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az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重视知识的讲授和现成结论的记忆,而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获取知识。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利用学具;引导动手操作;教会思考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低年级小学生正是智力开发的高峰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那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与训练呢?
  一、利用学具, 发展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各种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使学生眼、耳、手、口多种感官共同活动,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 在教学“商店里有9个球,卖了7个,还剩多少个?”这一例题时,可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弄清事理,并通过联想,进行操作,也就是把数学问题——两个已知条件,用学具摆出来,建立表象。例如可让学生当售货员按例题内容操作:摆9个球,卖了7个,就从9个球中拿走7个,然后联系减法含义,表述算理:要求还剩多少个,就要从9个里去掉7用减法计算。这样,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将之与数学游戏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也激发了学生探讨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二、引导动手操作,发展逻辑思维
  孩子们最能理解的是自己的动作,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数学的抽象是属于操作性质的,它的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活动,而其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活动。”如教数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先摆小棒。“8根小棒分成两堆,该怎么分呢?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法多,哪个小组夺走红旗。”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动作很快。边摆边说边记,有的还在争吵,都想说服对方。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自己通过努力学到了知识很是高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记得更牢,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给思考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思考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表现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思之无路,束手无策,或思不择路,急于求成。因此, 要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就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促其善思、会思。
  首先,从一年级起,就要求儿童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有据地思考问题。教学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例如,教学9 3,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边操作小棒,边思考,边说:先想9加几得10,9加1得10,就把3分成1和2, 9加1凑成10,10再加2得12。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发展了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能力。例如, 在20以内退位减法复习课上,有意教给学生观察、想象和归纳的方法,先给学生计算一组式题;11- 2=?、11- 3=?、11- 4=?、11- 5=?、11- 6=?提问 : 这组题的被减数都是什么 ?下面每个式子的减数与前一个式相比有什么变化?(多1)得数呢?(少1)有什么规律?(试说)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多1, 得数就少1。接着再出两组式题: 要求算得又对又快,
  (1)14- 5=?、14- 6=?、14- 7=?、14- 8=?、14- 9=?
  (2)10- 7=?、11- 7=?、12- 7=?、13- 7=?、14- 7=?
  并练习找规律。提问:第二组题的被减数有什么特点?减数有什么特点?得数呢?师生共同归纳,减数不变,被减数多1,得数也多1。以上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分析计算中被减数,减数和得数的变化特点,归纳出了一般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速算,学生受到了启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手段,主动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和勇气。若课堂中出现质疑问题的好苗头,教师要能及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提出重点问题,同时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讨论、探究,试着去解答。久而久之,就会使课堂形成积极活跃的质疑探究氛围。此外,教师需教给学生质疑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有“疑”可提。“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保护学生好问和好奇的天性,促使学生善于质疑,乐于质疑,从而让学生在质疑问题中不断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积极评价,提高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自尊心强,上进心迫切,喜爱表扬等心理特征,教学中,我多采用积极评价,根据不同的对象,有的放矢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对班上的优等生,在完成正常的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给他们吃偏碗饭,增加知识的难度,可以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个别辅导;对学习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创新,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宪昌.数学思维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刘艳明.小学数学思维特点的研究[J].理论界,2007,(9):128-129.
  [3]侯中霞.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5):133.
其他文献
刀子一夜未归,害得胭脂一夜没睡踏实,她点灯等了一夜.天刚亮,她就下了炕,收拾利麻了去开门.rn门一开,哗啦滚进一个人来.胭脂并没吃惊,知道是刀子.因此对他的怨恨又多了一层.
瞅天!一村人都在眼巴巴地瞅天,呼风唤雨.天却旱透了,寡白薄情的一张脸,从清明到谷雨,没挂住一片云彩,没吐一口唾沫星子.地里踩一个脚印下去,腾起的尘土烫得人心发皱起卷,村里
【摘要】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还应包括其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对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习方式;转变  如今,新课程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死记硬背、过于强
论文从研究中外公共财政的理论出发,立足于中国国情和鞍山市财政管理工作的实际,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公共财政建设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提出了公共财政的框架结构、基本内涵,以及收入体系、支出体系、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特点。论文择要总结了鞍山建设公共财政体系的实践和取得的成就,指出鞍山收入结构不合理、支出结构调整不到位、预算刚性约束不强、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等不足和问题,并剖析了原因。之后就进一步完善鞍山的公
随着政府对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规划政务信息公开化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公众对于规划类信息的咨询和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于地方规划部门来说,如何结合地方实际,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
杭州湾是中国经济版图上极具活力的地方,而宁波杭州湾新区则是其中的明珠,跨海大桥变天堑为通途,极大地缩短了杭州湾南北两侧的交通也为整个杭州湾的发展插上了翅膀.中国汽车
期刊
中国政府历次机构改革的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由全能政府、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管理模式。有限政府建设的关键是政府职能社会化。政府转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众所周知,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具有四大优势,即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解决书本问题能力强,勤奋刻苦。相对而言,学生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与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比较薄弱。而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占有知识和较强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合作”。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一味强调知识与技能,采用“灌输式”,强“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读写结合法,提高语言素养,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师要重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优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优
1rn夏天最热的时候,村文书用了三天时间,跑到全村上了七十岁高龄的老人家里,通知他们不论穷富,只要是够岁数的都带上相片,拿着户口本和身份证的复印件,找乡上管民政的严助理,