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西医衰老学说比较探讨

来源 :保健时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古今文献,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以临床比较为依据,将脾胃虚衰、肾气虚衰、气虚血瘀与现代衰老学说进行比较探讨,让古老的中医加入到现代医学大合唱中,发展和完善自己,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肾气虚衰 气虚血淤 蛋白质 内分泌 免疫功能 微循环
  从古到今,人们对衰老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解,提出了许多的假说和设想。现代医学的衰老学说通常可归纳为两大类:遗传论和环境论。近代诸多衰老学说如生物钟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免疫学说、脑的衰老中心学说等都可以概括在这两大类之中。
  从哲学的角度看,事物的发展变化无外乎内外两个因素所决定。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互相转化。中医关于衰老的认识,一开始就站在哲学的高度,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和科学的结论。有的甚至是天才的预言和命题。如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夫人生器质既禀于有生之初,则具一定之数,似不可以人力强者。第禀得其全而养能合道,必将更寿;禀失其全而养复违和,能无更大。”徐灵胎也指出:“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所谓定分焉,元气也,其形成之时,已有定数。”中医文献在肯定“天年”“定分”“定数”之类客观规律的同时,也指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如张景岳对《灵枢》“天年有定数”的解释时说:“所谓天定则能胜人,人定则能胜天也。”
  中医关于衰老的理论,截至目前,计有五种学说:脾胃虚衰学说,肾气虚衰学说,其他脏腑虚损学说,阴阳失调学说,气滞血瘀学说。近年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医衰老理论的研究日趋活跃。笔者纵观中医衰老学说的研究进展与现代医学衰老学说的理论,发现有交织趋同,互相验证的态势。但中医的衰老学说理论有鲜明的特色并具有整体观的优势,同时受时代的限制囿于宏观上的推理和定性分析而缺乏微观方面的探求和定量分析。本文就中医的衰老学说和现代医学对衰老的认识从宏观立论到微观分析,从天才的预言到实验室研究进行综合比较对照。
  1.脾胃虚衰理论和现代医学认识的比较
  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都靠脾胃供给。脾胃虚弱,功能异常,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就将受到影响。所以《内经》明确指出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而“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是衰老的开始。
  现代医学认为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蛋白质虽有人体自身合成,但其材料来源全靠胃肠道的功能,即指胃的“受纳”与脾的“运化”功能。不少国外学者曾指出,蛋白质的变化是变老的原因之一。就目前来看,研究较多的是胶原蛋白的变化。动物实验表明,减少能量和降低体温是减慢胶原蛋白衰老的两个途径。这似乎是吃的少更可延长寿命。如果胃功能亢进,吃得过多,产生的能量过大,可促使蛋白质的变化,从而加速了衰老。当然,如果胃气太弱,吃得过少,也会导致蛋白质的变化而导致衰老。再者,胃气衰弱与否,一定会影响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摄取的维生素。现代研究表明,维生素E可减慢衰老的过程。从蛋白质的缺乏与变性,以及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对寿命所产生的影响,证实祖国医学认为脾胃虚衰会促使衰老是有科学依据的。
  2.肾气虚衰的理论与现代研究的对照
  我国古代许多医家如叶天士等结合临床实践也阐明了肾气在衰老中的作用。叶天士在分析医案时说:男子向老,下元先亏;花甲以外年岁,到底下元衰矣;高年下焦根底已虚。他还明确指出。不单是肾衰竭可促使变老,肾阴虚亦然。如他说:“六旬又六真阴衰”“高年水亏”“高年下焦阴弱”。这是叶氏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的具体发挥。朱丹溪也强调肾阴虚相火妄动,最易导致衰老。如他说“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津液,阴虚则病,阴绝则死。”张景岳也认为:“阴虚则精虚,精虚则气无所附,气化之机息矣。肾藏精之所,叫做命门,精藏于此,是为阴中之水,气化与此,是为阴中之火。命门居两肾之间而兼具水火,为性命之本。”并指出“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略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此虽云肾藏精之精巧,而实皆真阴之用。”张氏认为五脏为人身之本,肾为五脏之本,命门为肾之本,阴精为命门之本。景岳虽强调阴精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但更重视元阳。张氏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断定:“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张氏既重视真阴又强调元阳,是从阴阳的辨证关系上讲的。他根据阴阳互根的辨证关系,从而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是引起疾病促成衰老的重要原因。
  赵献可更强调命门的作用,把命门位于心君之上,称之为性命之门,而为人身之真主。他认为命门之所以称为性命之本,即因其中有火的存在。这火即为全身生命机能之所系,火强则生机可由此而壮,火衰则生机可由之而弱,火灭则生机竟由之而死。赵氏也强调水火的辨证关系。如他在《水火论》中说:“以无形之火沃无形之水,当而可久者也,是谓真水真火,升降既宜,而成既济矣。医家不悟先天太极之真体,不穷无形水火之妙用,而不能用六味,八味之神剂者,其于医理,尚欠大半”。可见赵氏所谓命门之火实质上就是肾阳即元阳。景岳所谓命门水实质上就是肾阴即元阴。从张赵二氏之论可以看出肾是全身各脏器的调节中心。
  上海第一医学院沈自尹等自1960年以来,就对肾的本质进行了探索。他发现肾阳虚患者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低于正常值。ACTH二日静脉滴注试验呈延迟反应,以后,不少单位的实验研究也都说明肾阳虚者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异常。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是机体的调节中心。与上述中医所说的命门极为相似。所以肾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关系密切。老年人的肾上腺对ACTH反应性降低,肾上腺重量减少,尿中17酮皮质类固醇排泄量比青壮年低,说明衰老与内分泌系统以及与中医的肾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中医的肾与内分泌有关,肾衰可表现为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内分泌功能失调与衰老有关,所以衰老与中医的“肾衰”有关。   “肾”不仅与内分泌有关,现在还证实肾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临床发现肾虚患者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而用补肾法可以使之改善或恢复。肾藏元气,元气是正气的主要组成部分,正气就相当于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肾气虚元气就衰,元气衰正气也就弱。可表现为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所以临床上采用扶正固本的方法多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肾为五脏之本,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故扶正固本多是从补肾着手。因此肾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肾还与遗传有关。中医强调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禀赋强者,肾气必强,先天禀赋弱者,肾气多不足。所以中医治疗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多从肾入手。此外,先天禀赋强者多寿,弱者多夭。王充在《论衡·气寿篇》中指出:“强寿弱夭,谓禀气沃薄也。夫禀气沃则体强,体强则寿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多病,寿短”。
