学,在经过上一阶段的欣赏性阅读和分析讲解之后,教师可以水道渠成地把朱自清散文的写作特色加以归结为:真诚、含蓄、适度六个字。真诚就是情真意切,出自肺腑;含蓄就是委婉细腻,微微沁出;程度就是浓而不烈,清而不淡,浓淡相宜。这三个特点互相渗透,使《背影》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珍品。其实,这一特色同学们在阅读时基本上都能体会出来,教师在这一阶段进行深入启发,学生对这篇美文的感受就得到了升华。
  2.4 精心指导审美创造
  教师对文章作归结,并非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还应当在分析课文美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审美创造,把语文教学与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教师在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时,及时地进行口头或书面作文训练,一方面结合欣赏课文的感受,一方面调动有关的生活经验,有感而发,有法可效。在《背影》一文结束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所写的至深的父爱,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写一篇题为《妈妈的背影》的记叙文。学生此时一定不会感到无话可说,因为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的审美感受已经被调动起来,并激发起他们创造美的愿望。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语文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关语文;研究;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问题创设为情景,以自主钻研为形式,以实践体验为手段的一种学习。高中语文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它对于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各种潜在能力,(包括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开放型的思维品质和知识结构、优异的智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各个学段的朗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值得认真研究。文章主要探讨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意义;策略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作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朗读。不知从何时起,语文课堂
期刊
阅读是初中生课外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为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课外阅读不少于1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背诵篇数不少于80篇。”如何把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阅读教学实践,笔者以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必须把握以下四个问题:  1 更新观念 突出学生主体性  创新教育离
期刊
【摘 要】随着课改的推进,英语课堂教学也日渐完善,但仍有部分细节问题需要关注,如:英语课堂的有效提问。“凡善教者,必善问”,问题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  【关键词】提问;有效;艺术;发问  常言道,“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
期刊
【摘 要】长久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好学、教师乐教,这是中学一线语文教师应该探索的课题所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转变观念,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予学生适时的帮助和指导,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期刊
【摘 要】作文本来就应是个性化的产物,它是作者宣泄情感、释放心灵、外化思想、展示艺术美的结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因而写出的文章应该是有个性特色的,充满创造性的。  【关键词】写作;感情;真挚  歌德曾经说过:“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的,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感情完全协调一致的。”然而,就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民主;梯度;多媒体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
期刊
【摘 要】农村初中教育中的“减负提质”问题需要解决,但是这一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所以面对这一问题,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不要急功近利。应该将这一目标进行长期和远期的规划再一步步实施,那么请坚信一定能够获得成功。也正因为如此,初中的教育历来呈现出:课业负担重、学生经常要熬夜、作业写不完等诸多现象。而这些现象也正是进行减负教育一定会面临的问题。所以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当前的农村初中教育
期刊
何为责任教育,实质的意义就是学生的责任感的教育,就是要求孩子们树立起对于生活的责任心的意识。  经常会听到有学生家长这样抱怨:我家的孩子不是学不好,而是他太不用心了。这也就是说孩子不能用功的学习,其实为什么孩子会不用心呢?根本的原因也就是他们没有找到学习的动力,做任何事情我们可能都需要给自己找一个理由,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贫穷的孩子学习成绩会好一些,而那些家庭比较富有并且比较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