  中医理论认为人在有生之初就有一定寿命之数,大概就是现代所谓的与遗传有关的生物钟吧。当然,寿命的长短虽有定分,但也并非绝对不可改变的。张景岳的“天定则能胜人,人定则能胜天”是很精妙的观点。
  综上所述,中医学的肾气衰与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降低,遗传因素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而现代研究表明以上3种情况都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原因,证实中医关于肾衰是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的认识是正确的有科学依据的。
  3.气虚血瘀学说与现代实验室研究
  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气血在人体的重要作用,认为生命与气血关系密切。《内经》早有“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未并,五脏安定”“气血正平,长有天命”等论述,说明气血充盈,平衡调和是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因气血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资,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古人云“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人体生长,发育,壮盛以至衰老的过程即为气血由强转弱由盛转衰的过程。尽管其表现形式很多,却都离不开气血的变化。人们受七情、六淫、外伤跌扑以及各种疾病与环境的影响,首先出现气血失调,流通受阻,淤血内停。由于淤血的产生和存在,造成气血平衡破坏,使脏腑得不到正常的濡养,多种病理变化随之产生,随之出现脏腑虚衰,精气神亏耗,气的生化作用减弱,脏腑生理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加重气血失衡,气虚血瘀,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衰老和死亡。
  上海老中医颜德馨教授提出了人类衰老的主要原因在于气虚血瘀,气血平衡失调的新观点。颜教授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老年人都有明显的瘀血现象,如皮肤色素沉着、粗糙、老年斑、巩膜浑浊等等。常见的老年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中风、老年痴呆、前列腺肥大、颈椎病和肿瘤等都是淤血深化的体现,也是导致死亡的原因。
  颜教授通过对102例健康老年人的甲皱微循环检测与107例老年血流变学观察发现,所有参加检测的老年人都出现淤血的病理变化改变。对老龄家兔的心、肺、肝肾脑等主要脏器进行切片及光学显微镜观察也证实,微循环的障碍可导致机体和脏器功能减退而出现衰老。由此可知,衰老的本质在于气血失衡。颜教授根据“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盛则血流滑疾,百脉条达”为理论指导,用益气化瘀药物进行抗衰老研究,在临床与试验方面获得满意效果。证实了人体衰老时气血失衡状态,可用益气活血来逆转,使气血趋于平衡,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益气化瘀法延缓衰老具有广阔的前景,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以上把中医的衰老理论择其有代表性的3种与现代的衰老学说加以比较和验证,目的是通过这种比较让古老的中医加入现代医学的大合唱中,并且在这种交流中发展和丰富完善自己。日益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的浪潮,为我国的中医提供了一种新的机遇,中医在和现代医学技术的交流中,必然以一种生机勃勃的形象展现在世界舞台上,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人工流产的数量不断增加,相应的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正确认识人工流产并发症及防治措施越来越重要.下面介绍人工流产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下在产科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60例行硬膜外阻滞剖宫单胎孕妇随机分为0.75%的罗哌卡因组和0.75%的左旋布比卡因组,每组80例.分别观察感觉和运动阻
目的:对来我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的老年人血脂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法(CHOD-PAP法)检测TC和TG,直接法检侧HDL-C和LDL-C.结果:血脂检验结
目的 探讨氟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吲哒帕胺治疗组、吲哒帕胺联合氯沙坦治疗组及氯沙坦治疗组,观察各组的降压效果、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与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医院感染患者82例,对患者的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
目的:通过对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了解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并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方法:按照GB/T5750-20HD6微生物指标部分进行检测,按照GB5749-2006进
目的 探讨肝素治疗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启动因子区675 4G/4G基因型基因所致复发性流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0例患者,就诊后一经诊断为妊娠即分为两组,分别给
目的:了解我院部分室内场所空气污染微生物的情况,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微生物质量,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校园环境质量.方法:采用沉
摘 要:冠心病有发病急、症状重,死亡率高的特点,许多人对冠心病的危害性缺乏了解,导致疾病加重,因此,普及冠心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十分必要。  关键词:冠心病 健康 指导  近年来,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趋式。冠心病日渐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健康的杀手,研究显示,1998-2008年间,中国男性冠心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较以往同期增加了26.1%,女性增加了19.1%,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而
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实现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